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要使用可挡核爆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要使用 可挡核爆炸
北京目前的第一高楼——330米高的国贸三期将于本月中旬投入使用。国贸三期坐落于东三环与建国门外大街交汇处西北角,主塔楼高度330米,为北京目前最高的建筑,并将与国贸一期、二期一起,构成11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
国贸三期主楼的一层,墙体上镶嵌着仿古的窗棂造型,其中方形装饰贴的是24K的金箔。
另外,这座京城第一高楼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可确保“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爆炸的冲击。中建一局发展公司一负责人说,国贸三期的规划经过多次修改,美国“9·11”事件发生后还专门改了一次,以加强楼体的防撞、防火性。
大楼的地下3层和地下4层是人防层,总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墙体最厚达到0.5米。平时,这两层是地下停车场,战时可以通过人防密闭门完成功能转换,能有效地抵抗核武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
此外,大楼设有停机坪,为确保飞机低空飞行时不发生碰撞,在330米高的停机坪周围设置了8盏高光强的闪光障碍灯,并在主楼外沿125米、188米、235米处四角设置了8盏交流连闪障碍灯,对飞机进行导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12:05:00 | 只看该作者
原定5月底敲定的北京新城规划方案至今没有出炉。6月4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通州分局分管宣传的纪委书记赵少华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打算建得很高,现在没有那么高了,大概降到200多米。包括‘北京第一高楼’高度在内的整个新城规划都还处在调整、研究之中。”  


  从最初的500米,到今年5月下旬的300米,再到现在的200米左右,通州规划建设的“北京第一高楼”的高度像坐过山车一样,出现了“节节低”的现象。

  通州摩天大楼“变矮”是航线原因?

  自今年年初以来,通州成为京城舆论关注的热点地区,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当地房价的飙升及“北京第一高楼”的概念。早在两年前,该区就提出要建设新地标,拔京城建筑高度之头筹。

  中国钢结构建设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柴昶介绍,目前,北京的第一高楼是年内将投入使用的国贸三期,高度为330米。不过,今年4月24日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奠基建设的国际金融信息大厦高度为360米,有望打破国贸三期的纪录。

  规划信息显示,通州“北京第一高楼”位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商务酒店区,是一座集会议与娱乐为一体的超五星级酒店。最高500米,最低400米,有关大楼不同高度的规划版本一直众说纷纭。

  今年年初北京两会期间,“北京第一高楼”成为通州区的闪亮“名片”,受到社会舆论与房地产商的追捧。家住通州九棵树地区的徐静女士说:“一夜之间,二手房市场挂牌价格就上涨了1000多元/平方米。”我爱我家、链家地产通州东关店等中介更是以此作为卖点,向顾客推销。

  3月左右,楼市一片涨声。北京六环外的通州房价与涨幅更是坐着“火箭”上升,几乎逼近京城二三环核心区域的房价水平,“泡沫”横生。4月中旬,国家接连出台调控楼市政策以后,通州便出现了“卖房的比买房的人多”的现象。

  5月25日,通州区委书记王云峰向视察该区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们介绍,北京新城地标建筑“降个子”的论证工作已经启动,其高度拟在300米。

  而据通州规划分局负责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最新消息,“以前要建的‘北京第一高楼’,现在大概要降到200多米。理由是新城地标正好是飞机航线经过的地方,所以要降低高度。”

  中鼎联行一位长期关注通州房价变化的置业顾问认为,“北京第一高楼”的高度实际上是在楼市泡沫中潮涨潮落。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郁银泉表示,上海已经建设了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还有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正在建设中。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北京建造400多米高的第一高楼没有任何技术问题。“高楼的高度升上去,降下来,很多问题不是技术方面的,而是政府的想法。”他说。

  什么样的城市地段最宜建造摩天大楼

  上海金茂大厦设计者、著名结构工程师法兹勒·康说,建不建摩天大楼或在城市什么地段建摩天大楼,不是工程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16: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