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400|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人教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19: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人教版)由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网上搜集整理,内容全部与新教材同步,资料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复制时部分内容如图片、分数等未能显示,请用户直接到帖子二楼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下载浏览或打印!
      如需得到更多帮助或资料,请在本贴中进行回复,本站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

      试卷题目部分预览: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评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校班级姓名      分数


题号总  分
得分


  一、汉字识辨写。(共15分)
   1、读拼音,写词语。(5分)
           ào mì       shēn qū       yùn hán      jìnɡ mì      ào rán
















































yín sònɡ     nínɡ jù       dòu liú      fú shēn     zhuī shuí   
















































  2、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倾吐( qīnɡ qiōnɡ )唱和(  hé   hè  )层次( cénɡ chénɡ )屏息( pínɡ  bǐnɡ )
       梳妆( shū    suō )胆颤( zhàn chàn )树冠( ɡuān  ɡuàn )磅礴( pánɡ  bànɡ )
   3、辨字组词。(4分)
        津(          )   邀(          )   驱(          )   喧(          )
        律(          )   遨(          )   躯(          )   暄(          )
   4、辨析字义(填序号)。(2分)
          白云悠悠(       )   ① 闲适   ② 久远   ③ 摆动   ④ 忧郁
          漫步其间(       )   ① 随意   ② 充满   ③ 溢出   ④ 淹没
          难以言状(       )   ① 样子   ② 情况   ③ 描述   ④ 文辞
          不拘一格(       )   ① 框子   ② 标准   ③ 阻碍   ④ 品质
二、词语积学用。(共13分)
1、词语积累。(4分)
   旁(     )斜出    驻足(     )望   (      )气长舒  (      )高望重
   返(     )归真   (      )地而起   (      )然大物  (      )然而起
2、添枝加叶。(4分)
   (       )的小路(        )的悬崖 (        )的山谷 (        )的溪流
   (       )地招呼(        )地前进 (        )地对视 (        )地叫着
3、选词填空。(3分)
          高高  深深  轻轻  悄悄  缕缕   阵阵
1       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       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2)我       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3)来得突然——跟着一      湿润的山风,跟着一      轻盈的云雾,      地来了。
4、填写量词。(2分)
一(     )猴子    一(      )惊叫    一(      )明镜     一(      )幽径
三、句子万花筒。(15分)
1、填诗句,写作者。(5分)
(1)造物无言却有情,。(          )
(2)今夜偏知天气暖,。(          )
(3)此夜曲中闻折柳,。(          )
(4),化作春泥更护花。(          )
(5),不知云与我俱东。(          )
2、句子加工厂。(6分)
(1)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缩写句字)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
                                                                     
(3)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被”字句:
改成“把”字句:
(4)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改成感叹句)
                                                                       
(5)踏上一条幽径,我独自一个人单独去访问我的朋友。(修改病句)
                                                                       
  3、各就各位(把短句还原到原句中,填序号)。(2分)
①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②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③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④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1)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
(2)家冲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枕着翅膀,优美的音韵,。
(3)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
(4)索溪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4、指出下面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2分)
(1)着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     )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
(3)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                     (     )
(4)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水花四溅。               (     )
四、课文梳理间。(15分)
  1、按照课文原文默写填空。(3分)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深深扎进;头发长成,胳膊变成,血液变成,在里旋转、流淌。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回忆完成填空。(12分)
(1)《山中访友》这篇散文,作者带着去探访了、、、
       、、等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了作者。
(2)《山雨》一课按照、、的顺序,从、两个方面写雨中的景色,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3)《草虫的村落》一文中“游侠”指,“村落”指,“大街小巷”指,“南国的少女”指的是,“茂盛的森林”指的是
,“音乐演奏者”指的是。
(4)《索溪峪的野》一文先用一个“野”字概括介绍了索溪峪的特点,然后从、、
     、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五、理解与感悟。(18分)

(一)(8分)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是。(1分)
2、从文中找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2分)
   近义词:蕴含——(             ) 奥秘——(              )
   反义词:精致——(             ) 短暂——(              )
3、文中“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指的是。(1分)
4、在文中的    内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1分)
5、由文中的“”“”“”三个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从、和
       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写自己对大自然观察中的感受的。(3分)

(二)雨(10分)
雨,淅淅沥沥地洗刷着灰沉沉的天空,将飘浮着的尘埃( āi  ái )压到了地面。刹(shā shà )时,污尘被冲到了水沟,冲到了小溪,冲到了大河。这,就是心灵的洗礼。
雨,“哗哗”地下着,在空中密集成一张雨帘。我呆坐在屋檐下,①心如雨帘般惆怅、压抑。
雨,不断地演奏着新编的乐章。“咚咚咚……”雨敲打着瓦砾,发出动人的旋律。又似一位好友,欲打开我紧闭深锁的心窗。但雨帘又是何等的密啊!就连一枚细针也难以逃脱法网,更何况……“唉——又如何呢……”我愁眉深锁,苦思冥想。
突然雨中出现一个弓形般的身影,只是缓缓地挪动着。渐渐地她走近了。②她是一位年迈的老人,皱纹如同水沟般深邃(suí suì )又清晰……她摔倒了,重重地瘫倒在了地上。我立马起身,但我停住了:她的身体渐渐隐动起来……手用力地支撑着地面……全身依附在拐杖上……渐渐地,她起来了。我屹住了,痴呆了,③她步履艰难地,又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着,挪动着,不久,便消失在我的视线中,④我的眼眶早已湿润。
瞬时,雨停了。不久,天边挂起了绚(xù xuàn )丽的彩虹,缤纷的彩虹。顿时,我恍然大悟:“困难不是一个无底洞,无尽的泥沙终能填满这庞大的缺口,关键在于你水滴石穿的坚定与愚公移山的毅力。”
“啊!最美丽的彩虹!”我不禁感叹道。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苦思冥想:
   恍然大悟:
3、指出文中标有序号的四个画线句子分别属于什么描写方法。(2分)
     ① ② ③ ④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2分)
(1)“我的眼眶早已湿润”,是因为。
(2)成语“水滴石穿”来源于故事;“愚公移山”来源于故事。
5、用“~~”画出文中点名中心的句子。(1分)
6、本文要表现的主题可以用一句歌词来概括:。(1分)
六、口语交际角。(4分)
通过对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你一定从许多方面得到了收益。请你从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方面跟同学、老师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习作展示台。(30分)
                      的启示
                      的感悟
   要求:从这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注意内容要完整具体,叙述的条例要清晰,要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下面一套为以前发布的,版本可能与目前最新的不对应,请选择适合自己的下载!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 积累与运用(50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dàng  yàng   ping  zhàng   wú  xiá    qián  kūn   bō  lán  zhuàng  kuò (           )     (          )     (      )      (       )    (                  )
fěn  shāo    quē  fá   fá   mù      fēng    luán      xīng  guó  ān  bāng
(       )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8分)
漓(      )    瑕(      )    筏(      )    棉(      )     酿(      )
离(      )    暇(      )    伐(      )    绵(      )     浪(      )
综(      )    砚(      )    焚(      )    厦(      )     锤(      )
踪(      )    见(      )    攀(      )    夏(      )     睡(      )
3.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3分)
画卷(juǎn  juàn)      屏障(píng  bǐng)         厦门(xià  shà)           
仿佛 (fú  fó)           扩散(sàn  sǎn)           茂盛 (shèng   chéng)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然后归类。(7分)
(      )意洋洋      危(      )兀立      垂头(     )气      怪石(     )峋
色(      ) 明丽       汹涌澎(     )       云雾(     )蒙      五彩(     )纷
拔地而(    )       奇(      )罗列      波澜壮(      )     水平如(      )
描写天气的:__________      描写神态的:__________      描写山势的:________
描写气势的:__________      描写色彩的:__________
5.写出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4分)
① 只要不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词填空(3分)
        观赏      玩赏      欣赏
① 春节,爸爸、妈妈带我去西山公园(      )了在这里举办的菊展。
② 我正在(      )小水枪,老师叫我都没有听见。
③ 世界田径黄金联赛在上海举行,昨天晚上我坐在电视机旁,(      )到了这声高水平的比赛。
        攀登       攀越      攀上
① 登山运动员(      )了珠穆琅玛峰这座世界顶峰。
②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战士们(      )一座又一座大山。
③ 我(      )过峰峦雄伟的泰山。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 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
②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
③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
④ 是的,这是落叶松的海洋。(      )
8.按照要求写句子(3分)
① 周总理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改为第三人称的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兴安岭中酒厂造的红豆酒,就是用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桂林山水。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5分)
① 这本书的内容和图画都精美。
② 我家的蔬菜园里有:白菜、萝卜、红苕、西瓜等许多蔬菜。
③ 听了报告,受到了教育。
④ 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小路前进。
⑤ 我们班订了《语文报》、《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中国少年报》等许多报纸。
10.默写古诗《石灰吟》,并按要求填空(8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古诗是___代_______写的,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生道路上                      做人的高尚情操。
二、 阅读(20分)
㈠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8分)
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竖着的,高点的,矮点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⒈填空(2.5分)
①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大兴安岭的____多。
② 文中加点的词本来是写人的,而作者在这里把_____当成_____来写,突出大兴安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从这段里找出四对意思相反的词写下来。(2分)
(        )------(        )               (         )------(         )
(        )------(        )               (         )------(         )
⒊这段话把大兴安岭和秦岭作了________,秦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而大兴安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⒋这段话是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记叙的,按“总---分”用“∥”把它们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2分)
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根据课文原文填空。(4分)
    这样的山(        )这样的水,这样的水(        )着这样的山,再加上(        ),山间(        ),江上(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        )的画卷,真是(            
                   ,                    )。
解释补充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8分)
富饶美丽的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长的山脉之一,长约1700公里,最高海拔2000米。林区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年产木材300多万立方米,居我国四大木材生产基地之首。
大兴安岭地处我国高纬度地区,气候较寒冷。许多树木不宜在这里生存,所以,树种比较单纯。但由于这里夏季多雨,日照时间长,所以,在大兴安岭的峰峦沟壑(hè)中,到处是由高大 的落叶松构成的林海,并且生长着针叶樟子树,阔叶树的白桦、栎、杨、椴(duàn)、水曲柳、红柳等树木。
大兴安岭中的落叶松,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在大兴安岭分布最广。它的质地坚硬,耐腐可用于建筑、桥梁、矿山、铁路等建设上。树皮可以提取烤胶。
在林区众多的植物中,杜香、蔷(qíng)薇、榛子、山丁是人造板的原料。黄芪(qí)柴胡、沙参是极好的药材。
大兴安岭的动物种类也是繁多的:大型的珍贵动物有黑熊、棕熊、驼鹿、马鹿、梅花鹿;珍贵的皮毛动物有水獭(tá)、紫貂、雪兔;鸟类有一百多种,其中飞龙是珍禽中的佼(jiáo)者。
大兴安岭地下的矿藏也相当丰富,已探明的就有黄金、铅、锌、钼(mù)等。
茫茫大兴安岭,漫山遍野的森林、药材和珍禽,地下是丰富的宝藏,多么富饶美丽,多么令人向往和自豪啊!
1.本文从(         )(        )(        )几方面介绍大兴安岭的富饶美丽。(3分)
2.遍布大兴安岭的主要树种是(        ),它的特点是(        )。(2分)
3.短文介绍了大兴安岭的(    )种动物。(1分)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大兴安岭有大型的珍贵动物黑熊、棕熊、驼鹿、雪兔等。 (     )
  (2)大兴安岭是我国最长的山脉之一。                     (     )
  (3)黄芪、柴胡、沙参是极好的木材。                     (     )
  (4)大兴安岭夏季多雨,日照时间长,所以这里树的种类繁多。(     )
三、作文(30分)
1.题目:老师,辛苦啦!
2.要求:教师节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同学们也有许多话对老师说,对老师辛勤的工作真诚地慰问,请你用400字以上的习作表达出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6 分享分享1 顶5 踩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19:03:00 | 只看该作者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人教版)

      本站所有试卷均无需注册,在下面的附件中,选择右键,目标另存为,保存在你的电脑或桌面上解压缩打印即可!
第一套: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4.rar

第二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人教版).rar (9.16 KB, 下载次数: 202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0-9-26 18:08:00
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地板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0-10-7 19:36:00
:heart:
回复

使用道具

5#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0-10-16 14:38:00
回复

使用道具

6#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0-10-30 08:06:00
你妈的都不同的

点评

人家给你发就不错了,知足吧,别骂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20:32
回复

使用道具

7#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0-11-1 20:17:00
:shit 压根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0: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