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独立性的初步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30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市实验小学 张雅敏



未来社会呼唤具有独立性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小要敢于质疑,要有独立见解,能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不人云亦云,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这种独立性,是创新精神最基本的显现,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最初步的创新萌芽。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独立性,对于创新精神或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报效祖国所必备,因而具有社会价值。?

“独立性”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即是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独立意识指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独立发现问题的问题意识;独立地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求异意识;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独立的解疑意识;敢于评判同学、教师、课本和周围事物的独立评价意识。

独立能力指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初步的独立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了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和策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学习的机会,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主动发展,为以后终身发展、成为创新人才积聚足够的基础能量。我作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首先确定二(1)班为实验班,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验班学生语文学习中独立意识、独立能力的现状。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做两张问卷,一张是选择性的问卷,另一张主要对实验班学生阅读短文、提问解疑能力作测试。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比较弱。

  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行动研究法,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性的教学结构、学习策略指导以及增加生活练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先后结合《虎门销烟》《小壁虎借尾巴》《美丽的公鸡》等课的教学,遵循主体性、实践性和协同性的原则,把学生看做活生生的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与机会,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一、增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专项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让每个学生敢于提问

1.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

2.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

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和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力争自己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学生合作学习或师生共同研究的方式各抒己见。

3.营造积极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

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地鼓励,积极地启发引导,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了一点问题,有些学生更是急不可待,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请我,请我”地要求。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局促不安,感到一种课堂压力而失去自信,这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民主气氛。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养成静静地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二)积极评价,保证提问空间,提供成功体验,让每个学生乐于提问

1.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热情鼓励,提供成功的体验。

创造力人人都有,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当一个人的才能为他人所承认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因此,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乐于提问。

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积极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也最能产生即时积极效应的,应该是教师在课堂里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教师在提出表扬时,不仅要充分体现语言的情感性,还应伴有赏识的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因为教师的一颦一笑,都具有微妙的评价意义,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感。另外,还可以在家长面前赞扬其孩子提了个较好的问题;可在学生提问本上画上五角星,比一比,谁的五角星最多,最爱动脑筋等。

2.教师正确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激励。

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给予积极评价,要让学生乐于提问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是否能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处理。学生尝试提问时,由于原有的知识基础不一样,领悟程度不同,提出的问题往往层次不一,教师要正确对待,作出不同的处理,以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供成功的体验。

学生的问题有的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甚至有些是很幼稚的,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不悦的表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眼神。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和想法。如学习《新型电影》一课时,有学生问:“到哪儿能看到这种球幕电影?”这完全出自学生学懂课文后对球幕电影的向往,是真情的流露。又如,学习《瑞雪》时,学生问:“‘来年枕着馒头睡’,是枕头下面藏着馒头吗?这馒头是不是我们吃的肉包子?”问题暴露了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却表明学生是在积极思考,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先肯定这位学生,而后考虑如何帮助解决他的疑问。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由于读书不仔细造成的问题,应鼓励其再读书,看能否自己解决;由于缺乏有关知识而产生问题的,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信息。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有学生问:“为什么大家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我鼓励他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解决。还有学生提出:“‘蝇子’是什么?是不是苍蝇?”这是学生缺乏有关知识所致。因此,我便提供有关信息,并告诉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向学生提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的问题对理解全文有密切关系,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从旁点拨,启发引导。如教《美丽的公鸡》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公鸡称啄木鸟为‘长嘴巴的啄木鸟’呢?”教师及时将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节内容,认真读读第二节有关内容想想。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长嘴巴是啄木鸟嘴的特点,公鸡这样说是看不起啄木鸟,认为自己长得最美。所以读公鸡说的这句话要读出得意、骄傲的语气。教师把学生的问题作为重要问题交给大家讨论,足见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是对学生最高的奖赏,会给予提问者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有的问题,教师事先没有准备,不能解决的,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并存疑。如学习《看月食》一课时,有学生问:“月食时,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为什么还能看见红铜色的圆影子?”这篇课文教了多次,从没有学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我一下愣住了,其他学生积极性很高,各自发表不同的见解,我却无法判断正误,于是,实事求是地坦诚相告:“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我被问倒了,让我们课后查一下有关资料,再来解答。”此言一出,不少学生的眼睛里有了奇异的光彩,其中当然包括那个提问的学生。其后,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后纷纷查找有关的书,不待我解答,学生已找来《十万个为什么》抢着回答了。此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热情更高了。可见,教师正确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是对学生提问的最好激励。

3.保证提问空间,让每个学生有提问机会,乐于提问。

在积极评价的同时,教师应保证学生提问的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预习时,可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问,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下课后,鼓励学生追着教师或到办公室提问。这样,从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维度上保证了提问时间,从书面和口头的形式上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提问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而乐于提问。与此同时,要避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教育学生实事求是,有疑而问,尤其鼓励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得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三)示范、启发提问,提示思路和方法,让每个学生善于提问

1.示范提问,提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热烈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同时,教师的提问还在发现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中,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

如,《燕子》一课最后一节有一句话“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提问时,教师可先把句子读一遍,接着说:“几痕细线,细线一般用‘几根’、‘几条’,这儿怎么写‘几痕’细线呢?‘痕’一般指痕迹。”这一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了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认真读句,咬文嚼字和类比等。学生通过听课,可从教师的提问中逐渐明白发现问题的方法,产生自己提问的欲望和兴趣。

2.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问题,这就是疑问,是感知过程的障碍。教师在指导阅读中要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尝试提问,具体方法有:围绕课题提问启疑;课文难点处设疑;课文重点处引疑;找矛盾、提问题;定范围,提问题(教师在课文中定一个范围,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调动情感因素,暗示有疑;等等。

有时,学生提出一般性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将其引导为深疑,或在引导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学习《新型电影》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我觉得课文都在介绍新型的电影院,为什么课题是‘新型电影’呢?”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介绍新型电影院,继而又追问:“其他自然段写什么?”学生明白了课文很大的篇幅都在介绍新型电影,以此为题是有道理的。在这基础上,我又启发学生:“课题是‘新型电影’,再看看课文写的这两部分内容,有没有新的问题?”学生想了想,又提出:“课题是‘新型电影’,为什么要介绍电影院呢?”又如,学习《金色的细雨》,有学生问:“课文里连着有两句话,‘金色的细雨已经从空中洒落。’‘哦,原来是飞机在撒播树种。’为什么第一句用‘洒’,第二句用‘撒’?”通过认真阅读,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悟出第一句写雨洒下来,而第二句是写撒树种,两个sǎ的用法不一样。此时,教师又提醒学生《新型电影》中也有个“洒”。学生立即联系起来思考,进而提出:“《新型电影》中是写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洒落在自己的身上。这里不是洒水,为什么用‘洒’?”

3.教给方法,提高提问技巧。

学生有疑而发时,往往会遇到表述方面的困难。因此,教师还应教会学生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首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述清楚、确切。如有学生问:“新型电影还有哪些特点?”教师问她:“你知道新型电影有哪些特点?”那学生摇摇头。教师随即问:“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问呢?”学生思考后说,把“还”去掉。这样,才把问题表达确切。其次,可以教一些提问的方法,如直接提问(“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为什么用“提”?);归类提问(《尝百草》一课中为什么两处用了省略号?用法一样吗?);比较提问(“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这里用“提”,而课文后面写“但每次都由于争先恐后往上拉铅锤,总是把瓶子拉翻”。这里为什么用“拉”?)。另外还有分析式提问等。学生了解了这些方法,就能把问题表述清楚,提高提问技巧,善于提问。

二、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和机会

课堂教学结构不可能静止不变,不可能只有一种或几种,因为课堂教学结构由许多因素构成,每一种课堂教学结构都有其适用的情境,即使同类内容的教学也可有不同的教学结构。这里仅探索几种在不同教学情况下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性的教学结构。

(一)“学导练”阅读教学结构

     学          导           练?

程序:尝试重学────────精教重导────────尝试重练 ?

     |           |           |

  尝试自学,提问解疑  明确导读重点,读议导学   读写说结合

          

程序特点:?

1.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充分、适度的自我尝试、独立学习的机会。

尝试重学:让学生独立自学,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一些疑问。?

精教重导:在学生的问题和解决一部分问题过程中,梳理、筛选出需要教师导读的重点问题或教材的重点,通过充分的各种形式的读、议、导、学活动突破重点。?

尝试重练:设计各种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

2.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导读的程度主要由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决定,导读的内容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材要求而异,更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

师生角色:?

教师角色: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有时是倾听者,有时是指导者,有时是“助学”的角色,起帮助作用。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在不断变换的。

学生角色:在教师积极激情下,具备积极学习的意向;在教师启发激励下,尽快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营造的和谐、充满情趣的氛围中,积极投入学习活动,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下,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细心倾听,尝试独立解决问题;积累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策略和方法:

1.重视学习的“情绪生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积极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积极开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气氛,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教师要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感情和意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良师益友,是情感交流的信任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即时反馈。

三个环节都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的机会,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自学反馈,善于调控课堂气氛,善于抓住导读重点,启发质疑,鼓励独立解疑。

3.教学组织要呈现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和谐互动。

教学组织形式可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各种教学空间组合形式,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多方位互动,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全方位和谐互动。

(二)课内自由阅览课教学结构

教学过程

具体操作步骤

独立阅读

学生选择自己爱看的书或篇目,集中、独立阅读。(1/2时间)

摘录词句或写感想

学生动笔摘录自己认为需要摘录的词句,写真实感想。(1/4时间)

交流词句或感想

小组交流基础上,大组交流。(1/4时间)

(三)阅读课文指导课教学结构?

教学过程

具体操作步骤

读通

学生初读课文。

提问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解疑

师生共同解疑,教师注意启发,让学生尝试独立解疑,结合朗读。

读熟

在解疑过程中多读,读可采用各种形式。

积累

以各种方式进行语言的积累。

三、加强学习策略指导?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是独立学习能力的核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具有较多的学习及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善于对整个学习情境进行有效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和调整,以达到学习目标。

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前的计划性和准备性,采取有效的预习方法,遇到不了解的知识查有关资料,不懂的词通过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以培养学生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及时复习,以作学习的巩固和反馈,达到自我监控。?

其次,精心设计教法与学法协调且同步相长的课堂教学程序,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选择运用策略以及合适的学习方法。如《日月潭》一课中有关“日潭”“月潭”一节,要求学生自学,根据书上的语言,画出图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策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疑问,也是解疑学习策略的指导和示范,使学生明白不懂词语意思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不懂有关知识可以查哪一类书籍等。?

其三,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省,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意识安排时间,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请学习效果和方法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经验和方法。?

四、增加生活练笔,促使学生独立运用语言,对生活作出独立判断

作文是学生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培养独立性的重要实践活动。为了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独立判断,我们增加了生活练笔,促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独立思考、判断,独立运用语言并充分运用评价策略,采取请学生在全班朗诵自己的作品,将好的作品编入班刊、推荐发表等方法,使学生对生活练笔有了一定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看法。如一学生写家里换墙纸,他负责“破坏”──撕旧墙纸,最后悟出“破坏”不一定是不好的,没有“破”就没有“立”,具有了一定的辩证思维。

五、实验的成效

(一)总结出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独立性的几个策略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总结出了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独立性的4个策略:加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专项能力的培养;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和机会;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增加生活练笔,促使学生独立运用语言,对生活作出独立判断。?

(二)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教学能力提高?

实验期间,教师不断研究,学习科研方法,学习理论,更新观念,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参加市语文教学评比获得优秀奖,还在区素质教育现场会上了研究课,获得好评。并在实验中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撰写了《创新在语文教学中》一文,获市“万名教师谈创新”征文二等奖、区一等奖;《让学生人人敢问、乐问、善问》一文,将发表于《上海教育》杂志。?

(三)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明显增强

我们对实验班学生再次进行调查、测试,以检验实验效果。测试方法要求同前(短文从三年级课本中选出)。除了对实验班测试,进行纵向对比,还就阅读短文、提问解疑能力,对一个平行班进行了相同测试,以作横向比较。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表现在以下几点。?

1.独立发现问题的问题意识有所提高。?

上课有问题举手问的学生从7人上升至23人,占全班人数的51.1%;不敢举手问的从18人降至4人。阅读短文后提出289个问题,人均提问6.4个,比前测人均提问数增加了5个。?

2.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求异意识有所增强。?

做练习时能变换角度思考,想出不同答案的学生由4人增至28人,占全班人数的62.2%,满足一种答案的从31人降至4人。?

3.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独立解疑意识提高。?

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对他人的反对意见也能独立思考,坚持意见的从11人增至27人,怀疑自己错了,立即改变主意的从19人降至6人;上课时对某一问题有不同意见时,能积极动脑、参与讨论的由7人增至34人,占全班人数的75.6%。?

4.敢于评判同学、教师、课本和周围事物的独立评价意识显著增强。?

上课时发现老师有错时,马上指出的从10人增至32人。?

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有自己看法的从16人增至30人,占全班人数的66.7%,而不知怎么看,依赖别人的从29人降至15人。同时,练笔大多取材于真实生活,并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5.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在对待预习、复习上,养成习惯的从10人增至33人,而不想做或马马虎虎做的从21人降至5人。?

6.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增强。?

预习课文遇到不了解的知识,知道通过查字典和有关书籍解决的从12人增至38人,占全班人数的84.4%,不解决问题的学生从14人降至0。?

7.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完成回家作业遇到难题,能独立解决的从5人增至14人。学生阅读短文后,提出较高质量问题的从9个增加到101个,平行班为7个,无论纵向比,还是横向比,都有明显差异。?

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实验班也明显优于平行班。同样查字典,实验班学生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词语作出选择,查《成语词典》《小学生一问一答词典》等;同样查有关的书,实验班学生能根据问题知道查哪一类书;同样是读课文、思考解决问题,实验班学生能写明联系上下文理解,仔细读课文,甚至注明“读有关句子”。除了这些常规方法,实验班学生还能想到运用看图、找同学讨论和观察的方法,有的学生不懂“为什么雾是紫微微的”,准备观察雾天,有的准备查《十万个为什么》。?

因此,实验班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学习方法上均优于平行班。学生上课思维活跃,敢于争论,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意识。

通过实验,学生普遍喜欢看书,也爱练笔,独立运用语言的能力显著增强,10%学生作品发表于《少年报》《作文大王》等报刊上。80%学生作品编入班刊──《用我们的笔写我们的生活》,并上了网校。?

这项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途径方面还有广阔的实践空间可以开发,因此,我们将继续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实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4: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