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1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备课资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整体感知  







(一)关于“寓言”概念的界定



“寓言”,《辞海》的解释是: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有生物,也可以是无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如古希腊《伊索寓言》。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已经盛行,如《庄子》和《韩非子》等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这个界说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寓言作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而不是一般褒贬是非善恶的故事;要求有故事,就不仅是一般的、抽象的比喻或格言、警句式的议论。



第二,寓言故事的情节,一般都比较简单,人物关系或拟人关系也较单纯,不需要错综复杂的结构形式。



第三,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既可是人,又可是有生物和无生物,这反映出寓言虚构性的特点。



第四,寓言的主题(寓意)表现离不开借喻这种形式,需以故事为喻体,以寓意为本体。寓言的故事作为喻体有情节,而一般比喻没有情节。寓言故事和一般故事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有比喻寄托,后者没有。



我们带领学生第一次学习寓言,要让学生领悟文体特征,要让学生大致分辨寓言和童话的文体特点。



(二)四则寓言的寓意再探讨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赫尔墨斯不自量力,试图和天神宙斯、天后赫拉比身价,只能陷入无地自容的窘迫地步,是在是咎由自取。正如故事结束时所说,“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赫尔墨斯到了雕像店里,不是先问宙斯和赫拉雕像的价格,而是先问自己雕像的价格,然后问宙斯和赫拉像的价格,那么店家作为不收钱的“添头”奉送的可能就不是赫尔墨斯的像而是宙斯或者是赫拉的像了。这个故事就会告诉我们,说话的艺术、方式、提问的顺序等在交际时候起到重要的作用,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话语方式,这些话语就不一定是非常客观、中肯的评价,也不一定就传达出言说者深思熟虑的思考结果。因此,听的人就需要有倾听的能力和度量。



2.《蚊子和狮子》



这则寓言和下面的《塞翁失马》相比,可能更充满了辩证的智慧。



无论从形体还是能力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说,蚊子和狮子都不能同日而语。然而,蚊子居然敢向狮子挑战,其胆气固然可敬,其傲气也溢于言表:“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是聪明的,它看透了狮子的弱点,把自己地长处施展到极致,“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小小的蚊子战胜了强大孔武的兽中之王。蚊子又是浅薄的、自负的,甚至有点愚蠢。它的所谓敌人,它的挑战对象,只是被它看出了弱点和不足的庞然大物。它没有正视过自己的处境,它没有注意过自己的敌人,它没有忧患意识。当它“吹着喇叭向着狮子冲过去”,大获全胜后,又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时,悲剧发生了,利令智昏的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了,刚刚战胜了狮子的它转瞬间变成了委琐蜘蛛的美餐。



这则寓言的寓意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告诫是不是很相似。



3.《智子疑邻》



这是一则饱含人生智慧的寓言。爱其所爱、恶其所恶;亲其所亲、疏其所疏,既是人之常情,又是人们常常难以冲破的情感和认识的误区。在情感和理智之间做出正确地选择不以亲情、关系、好恶远近疏密而正视交往对象的优劣长短,不以人纳言和废言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魏征曾经向唐太宗指出,君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固然需要广泛的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建议甚至批评和责难,而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学习中,在人际交往中,也同样需要克服冲破自己认识的盲区,对爱者,知其所短,对恶者,知其所长。才能最大限度的去自己感情之蔽,比较客观的认识事物。对于教师来说,有一个颇为经典的笑话可引发我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深思。



课间休息时,有两个学生趴在桌子上休息,他们头放在双臂上,双臂合拢,臂下放着一本书。两个学生一为老师宠爱,一为老师所不喜。这位老师见此情景,把两个学生叫醒,对着他喜爱的学生赞扬说,你看这同学多用功,睡着觉还看书;又对着他所讨厌的学生怒斥说,你这孩子真的不是学习的料,一看书就睡觉。



4.《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的故事流传非常广泛,首先因为它有趣,讲了一个祸福循环变化的过程,丢了一匹马却换来两匹马;家中有了两匹马却让儿子的腿摔坏了,跛腿的儿子又因残疾保全了性命。其次因为它深刻,人的命运在冥冥中被操纵、被控制,因祸得福又因福致祸的啼笑皆非的经历,使我们感觉到生活充满了不可知、不可把握、不可控制、不可预测的荒诞感。这种感觉在参透世事的智者看来,是因为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变动不居是世界存在的形式,所谓“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所谓“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然而,我们如果不能把故事的意义正面理解,就有可能导致世事的相对论,不可知论。就是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祸福、得失、成败等等的界限,祸就是福,福就是祸,得就是失,失就是得。这就最终会把我们的思维引向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人最好什么都不要做,什么都不要追求,什么都不要努力,因为你的所有作为在命运面前,都是徒劳的,无用的。这种思想对青少年来说,尤为不适宜。教学这篇寓言,要和前面的《蚊子和狮子》对照、比较阅读。蚊子的胜利之日,就是它灭亡之时,但它的灭亡是有原因的,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蚊子和狮子》能给人以积极的启示;而《塞翁失马》却很可能给读者带来消极的影响,这是教师在教学时务必要注意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种。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以保护;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这种人只会惹我们厌恨以至于嫉忌,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能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这两种态度是到处看得见的。譬如一个近三十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的少女们,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所以,小孩子总能讨大人喜欢,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间就免不了时常冲突。一切人事上的关系,只要涉及到年辈资格先后的,全证明这个分析得正确。



从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视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的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我们三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经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乡的感觉。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现代儿童读物的。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反而羡慕善骗的狐狸。要真是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市民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淳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淳朴的小孩教的愈发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区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选自《写在人生的边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寓言四则



安徽省淮北市海宫中学 李浩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归纳寓意。



2.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4.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5.学会把寓言与生活结合,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设想】



该课教学重点是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难点是翻译课文并掌握寓言的寓意,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一、导入设计



1.讲述二则寓言故事,由此来引入课文的学习。



2.用学过的课文来引入课文的学习。示例:同学们,我们在本册第二单元曾经学习过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大家能不能概括一下寓言的特点呢?



二、了解寓言



投影显示:



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三、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分角色朗读。



2.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2)组织讨论:



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



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①“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②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③这段着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



(3)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            的形象。



学生填充,教师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3.概括这篇寓言的寓意。



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4.总结这篇寓言在写法上的特点。



(1)在结构上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点出寓意。



(2)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间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四、教学《蚊子和狮子》



1.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出蚊子的语气和语调。



2.概括寓言的故事情节。



本文构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



3.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1)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了它对敌我双方的长处和短处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



(2)“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了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



(3)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至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4.归纳寓言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疏忽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归纳了寓意后,还可以组织讨论:同学们还能从这则寓言里得到更多的启示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



(1)蚊子虽战胜了森林之王狮子,却败在蜘蛛手里,说明强中自有强中手。



(2)虽然蚊子是偶然撞在蜘蛛网上,但它的失败也是骄傲的必然结果,说明偶然之中有必然。



(3)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激励我们要敢于挑战强者。



(4)“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我比你强得多。”告诉我们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照样以弱胜强。



(5)“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进攻狮子,启发我们竞技的时候营造气势,为自己助威很重要。



(6)“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警示我们危险常在麻痹大意时发生。



五、作业



以《迟到的醒悟》为题,描写一下蚊子在被蜘蛛吃掉之前的心理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寓言四则



安徽省淮北市海宫中学 李浩



第二课时   



教学《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一、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2~3遍)要求读得准确、顺畅,读出语气。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2.复述课文大意。



3.翻译全文。



三、归纳《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的寓意。



1.归纳《智子疑邻》的寓意。



思考: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2.归纳《塞翁失马》的寓意。



(1)提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好事与坏事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好事(福)与坏事(祸)的转化不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好事与坏事的转化是要有条件的。



(2)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启示:(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2)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



四、背诵这两则寓言。



五、作业。



读了《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这两则寓言,你一定会受到启发,会有许多感想,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感想写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3: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