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2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地理课听课记录中学地理评课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22: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地理课听课记录中学地理评课笔记
听课记录;
时间:XX年X月X日
地点:XX中学初一(1)班
科目:地理 中图版
教学内容:经线纬线
课前准备:两人一个小地球仪
主讲人:何佩琼
听课人:罗海燕
复习(读书1分钟左右),
课前五分钟(学生自觉上台讲新闻)
(复习)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做一个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 指导学生正确放置地球仪后边指边引导学生回答:
      转动的轴叫(      )
      上面的点叫(      )
      下面的点叫(      )
中间最大的周长叫(     )。
又如何表示地球的大小呢?
  (学生回答: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
■ 观察活动教师边问,学生边答。
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再找到喜马拉牙雅山,再仔细看地球仪上有文字、数字等。
(提问)地球仪上还有许多线,这些线叫什么呢?
(学生回答:经线纬线,横的是纬线,竖的是经线)
(提问)我们如何描述呢?我们已经知道了一条的纬线,就是赤道。
(学生回答:纬线与地轴垂直)
(提问)地球仪上的纬线只有一条吗?
     无数条。
(提问)如何区分?
     (学生回答五花八门)]
(讲述)我们只要给它标度数就可以了,南极点北极点定为90°,赤道定为0°,除了赤道同一度数的有两条,怎么区分呢?
      (学生回答)
(讲述)我们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北纬标识为N,南纬标为S,
(练习)如何写出南纬30°?
     (学生反应很热烈,积极举手)
(小结)英文写在后,写成30°S.
(练习)写出北纬60°.
■ 观察活动:南北回归线和赤道这三条虚线。(提示去极点要准备棉衣,去赤道地区要准备夏装)
(讲述)我们把地球不同纬度分成了高中低纬。
(展示)用图片示意高中低纬的范围。
(讲述)经线确定,也是先确定一条本初子午线,再确定其它的经线。我们确定哪一条为经线中的“大哥大”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22:34:00 | 只看该作者
初中地理课听课记录中学地理评课笔记
(学生
回答)
最后我们确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经线有多少条呢?
(学生回答)
经线跨越多少度?
(学生回答)
地球仪上共有多少条0°经线,多少条180°经线?
(学生回答)
■        观察活动
在地球仪上找到0°经线,让它正对自己,向东有180°,向西有180°,如何区分呢?我们把0°往东的180°叫东经,0°经线往西叫西经,
问:指图请同不答是东线还是西经。
(学生回答)
问:除了用中文描述,还可以怎样记述。
(学生回答:有字母W、E)
观察:纬线是什么形状,经线和纬的形状是否一样?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非常积极)
小结:纬线为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经线为半圆,两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观察:各条经纬线是否等长?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非常积极,教师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地球的身子腰最肥,往头往脚越来越小,纬线圈变小)
小结:就半球而言,每条纬线长度不等,就全球而言,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第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填写下表:
        纬线        经线
定义               
形状               
相互关系               
指示方向               






试一试:总结纬度的分布规律。
(展示)图片:北半球的纬度分布----由赤道向北极标出了30°、60°。
(学生回答)
(练习)能否判断南北半球
                          20°                                    10°
                          10°                                    20°
             图1                                   图2
教师提示先找0°纬线,再断定南北半球。
小结:从赤道向两极纬度变大。
说一说:纬度的大小变化与位置的南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北球纬度数越大越北,南半球纬度数越大越南。
(练习)比较下列几个纬度南北位置关系。
        1        2        3
A        10°N        10°S        10°N
B        15°N        15°S        15°S
答案        A偏南        B偏南        B偏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22:35:00 | 只看该作者
听课是我们中学教师最经常的活动,也是自我学习提高、促进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每学期除各教研组组织的正常的同事间的相互听课外,还有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新教师的展示课、过关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研讨课等等,提供许多听课学习机会。但是,在不少学校里,许多老师却将听课这种有意义的活动流于形式,把听课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敷衍了事,在听课过程中无所事事,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尤其是在听非本专业的课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听课时更是很少做听课记录,即使做听课记录,也仅仅是了了几笔,记下的仅是施教者板书的部分内容,而且听过就算了,很少对听课记录进行回顾整理,更没有进行深入剖析与反思。

  听课记录是听课的第一手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依据,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财富。不仅要做好听课记录,而且课后要再次回顾,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剖析与反思,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提高,反之,不愿做听课记录,不愿对听过的课再次作深入思考的教师,即使听N节课,也许只是一节课的N次重复,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和提高。那么如何做听课记录,听课时应记录什么呢?

  一、记录施教者亮点即成功之处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听课时首先要抱着学习取经的态度和目的,哪怕是才从学校毕业刚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何况一般施教者都精心准备,是其才华和智慧的充分展示,一定会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要及时捕捉并记录下来。比如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的处理技巧,一个意外事件巧妙处理,一个巧妙的引入过渡承转,独具匠心的留白,甚至是一句实用的话,一个贴切的词语。例如,有一次作为地理教师的我,听一位数学教师讲授函数单调性的公开课,用“每况愈下”描述减函数的图象,用“蒸蒸日上”来形容增函数的图象,十分贴切形象。听课时就在听课记录上记录下来,促使我在以后的地理教学中,也学习使用精妙的贴切的成语来形象地描述地理事物,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获得较大的反响。’。

  二、记录施教者瑕点即不足之处

  听课时还要带着批判和审视的目光,无论多么资深的教师,准备得多么充分,教学过程中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也一定会有“败笔”之处的,记录下来,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作重新思考设计,以便在以后自己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同时以此为鉴,也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少犯或不犯同类错误,减少失误,提高教学水平。

  三、记录学生的困惑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往会有一些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把它记录下来,这些可以促进教师寻找和探求新的好的方式、方法加以突破。例如,听一位教师在讲地球的公转,他安排学生读图1.19北纬40~地IX--~----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并计算其昼长。这时学生发现这个地区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昼长之和是24小时,并产生这样的困惑:全球各个地区是否都如此呢?我及时将学生的困惑记录下来,促使我课后进一步思考并寻找好的方法,来讲清这个问题。最后请教数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平面几何知识加以证明,得出肯定结论,这才彻底地讲清这个问题。借助数学知识解决学生的困惑,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能力。

  四、记录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发现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往会有独特见解和发现。例如,我在听一位新教师讲授“中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他安排学生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和“我国7月平均气温”两幅图,让他们观察两个月份的最高温和最低温以及相应的地点,使学生得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的结论。这时学生却发现并提出:为什么7月等温线图里有许多虚线,如在1CC和24℃两条之间加了一条虚线(20℃等温线),而1月等温线图上却没有这种情况?我不仅为之赞叹:真是个好问题啊!把它记录下来,并在以后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就利用这个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表见解。

  有的学生认为,从图中后加的20℃等温线分布状况分析,可以看出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于20%,属于高温季节。所以加上这条等温线可以帮助人们得出我国夏季气温的总体特点。有的学生认为,7月等温线图中的虚线出现在有山脉的地区,说明山区海拔变化大,等温线密集,温度变化大。而1月等温线图上没有虚线,说明冬季气温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不如随着纬度的变化明显。这就使学生对“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理解更加透彻。所以,记录并利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是对教学设计疏漏的补充和完善,不仅可以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21: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