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6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诺曼底”号遇险记》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多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诺曼底”号遇险记》课堂实录1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雨果的小说局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这篇文章是“危急时刻”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借助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身的见解,进行个性感悟;三是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运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方式方法。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也是不难认识的,但是作品是怎样渲染这一形象的,又该如何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这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关键,也是执教本文的难点和重点。
教学实践中,可以具体确定教学的主要目标:①充沛阅读课文,研究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揣测人物心理,体会、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理解,学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资源共享。③从虚拟情境的感悟迁移到实际生活的体验,让学生学会从名著中汲取养分,迁移学习、主动学习。难点是引导学生揣测“一个伟大的灵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诞生的,人们为什么视其为“一个伟大的灵魂”。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需要从整体入手,不可把文章肢解,引领学生入境生情,自主发展,可以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做好充沛的课前准备,具体措施是通过搜集网络、图书资料,了解雨果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其作品的价值。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布置他们阅读雨果的原著,体会雨果的语言风格。第二步,学生带着基本的见解展开自由读书活动,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第三步,在充沛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练习把自身的认识、感悟和体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积极质疑和主动探究的精神。第四步,说听读写结合,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依据教材,逾越教材,拓展教材,并引导学生学会写读书心得。
教学流程
一、夯实基础,重视预习
充沛重视课前准备活动,有计划的布置以下准备内容:①以“雨果”为关键词上网搜索和查阅图书资料,充沛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作家的相关作品和创作风格等。②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的障碍。有能力的同学进行初步的“批注式”阅读。③有条件的同学搜集或者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也可以阅读相关电影剧本或者相关的资料,与《“诺曼底”号遇难记》进行对比学习。
二、渲染情景,走近文本
1.谈话:同学们,“海难”这两个字也许是任何一个航海的人都不愿意提和的字眼。大家想一想,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其中的原因。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适时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片段,在学生初步讨论以后,加强视听刺激,调动学生求解的欲望。
4.小结导入课题:在茫无边沿的大海上行驶,“海难”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而处于危急中的人们又无处躲藏,所以经常会因为慌乱而发生混乱不堪的局面,造成沉重的损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叫做《“诺曼底”号遇难记》,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同样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惨烈而悲壮的局面,不同的是这次事故因为有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船上61人中有60人生还,发明了“海难”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整体感知,触摸经典
1.初步阅读,感知雨果作品的语言风格。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识字,并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提示自主读书:(1)根据预习的情况,给课文中的生字加注拼音,重点的词语可以标志一下。(2)依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和的人物等要素,试着概括故事情节。(3)相互交流读书的初步认识,检查初读的效果。
2.带着问题,圈点批注。在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考虑:作者是怎样刻画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的?
谈话: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的高尚的灵魂。那么,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
请同学们找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简单说说它让你感动的理由。提出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四、重点探究,深入体验
1.在同学们初步质疑问难的条件下,协助他们梳理问题,围绕“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是怎样塑造的”找出重点问题,分小组深入研讨。
本文虽高度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但全文没有一处直白的流露。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加强感情朗读放在首位,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2.汇报学习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以点带面的问题展开,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读有所悟,展现个性理解。
(1)哈尔威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群?
首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发生共鸣,然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交流看法,各抒己见。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人们想的是什么?哈尔威船长想的是什么?注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提出“假如你在‘诺曼底’号上,面对此情此景,你首先会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索。灾难到来时,那些“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与镇定自若指挥的船长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哈尔威船长关键时刻采用的特殊手段,正好体现了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境界。
(2)“一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全文进行。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灵魂”?
○1“实际上一共61个人,他把自身给忘了。”他是不是真的把自身给忘了?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他怎么会忘了自身?
○2“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人们为什么不违抗他的意志?为什么会感到自身的上空出现了“伟大的灵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抓住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一局部对话,反复阅读体验,然后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透过简短有力的对话描写,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用对话的形式塑造形象的方法。
○3“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本文中多次描写“雾”:“大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沉沉的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等,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雾”?“黑色的雕像”指的是什么?面对这“沉进大海的雕像”,怎样理解获救后的人们的心情?
五、积淀升华,挥笔成文
1.回归整体,归纳理顺。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其中有太多太多可以让我们琢磨和学习的东西,教师要懂得深入浅出,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顺学而导,不可生拉硬扯,也不必面面俱到。
(1)哈尔威船长的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老船长用自身的生命换来了全船人的生命。当我们想象到哈尔威船长好像一座黑色的雕像一样徐徐沉进大海的那一幕,你有什么感受?要求学生每人用自身的语言,评价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2)从运用语言的角度,谈谈学习名作有哪些收获?
这个问题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本文中人物的对话为什么都是短句?给人什么感觉?有什么作用?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灾难面前人们的“惊恐万状”?这与突出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从“大雾弥漫”到“阴惨惨的薄雾”,记叙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给你什么启示?
2.读写结合,学写心得。
课件出示:读完一篇文章后,把读后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写下来,就是心得笔记。
学生动笔学写心得笔记。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师生一起评议,可以与网上搜集到的相关的心得笔记做比较,寻找自身的缺乏,学习他人的优点。
交流各自的作品。
六、前延后展,学无止境
雨果是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抑恶扬善。雨果的小说,如《巴黎圣母院》、《凄惨世界》、《九三年》等,都是世纪文学史上的名著,可在一定条件下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如有条件,亦可观看由这些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等影像作品,进一步感知雨果笔下的“英雄”形象,扩展学生的视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诺曼底”号遇险记》教学反思2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一篇文章《“诺曼底”号遇难记》.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谁也不会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迫近“诺曼底”号轮船,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读课文。
  师板书:呼号 喧闹 肇祸。
  师: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好多同学也和老师一样,以下三个词总是读不好,谁能帮帮老师。
生读
指导号的读音。
  师:知道肇祸的意思吗?
  生:出了事故,找个近义词就是,
  师:就是闯祸,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每个词语读一遍。
生读。
(反思:学习生字要不拘一格,指导重在精而不在多。我抓住小学生好表示心理,纠正了学生易错字的读音,并且轻松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诺曼底”号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人获救。而他自身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反思:这环节,我本想让学生归纳出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可是又怕学生归纳不好,浪费时间,就改成教师直接述说。这说明我在教学时,还不敢放手,以设计的教学设计为主得多,以学生生成为主的少。)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是依照­——
  生: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师:先写了——
  生:遇险,
  师:接着
生:遇到救援队,
师:最后——
生:船长牺牲了。
师:像他一样在工作中牺牲可以称为以身殉职。(相机板书:遇险、救援、殉职)
师领生读:殉职
(反思:在教学时,我认为对“殉职”一词采用讲解法,还是很有必要,这样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积累。)
  师:大家初读了课文后有一个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
  生:船长。
  师:课文是怎样展示人物的形象,船长是如何留给大家深刻印象的,如何指挥救援队,下面就请大家读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子。
  生读。
  师:一开始船长是怎么指挥救援工作的。
  生读救援相关句子。
  师:他找了船长这番话你们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恬静,注意听命令——”
  生:因为船上的船员奔跑着哭泣着,船上很乱,假如船长不大声吼叫就听不到
  师:你真会读书,哈尔威船长不得不吼叫,因为现场真是太乱了,诺曼底正遇到了一场可怕的灾难。就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哪里描写出灾难的可怕。
  生: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剖吗?一下子把诺曼底号撞了一个大口子。此时海水会怎样?
  生: 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
  师:海水猛烈地往里灌,为什么不用流呀?
  生:因为是全速前进,假如是流说明水流不急,用灌就体会到水流的速度快。
  师:谁再把这段读读,注意读出水流速度快的语气。
生读。
(反思:我能抓住“灌”和“流”进行对比,让学生很快明确了当时灾难的可怕。但是假如能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填空后比较,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师:假如你在船上,遇到这情形,你会怎样?
生自由回答。
  师:正是因为这样,一刹那间,——
  生接着往下读课文。(读出船上人们混乱、惊慌)
  师: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大声吼道:“大家恬静……”从这段话中你能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一个船长。
  生:临危不惧。
  生:船长经验丰富。
  师:哈尔威始终记得自身是船长,他把救援工作布置得有条有理。必需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
  师: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船长的镇定读出来吗?
  生读。
  师:你已经具有了船长的镇定。只是这样的声音可以盖住现场的喧闹吗?
小组读。
全班读。
  师:船上真只有六十人吗?
  生:不是
  师:多少
  生:六十一
  师:在危急时刻,安尔威船长早已经把自身的生死置之度外,后来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生:险些把小艇弄翻了。整个人群象疯了似的,乱得不亦乐乎。
  师:你们想想乱得不亦乐乎会是什么后果。
  生想象说话。
师:你们能用上“假如……就……”来说吗?
(反思:学生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而我在教学中,先抛出前面假如的内容,再让学生接着说话,限制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师:是呀,你们知道吗?1994年12月8日晚,在新疆克拉玛依市的友谊馆里,七所中学八所小学15个班在这里作汇报演出。突然馆内发生火灾,烧断电线,一片漆黑,当时人们一片混乱。惊叫声、奔跑声、呼喊声响成一片,学生们拥挤在一起,后面往前推,左右往中间挤,一些学生倒在地上,身后的学生被来自背后的力量推着,从倒地同学的身上踩过。在这场火灾中造成了300多名师生死亡。
(反思:在没有影像资料的情况下,我介绍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到一片混乱,会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也为下文烘托船长伟大的人格作了铺垫。)
  师:然而,救援工作却进行的井然有序,从不亦乐乎到井然有序是一次根本次的转变。这次船长是怎么指挥的。
  生: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
  师:你找到了整个对话中的一句,我们把整个对话一起看看,请你给大家读读。
  生读。
  师:船长声音是那么威严,人们从威严的声音当中了解到了哪些情况。
  生;机器已经停了。
  师:这是说这艘船已经
  生:要淹没了。
  师:还有吗
  生:最多还能坚持二十分钟
师:是的,不论怎样,船长已经觉得20分钟够了。这20分钟给了人们希望和生机。谁能像船长一样把他这简短的语句读一读。(注意读出自信的语气。)
(反思:在这里要让学生理解“够了”,是说明20分钟能救出船上所有的人,包括船长自身,这样在后文中学习就不会出现学生认为船长牺牲是时间不够的原因了。)
  生:人们还知道假如走在女人前面
  师:这是船长下达的一道
  生:命令。
  师:实际上船长下达了两道命令。谁来像船长一样把这两道命令读好。
  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用心。但命令要下得斩钉截铁谁能读得更好。
  生读。
  师:更加斩钉截铁了,全体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反思:两次的朗读都很有梯度,让学生较容易入文,感受当时的情形。)
  师:在这一次你们又一次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呀?
  生:指导有方,镇定自若。(随机板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师:现在请大家用上“只有……才……”说说船上局势变化的原因。
  师: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诺曼底”号船头先沉下去了,很快船尾也沉没了。船长也随之沉下去。此时,船长是没有时间自救吗?是他忘了救自身吗?
生缄默
  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最后一段。看看船长是怎样表示的。
  生: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
师板书:纹丝不动
师:船长此时可不可以救自身呀?
生:可以,船长是游泳高手,他可以跳下海……
师: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甚至他就根本就没打算这样做,而选择和船一起沉下去。
生:因为他太爱这艘船了,也许自从船下海那一刻起,他就有“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念头。
师:是呀,这就是信念,你看我们共产主义人士,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刘胡兰、王二小他们不都是为自身的信念而牺牲的吗?人的一生,就要有这么点信念,才有意义。
师:大家再次用感激和敬重的心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
(反思:船长为什么不逃生呢?在今天以人为本的年代,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理解船长这种愚忠,是他有这样坚定的信念,还是……?学生的回答有多种,可我们老师是不是一定要把学生导向信念的理由,这种价值取向又该导向何方?)
师:望着无情的大海,大家一定有话要讲。
小黑板出示:
拓展练习:实话实说,选一种身份,想象说话。
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
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下沉,你想说:……
你就是这艘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这一幕,你想说:……
生:假如我是船长,我会说: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你们不要为我伤心,我死得心甘情愿。就在这艘船下海那刻起,我就有了 “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念头。这七年里是这艘船给了我生命的“颜色”,给了我人生的价值。现在这儿,我只有祝福你们,祝你们平安快乐!也向你们说声“对不起!”
……
(反思:学生的发言,是多么的精彩!假如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能以每个角色都说说,该是个多好的口语训练的好时机呀!)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老师也有很大收获,我把它整理成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
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谁也不能预想:前方的风景怎样?或风平浪静,或惊涛骇浪,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遇到惊涛,或是骇浪,你不必惊讶,不心畏缩,不必退却。你要冷静,临危不惧,你要冷静,机智勇敢。只有这样,你才是真正的舵手。才干掌握好自身的行驶方向,到达胜利的此岸。
(反思:能板书在小黑板上效果会更好,这样课后学生还能继续玩味这首小诗。)
和板书:
遇险 剖开 临危不惧
船长 救援 镇定自若 指挥有方
殉职 纹丝不动 忠于职守
教学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中所讲的故事,学生没有这种经历,也无法真正感受到当时灾难的可怕,和船长那伟大的形象。单凭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文本是无法实现课文提出的感受船长品质的目标。在没有影像资料,只靠“四个一”的情况下,我尝试用情境烘托和感情朗读,让学生入文。果真,学生在与文本的流畅的对话中,学生的人文情怀被深深唤醒。同时,在教学中我结合诵读、说话、想象进行了语文能力的训练。抛开课文的类型来说,这是一堂饱含激情,语言精炼,教学逻辑性强的很有感染力的课。可是略读课文到底该怎么上?教学用书中指出: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考虑、讨论。在上这节课前,在平行班中我也尝试放手让学生质疑,学生也能很快地提出很精彩的问题。可是,没有走进文本地学生他对问题的考虑和讨论,都只能停留在外表上,在思想上无法受到深深地震憾。教学后,我陷入深思:略读课文是不是就一定要少读,去读?是不是就一定要“退文本知识”而强化语文性地能力训练。在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可挖掘的训练点,我们该怎样处置好既学懂课文,又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我想这节课在原来的基础上如能适当增加一些语言转换训练和开放式质疑问难的环节,可能会是一节比较理想的阅读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诺曼底”号遇险记》教学反思3
以前也教过这一课。记得我第一次教学这一课中描写局面混乱的内容时,我先放影片,再让学生找内容,读后理解。而在这一次教学时,我改变了之前的做法:当学生找到直接描写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的内容后,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当时乘客们的反应的内容,接着读一读,想一想这时是什么样的场景,接着播放经过剪辑的电影片断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让学生用词语来概括当时的场景,最后再带着感情朗读这一段。这一次的教学效果明显比第一次教同样内容时更好,学生理解更为透彻,朗读也更到位。为什么呢?我觉得,第二次教学先让学生通过文字在头脑中发生一幅画面,当学生观看影片时,眼前直观的图象与之前头脑中发生的画面发生了共鸣,得到了印证,学生的兴奋点被点燃,就更有激情。这时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学生就更能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表达的词多了,也更准确了,朗读也更有味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5: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