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8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反思、说课稿、教学实录等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6: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小捷滘小学 张新元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记叙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本文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我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二)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二)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这个令全中国人民都无法忘却的日子吗?是啊,这天无情的大地震袭击了我国的四川汶川等地,造成了近7万同胞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的惨痛景象。孩子们,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场大地震,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今天这节课讲述的是发生在那次大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



  揭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读文,学习生字,感知主要内容



  1、师:在这场大地震中,在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学生读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用横线划出答案)



  2、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生字。(出示词语:洛杉矶 、混乱、昔日、废墟、疾步、爆炸、瓦砾、砸着、颤抖。)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请注意如果他读的正确请跟读,如果不正确请你们为他纠正。



  生读词语



  同桌互相读词语,小组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图片]你看到这幅图,能想到我们刚刚学得哪个词语?



  过渡:同学们,这些悲惨的画面,就是这场大地震带给我们的。虽然大震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在震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这篇课文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感人的事呢?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问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生齐读,师板书)



  三、品读体验



  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默读课文1—12自然段: 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这位父亲的描写,看看有什么地方,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划记下来,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1、刚才读的很投入,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2、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先读划出的句子,然后谈感受。教学过程的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而定。)



  (1)同样是父母,其他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对比这读一读。(分角色读)谈谈感受。



  (2)处境如此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余震,倒塌,不少人来劝说父亲,咱们都来看看父亲都听到了哪些劝阻?父亲又是怎么做的呢?分角色读读吧!(课件出示5—9自然段)



  生: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



  师: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生: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生: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生:……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生回答)



  师: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师: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生合作读。



  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指名生回答)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



  小结:从众人在劝阻父亲的短短几句问话,我们读懂了父亲的恳求、焦急、崩溃,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真真切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课件出示句子)



  师:有哪些同学都画下了这个句子。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阿曼达的父亲一直在干什么?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



  [课件出示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朗读。



  师: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小结: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出示课文片断)



  师:就是因为父亲挖了这么久,现在已是“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课件出示第12段他挖了8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不顾危险,不畏艰辛,不知疲劳地挖掘呀?(父爱)



  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配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抽读——齐读)



  四、总结



  父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家。我们活在父爱如山的背上,活在母爱如海的怀里,我们幸福的,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



  五、布置作业



  (一)抄写本课生字。



  (二)摘抄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亲  爱  儿子

                          挖    不论…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6:18: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面对不同的课文,教师必须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在本文中,父亲说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出现了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贯穿了全文,我以此为纬,深刻地挖掘。在教学的过程中,这句话忽然令沉浸在课文中我想起西方人结婚时说的那句誓言:“不论生老病死,不论灾难或贫穷,我都永远和你在一起。”它表达了对对方深深的爱意,感人至深。我由此受到启发,,引导学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干什么?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他们纷纷补充:“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总会跟你一起去战胜困难。”“不论发生什么灾难,我总会跟你一起共同度过。”...... 接着我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如果一个人对你说这样的话,说明他对你具有怎样的感情?”学生领悟到是非常爱自己的人。进而领会到:这句话表达了父亲爱子情深。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句意,并在美好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的熏陶。

在思考“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个很有分量的问题时,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回点拨。然后交流学习成果。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在探究中都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感悟,在这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相互合作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理解和感悟,通过交流讨论,丰富了个体探究所得。

有学生提出了困惑:“如果儿子死了,父亲不是白挖了吗?”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简单地否认,而是引导学生讨论,进一步明确到:努力有可能成功,放弃则意味着失败。只要有白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白分之百的努力。哪怕儿子真的死了,也无怨无悔。因为父亲做到了他的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体现人文性。在释疑解惑中进一步明确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6:19: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  品味  感悟

——《地震中的父与子》设计意图

穆家小学   孙  慧

一、教材的编排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节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在编排上就体现了文道结合的思想,按专题组织单元,本单元就是以“父母之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具震撼力。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的传奇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在写法上,课文通过大量的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位坚强而有责任感的父亲形象。

二、学习目标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其中“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理解重点语句,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三、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以四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

(一)、指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课伊始,我就直入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紧接着指定一名学生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回顾全文的基础上,掌握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为深入学习课文重拾已知印像。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培养下,形成了一定的预习能力,而且对课文已经有了整体印像,设计中,我放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品读感悟,渗透写法

在教学设计中,我始终紧紧抓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引领学生品读全文,这样设计既能整合全文,又能突出重难点。读课文、找词句、谈体会、激情朗读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受到心灵的震撼。同时板书关键词: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语文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本文中处处皆学问,可教学却不能平分秋色,为了使学生逐步形成阅读分析的能力,我运用的是抓重点句子的品读感悟的方法。如:当学生从“父亲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小时…… 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感受到父亲不顾生命危险,不吃不喝地抢救儿子的伟大时,及时引导学生抓住了父亲的心情,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再次回读这部分课文,同时我也不时失时进行写法渗透,“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通过读文感悟到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人物品质表达的方法。

(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设计时,我以精练的语言使主题得以提炼升华,使学生得以主题鲜明的认识。“同学们,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更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课文也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善良与智慧。”(板书:爱)希望能达到“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效果。

最后,让学生想象,在漆黑的瓦砾中,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6:20:00 | 只看该作者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

执教者  哈尔滨市新阳路小学校   蔡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通过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品格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通过阅读感受这对父子真挚的爱心、坚定的信念和先人后己的精神,从而产生对父亲的敬重。

教学重点:

    抓住对父亲的言行等高大形象描写,体会父子真挚的爱心、坚定的信念和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难点:

    三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如何引导孩子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理念:

    本节课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首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即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抓住课文精彩片断:父亲挖掘孩子的形象描写,展开想象,进而感悟父爱的伟大,感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深刻含义。最后跳出文本,回归整体,进行扩展阅读,读《父亲》的一首歌词,在《父亲》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本节课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通过具体语言文字,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把情感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通过语言文字的这个载体,使课文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三者融为一体,产生强烈的共鸣。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际真诚交流  沟通情感

师:同学们好,咱们又见面了,记得我们在这里曾经上过一课,是哪一课了?

生:是《圆圆的沙粒》。

师:还记得。上次课同学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善于表达,善于交际,思维敏捷,而且学习习惯特别好。我给你们上完课了,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你上的课很精彩。(谢谢夸奖)

生:你上的课很生动。(谢谢)

生:老师你上的课非常幽默,我非常喜欢上。

师:我今后多走进三年三班,和大家一起学习好吗?

生:老师你上的课很入神,我非常地敬佩你。

师:我们应该握握手,谢谢,你说什么?

生:谢谢你给我们上这样精彩的课。

生:我也想说老师上的课很幽默。

师:你看你的声音多洪亮,能当播音员。

生:老师我不想当播音员,我想当音乐家。

师:那你的歌唱得很好听了?

生:是。

师:唱两句行吗?

生:我的嗓子哑了。

师:以后到我们三年三班,给我唱两句可以吗?

师:今天交流就到这可以吗?我们可以在平时见面时在交流。

    [看似简单的聊天,可以看出老师非常的真切,语言中充满对学生的爱,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激情导入 了解背景 唤起情感

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89年的一天,在美国洛杉矶一带,人们都向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着。忽然间大地摇晃,山崩地裂,一场灾难来临了。这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打击。(师一边播放地震图片一边描述)房屋倒塌,一片废墟,几万人被埋葬,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就在这场灾难当中却发生了一个体现父子情深的、催人泪下的、感人肺腑的一个故事。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齐说)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板书课题)谁能读读文题?

生:地震中的父与子(突出“父与子”)

师:谁能深情地读读题目。

生: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不够深情。

生: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我说你能当播音员吗?声音真好听。掌声送给她。 大家齐读。

生:地震中的父与子。(饱含深情的)

    [设计理念:通过课文故事导入,在通过观看地震图片,让学生产生同情心,同时唤起情感,能够用真情去读课文。]

    三、初读感知 了解内容 铺垫情感

师:读课文了吗?

生:读了。

师:想不想再读读?

生:想

师:这次读我有一个要求:我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书不思,不叫读书。读书思考是个好习惯,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开始读吧!(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师: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告诉我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把一个很短的一句话写长了,是一种能力;要把一篇课文概括成一段很简短的话又是一种能力,看看谁具备这种能力?想挑战吗?

生:想。

师:我先给你们提个醒,(教师课件打出: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是谁?为什么发生的?怎样发生的?结果如何?)经过的部分一定要简单?结合问题和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生:学生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美国洛杉矶一带,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不听别人劝阻,不住地挖土

师:是土吗?

生:是钢筋、石块等。不住地挖,挖出了孩子,救活了十四个孩子。

师:你感觉这个概括有什么问题没有?

生:我觉得少了时间。

师:你补上再说说。

生:在1989年,美国洛杉矶一带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一位父亲————

师:对比一下,这两个学生谁概括的更好?

生:第二个。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不感动?

(学生谈感动)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教给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产生对人物的敬意,铺垫情感。]

    四、抓住精典 展开想像 激发情感

师:那这样,老师再交给你一个读书方法,你这回默读,默读要不动唇。看一下课文哪些地方让你非常感动?你就把它画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开始吧!(师巡视)画完了吗?

生: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无论发生什么/应该都是什么呢?

师:他玩得时候不慎跌倒了?他的父亲?

生:好好照顾他为他上药。

师:父爱就是那轻柔的动作。

师:如果发生海啸了。

生:会保护他的孩子。

师:发生地震了,父亲——?

生:去学校把孩子救出来。

师:他给孩子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读。

师:还有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动?

生:(读句子)“他挖了8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师:先停一下,老师纠正一个字的读音行吗?

生:行!

师: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读“xiě”, 一个读“xuè”。 比如说:我手出血“xiě”了,不能说我手出血(xuè)了。他用鲜血(xuè)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不能读成他的他的鲜血“xiě”换来了幸福生活。记住了吗?

    [适时进行字音的纠正,恰到好处。]

师:我相信你肯定能读正确,再读一读。

(生读)

师:这两个字都读“xuè”,带着父亲浓浓的情,懂了吗?

(生再读)

师:再慢一点就更好了。再读读,肯定能读好。

(生读)

师:我真佩服你,给他点掌声行吗?你真了不起,老师一次、两次、三次告诉他,他没有灰心,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很勇敢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多好的孩子啊,掌声送给他。

师:这句话是非常感人的,它就像一首诗,谁再来读读它?其他同学想你读出了怎样的父亲?推荐一个比较好的同学。这么多读的好的同学,老师很难裁决,这样吧!想读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还要思考你读出了怎样的父亲?读。

(生齐读)

师:真好!四年三班朗读表演非常成功。请坐。谁能告诉我这是个怎样的父亲?

生:我读出这是个伟大的父亲。

师:怎么伟大?

生:因为别的家长才挖了八小时就已经没耐心了,而这位父亲挖了三十六小时,还没挖到他的孩子,但他没有灰心继续挖,所以我觉得他伟大。

师:伟大的父亲,你说。

生:我认为这是个意志坚定的父亲,因为别人挖一小时就没耐心了,而他一直挖,直到把孩子挖出来为止。

师:哦,这是一个非常坚强的父亲,他信念坚定,他向自己的孩子承诺,读黑板上的话。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接着说你读出了怎样的父亲?

生:我读出了他是一个很爱自己孩子的父亲。因为他挖了这么长的时间,要是让我坐一小时都难受,要让我挖一小时就更难受了,更不用说八小时了。

师:这么长时间,哪是八小时啊,挖了三十八个小时。谁再来说一说?

生:我也认为他是一位很爱儿子的父亲,因为他一直挖,其它什么也不做,还趴在那,要是让我坐一天多都很累了。

师:读书思考,读书有感悟,这就是学习语文。你们真的理解了这位父亲,是吗?

生:是。

师:谁读这句?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师:12小时,如果用天来换算是多长?

生:半天。

师:24小时呢?

生:一天。

师:再加上12小时?

生:一天半。

师:那一天半,父亲都在——

生:挖。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生:我见不到自己的儿子回丧气的。

师:应该说放弃。

生1:如果是我,我会放弃的,因为我没有这么坚强。

生2:我一定会坚持挖的,因为我跟儿子说了:“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我一定要坚持。

师:如果要是你,你也会这样做,真了不起。现在我想问同学们,这36小时如果按照我们常人来说,你说他会怎样?

生:他会又饥又渴的。

师:那就是又渴又饿,是吧?还有吗?

生:我认为他还会非常的累。

师:那他休息了吗?吃饭了吗?他喝水了吗?

生:没有

师:他就这样的往下挖,一直坚持了38小时,是什么支撑他这样做?

生:是他以前跟儿子说的那条承诺。

师:读。

生读:“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就是这个信念,父亲挖了38个小时,对吧?

生:对。

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通过“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以前一定会有许多人来劝阻他,但他都没有听,现在不会有人来劝阻他了,因为那些人觉得他不会再听他们的话了。

师:是吗?真好!现在我是父亲,我现在在挖,我在挖废墟,我在找我心爱的阿曼达。谁来阻挡我?

生:你别挖了,都死了赶紧走吧。

师:你是来帮助我的吗?

生:不是。

师:我继续挖。

生:你别挖了,这么长时间了活人都死了,快点走吧。

师:你是谁?是来帮助我的吗?看看文中还有谁来阻挡他。

生:你别挖了,这可能会起火爆炸,赶快回家去吧!

师:这是谁?

生:救火队长。

师:你是来帮助我的吗?

生:你很难过,但这样不利于你,也不利于他人,别挖了。

师:你是谁?是来帮助我的吗?就是这样,父亲就像精神失常了一样,两眼直直的,答非所问,父亲真的失常了吗?

生:父亲没有失常,因为父亲承诺过: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所以这些感触爆炸也好,说没有希望也好,心中有一个信念……

生: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后面的几句话谁来读?

生:他满脸灰尘……

师:满脸灰尘,为什么会这样?

生:挖的时候可能会起风,把土吹到脸上了。

师;挖一会儿可能吗?

生:挖一会儿可能,时间长了就更可能了。

师:满身都是灰尘。双眼布满血丝。

生:我认为他挖的时间太长了,特别累血丝就出来了。

师:而且他还没……

生1:睡觉。

生2:我还认为他非常疲劳,人一疲劳眼睛就会出现血丝。

师:那好同学们闭上眼睛。

生:老师“在”字错了。

师:你真是我一字之师,谢谢你!掌声送给他。现在同学们闭上眼睛。父亲在挖废墟,他的面前好多砖瓦砾块,他会用什么把它清除?

生:手。

师:他的前面碰见一个水泥砖块,钢筋混合的一大块物体他会用手把它抱起搬开。他眼前出现一个半节水泥石柱,报不动他就用……

生:肩膀推。

师:他就这样挖、扛、推,只是遇见一个水泥柱,一块钢筋混合物吗?

生:不是。

师:38小时有无数个这样的废墟,父亲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一块一块的在运、在扛、再推。所以,睁开眼睛,他……

生: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师;“到处是血迹”告诉我都哪儿有血迹?

生:他的手应该出血。

师:他满手都是血,可是他还在挖,这个时候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我很疼爱、关心这位父亲。

师: 你是位有爱心的孩子。还可能哪出血?

生:还可能肩膀出血。因为他可能用肩膀推、挪。

师:多么坚强的父亲。还可能哪出血?

生:还可能腿出血,因为挖的时候有些刺会扎到他。还可能是小石子划破的。

师:他浑身上下都是血,父亲就这样挖呀挖呀,他会挖出什么?

生:一些已经死了的人。

师:可能是一些已经死了的孩子的尸体,是吗?当他挖出一个孩子的尸体的时候,他会怎么想?

生:这是不是我的儿子啊?

师:不是。他又有了希望,又挖出一个。

生:他会想这会不会又是我的儿子啊!

师:他就这样这边承受着精神上的压力,这边承受着肉体上的压力,他就这样挖、挖,这是多么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中永远记住一句话读——

生:“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启发学生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在想象和朗读中激发学生情感。]

五、扮演角色 互动对话 升华情感

师:就这样挖下去,挖到38个小时的时候,他听到一个声音,谁来扮演一下废墟中的孩子?

生:是你吗,爸爸?

师:是,孩子你好吗?

生:我很好,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

师:孩子你饿吗?

生:不饿。

师:假话,38个小时你不饿。孩子你饿吗?

生:俄了。

师:渴吗?

生:渴了。

师:你怕吗?

生:不怕。

师:你为什么不怕?那么黑,那么俄?

生:因为你常说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手势)

生齐读

师:就是这样,孩子洞挖开了,出来吧!

生:不,先让同学们出去吧,我不怕。

师:多么好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给他掌声。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因为爸爸的话,我已经不怕了。

师:是父亲的影响了,是吗?当十四个同学出来之后父子团聚了。那么想象一下他们父子俩平时在一起会做些什么?

生:可能会做游戏,当儿子犯错的时候父亲也会批评他。

师:对了父爱是那严厉的批评

生:父亲可能平时不在家,要工作挣钱。

师:那挣钱是为了谁啊?

生:为了儿子。

师:那你能替阿曼达跟他的父亲说一句话吗?

生:爸爸谢谢你,如果没有你,我就不能上学学习了。

师:父亲的爱师是劳动的奔波。

生:爸爸可能在外地上班,但他不会忘记他的孩子,会给儿子打电话。

师:父亲的爱是那远方的问候。同学们我们也有父亲,对吗?那我想问问同学们,父亲经常和你在一起做什么?

生:父亲会在我不高兴的时候逗我开心。

师:父爱是那开心的幽默。

生: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会告诉我鼓起勇气战胜困难。

师:父爱是那真诚的鼓励。你说。

生:假期的时候,爸爸会给我买许多的动画光碟。

师:父爱是那平日的关怀。

生:爸爸总和我锻炼身体。

师:父亲想让你变得更壮,父爱是那良好的教育。我此时此刻想起我的父亲,他现在已经70多岁了,我想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感人的事:我们那时的孩子都爱玩挖地道的游戏,有一天我在看篮球比赛,其他的孩子在挖沙堆,沙堆被挖塌了,孩子们被压在了里面。爸爸、妈妈以为我也在里边,妈妈坐在旁边哭,父亲就在旁边用手挠沙子,食指的指甲都挖掉了。当我走到他的身边的时候,父亲紧紧地搂住我。我那个时候才感到父爱是如此的伟大,当我读完《地震中的父与子》更加感到父爱是何等的伟大。父爱就在我们的身边,我想起了一首歌,它的名字叫《父亲》(乐声响起,师激情朗诵)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生齐读)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背景音乐《父亲》

师:想你父亲和你在一起欢乐的情景;想你父亲在你生病时呵护你的情景;想你和你的父亲共同研究一道题的情景。全体起立,让我们永远记住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们满怀深情地对所有的父亲说:“父亲,我爱你!永远爱你!”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亲听,你为父亲到一杯茶;你为父亲倒好一盆洗脚水;你为父亲捶捶背;你为父亲夹一夹菜。然后把你的感受写到你的练笔中,交给你们的老师,让我们在父亲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再见孩子们!

生:老师再见!

师:和后面的客人说再见。

生:客人再见!

    [通过扮演角色,师生对话,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并通过《父亲》这首歌曲,升华情感,进而感受到父爱,感受父子情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21: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