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6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课”基本要素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如:知识技能目标,能力培养目标,科学品质目标等。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选择自已的教学方法。
如:研究探索式;边讲边练;边讲边实验;……等等。
比如有的老师采用“设计问题----观察想象----讨论分析----点拔精讲----练习反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为了配合教学,有的注明需做课堂演示实验,有的注明制作了课件,需要多媒体教学平台,有的需要录音机、幻灯机等辅助教具。
三、说学法
突出本节课的教法对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法的配合。
如开放型学习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研究、讨论、发表意见,引导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说过程

1.新课前的简单铺垫,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
具体的教材内容学习,通过制定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课堂练习(有的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在结尾检验知识掌握情况)
4.小结
5.布置作业
“说课”各阶段时间分配因人而异,整个过程说清楚就行。实际上相当于是学科组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探讨教法、学法,展示自已教学想象和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读中体验
读中感悟



——《可贵的沉默》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指谁,老师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2、王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设了课件“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培养能力
发展思维
陶冶情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培养能力
发展思维
陶冶情操



──《蜜蜂引路》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组





一、基本理念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蜜蜂竟然能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本课是课标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传统教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准确认读本课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四、教法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



1、交流资料,辅垫教学。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蜜蜂和列宁的资料,从而了解相磁的知识。一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对课文相关的内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别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2、质疑问难,激趣读文。课标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上课伊始,我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下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也能更有目的去读。长此以往,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他们的思维会随之活越,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



3、发展语言,提高思维。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加强思维训练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思维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在学习第二自段时设计了让学生运用“因为…可是…所以…”说说本段意思,让学生准确理解列宁为什么会亲自去找养蜂人,达到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发展,从而积累语言,在学习第三段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引路的,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列宁当时是怎么一边想象,一边仔细观察,最后一步一步找到养蜂人,让语言与思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与提高。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5、口语训练,延伸教学。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完课文后,我利用向学生提建议的方法,设计了下次课续编故事的活动,想像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他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进行交谈?这样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学生自由组织语言,准备口语交际练习。这种教学的延伸,目的是想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广泛了解资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6、板书与贴画,总揽全文。《蜜蜂引路》是以“找”字为线索,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本板书按“找”的顺序贴出“花丛”、“园子”、“小房子”,既分清了列宁找养蜂人的三个步骤,又标明了列宁找养蜂人所走的路线,还直观地“再现”了列宁住处和花丛、园子、小房子的方位。有助于学生弄清楚“找”的经过。“利用”一词,既概括了蜜蜂回蜂房和列宁找养蜂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体现了列宁善于观察、深入思考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难点。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彩虹》说课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向文瑛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美丽的彩虹》。《美丽的彩虹》是一首儿童诗歌。图文并茂,插图优美,生动易懂。“彩虹”是学生熟悉却不太了解,见过却又并不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这首诗歌很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说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游戏识字,情感朗读,发挥想象力,并说出自己所想的内容三个环节,达到了识字、读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识字,是本节课主要的识字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既巩固了拼音,又认读了本课要求掌握的二类字,并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2、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选读诗歌中自己想读的小节,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



3、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如“彩虹还像什么?”“你走过彩虹桥,还希望能看到什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教学过程]



1、收集资料,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语文,使学生开阔视野。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彩虹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激发了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2、游戏识字,情感朗读。



新改版的教材识字多,难度大,单一的去认,去写,既枯燥,又没有效果,所以在教学流程中我始终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去青铜自己,能认识哪些字,能读好哪一节诗歌。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读文的愿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插想象翅膀,练口语能力。



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仍然是让学生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表面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潜力充分发挥,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让学生在课件中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彩虹的资料,并教学生在课外“人造彩虹”,让学习大胆尝试,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更乐意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5:03:00 | 只看该作者
好课新说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日趋合理,"好课"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那么,在现阶段,怎样看一堂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里谈谈我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是一堂好课的前提。一节课要教什么知识,要进行什么训练,要取得怎样的德育效果,教师要清清楚楚,学生也要心领神会。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攻坚。
  教学目标的确定还要精当。符合大纲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既不过高,也不偏低,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二、教学底蕴
  良好的教学底蕴是教好课的基础,我认为应该有四个方面。
  (一)公心。即公平民主。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教学平等,不讲正人先正己,不讲师生平等,不讲一视同仁,那么这个教学就不是面向全体,不可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发展。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是冷落他们还是关心他们,这是衡量教师是否有公心的一个尺度。
  (二)慧心。即聪慧之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先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达到居高导练。对某一教学目标教师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但要知道错误发生的原因,还要知道怎样把他导向正确。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多看书,广泛涉猎。这样,教课才有深度,释疑才会准确,指导练习才能有实效。
  (三)匠心。指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新意,乃至是事有巧妙之处。教学设计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是否顺手,是否成功。这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表现,也是备课是否到位的结果。如施教中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何激疑、引疑、解惑;如何诱发不同意见,以及如何使学生人人参与训练等等,都要有匠心的安排。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等都可以从这里看出来。
  (四)爱心。这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充满责任感的教师,从备课到施教,乃至教后的指导,无一不是爱心的驱动。备课时想学生的实际,教课时注意因材施教,辅导时因人而异。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吃力,不爱学习,甚至厌学、淘气的孩子,不舍、不弃,施教中表现出慈心、耐心,使不会的学会,让不感兴趣的感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三动:即主动、真动、全动。
  主动的含义是不受任何外力推动而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是其求知欲,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表现,也是教师调动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表现在方方面面,如主动求解,弄懂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学会自己所不把握的技能。主动求疑,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问老师,问同学;主动求异,即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甚至展开争论,从而达到正确理解;主动求法,即自觉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或创造新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达到更扎实,更有效;主动求博,即在学习中能够旁征博引,扩大学习的外延,使学习更深入。
  真动是学生在正确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毫不虚假,扎实、有效地进行思维操作。这里没有摆花架子,没有装腔作势,没有表演成分,学生为了自己的长进而实实在在地学。这样的课堂允许学生说不会,允许学生答不上来。语惊四座的回答固然好,所答非所问也是正常的。课的真实性是实效性的基础,没有真实性,也就没有实效性。
  全动是指学生的全体参与,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不是仅向少数尖子学生的教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使学生全体参与。语文课要尽量摒弃那些少数人读,多数人听;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训练方法。当然,读与听,做与看是可以结合的,但要巧妙的结合,以防止那些非操作者谋他务乃至溜号。少数人练多数人看的作法是挫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不良运作,必须摒弃。
  (二)教师五导:导向、导思、导练、导趣、导博。
  导向有两个含义,一是引导学生瞄准本课的教学目标,集中精力去攻坚,使问题得解,技能有进。二是在教学中渗透语文学习规律,如咬文嚼字,强化诵读,旁征博引等等,使学生知道语文该怎样学。
  导思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语文教学能否深入的关键。生字的认识,新词的理解,难句的把握,课文内容的领悟等无一可以离开思考。而学生的思考不得法,不深入是常事,教师必须设法引导。此外,导思也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思络、规范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
  导练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实践出真知。学生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形成是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的。语文课生字的识记,词语的把握,句段等的理解都离不开练习。特别是读的练习,更不可忽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破了读的规律。教师导读方向是否对头,方法是否有效,是衡量教学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导练是加强语文教学效果、培养语文兴趣的重要方面。一堂饶有兴趣的语文课,不但能极大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还像磁石吸铁,把学生的爱好拉向语文方面。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意义,决不亚于知识教育。
  导博是把语文教学引向深入、培养语文兴趣的重要措施,是大语文观的表现。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延伸,认识更正确、更扎实。《三字经》有云:"首孝悌,次见闻。"足见见闻的重要。见闻可对课文内容起多用,广泛涉猎也是加深语文功底的需要。
  语文课局限于课文自身,学生无博引,教师无引博,教学难能深入。
  四、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从四个方面看。
  一是短期目标是否得到实现,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如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以及一般发展目标的到位情况;二是长期目标是否落实。如教学中是否渗透规律,是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得到培养等。三是看学情,即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是否真正"三动",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信息交流是否多向等等;四是学境,即课堂上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如教师感情充沛,学生个个奋进,互相取长补短,有思就改。这良好的气氛不是那种不教而会,自然热闹的场面,而是对新授内容你这里不会,我那里不会,但很想会,在老师诱导下,解决问题的境况。
  对好课的认识,是教学观念的体现。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动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具的使用等各方面,都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些是我观念转变中的一点积淀,其中不免有偏差与疏漏。恳请各位同仁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5:03:00 | 只看该作者
说课稿的基本要素

说课已经进行了几年了,说课稿不知写过多少篇,究竟说课稿正规怎样写,包含什么内容就不得而知了。现在就我自己的理解谈谈说课稿的撰写。首先必须体现当前课程改革新理念,体现学生活动。
新课程的改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有新的事物产生,课堂教学的发展就有了“说课”。“说课”是课堂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的一种新的研究形式,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内容的提炼能力,发展至今就成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所谓说课,重在说,就是教师在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

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则重点在于说清“为什么要怎样教”,说出理论依据。而理论依据从四方面找即一是《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学参考》中的编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的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说课稿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的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说教材、简析教材的结构特征。具体地是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四、说教学方法和指导学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学具。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突出地说明: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说教学程序

这部分内容实际是课堂教学设计,但不是教案,它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具体的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②完整的教学程序(即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③扼要说明知识落实和板书设计;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⑥如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六、说板书设计
采用什么结构的板书形式,简明扼要,画龙点睛的板书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5:03: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说课案例
一、说课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也是说课的基本要素。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师驾驭教学,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也是说好课的基础。教师围绕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学科素质教育目标,前后联系,重点、难点及理论根据等方面,科学地加以挖掘和分析,无疑会减少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各项教育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既包括教师如何教,又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如何学。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在说课中必须涉及自己如何根据教学目的、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时间标准等情况去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并说明选择的根据、作用,适度及可行性、预测性,然后通过同行评点,反馈矫正,扬长避短,使之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学情分析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关键,一节课如果脱离学生实际,违背学生认识规律,不会达到预期目的。只有教与学、师与生的和谐发展,才最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在说课中,如果缺少了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会使自己的教学安排显得缺乏针对性。
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说课中需要向听评者详加阐述的。在说程序安排中,教师不仅介绍自己如何处理教材、安排教学活动、预测效果,最重要的是说在各种课堂生成的情境中,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除此以外,还有教具的选用、课时的安排等其他因素,这些要素一直被众多的教学研究者们所关注,这种关注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范畴。在说课中,更多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开始用理性去审视思考它们,这种冷静、理性的思索加速了教师的自身成长,教师逐渐从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中摆脱出来,尝试用更实用、更理性、更科学的内容丰富教学。这种变化也极大地促进了说课形式的研究。这些丰富而庞杂的要素在说课中如何建构?迫切需要有“法”来规范,需要一个框架搭起说课的基本模式。

二、说课的基本模式
在说课形式的发展体系中,存在一个基础的模式,这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意义上讲,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说课基本模式的概念可以这样表述: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说课实践为基础形成的,说课的各个要素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说课实践形式。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构成了说课的四大块模式,也是说课的基本形式。它是在说课发展初期形成并被最广泛应用的模式。这种模式规定了说课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反映了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前必须经历的思维过程。
“四大块”模式的建立,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为教师初步了解说课,从能模仿性地参与说课活动到基本掌握说课的方式、方法,从而规范其课堂教学行为,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平台。这种模式要求教师要熟悉、吃透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深入地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指导,研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自觉地经历一个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按照这种基本模式要求的框架去进行说课,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存在的随意课、盲目课和单纯的传授课等不规范、教法陈旧的教学形式,逐渐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初登讲台、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或虽然有教学经验但初次接触说课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全面把握教材,宏观感受教学全过程,快速规范教学行为的好方法,便于教师逐渐提高研究层面,取得更大收益。(案例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四大块”模式成为被普遍接受和使用的模式,这种基本模式使说课活动这个新生事物变得易于操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说课活动的迅速推广。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种单一的基本模式上,容易造成说课形式的僵化和八股文风的形成,使说课教条化,不能满足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需求,不利于说课科学体系的建立。如果仅停留在这一种基本模式上,必将阻碍说课的发展。如何建立说课模式的科学体系,利于其自身的发展,是说课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一些说课变式的产生,则推动了说课理论与实践研究分层次发展。

三、说课的几种基本变式
“点、线、面、块” 式说课是在说课向纵深发展、研究不断深入阶段,萌生并异彩纷呈的一组说课形式。它是 “四大块”这一基本模式的基本变式群。
教师在经过了说课初期的懵懂、生涩之后,经过长久的实践已经基本掌握说课的本质特征,能熟练地运用说课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并以此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和学生全面、主动、个性的发展。此时,说课已不再拘泥于“四大块”模式,形式不拘,内容不限,目的是为展示在说课深入研究、呈现专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想法和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这样的说课有的是课堂教学的浓缩,有的是学习方式的凸现,有的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它们对教师的快速成长再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变式一:说“点”,也称为“点式”说课。
这里的“点”就教材而言,包括重难点、拓展点、创新支点等;就教学设想和教学安排方面,包括导入点、切入点、突破点等。
拓展点,强调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有别于以往,教师不再是教材编写者的“传声筒”,而是教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开发者。教师不仅发掘教材的重难点,领会编写者意图,更要以教材为基点,拓展学习途径、范围,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创新支点,它应当是教学思想的灵魂,教学过程的脉络,教学活动的沸点以及教学评价的标尺,所以,说创新支点应列为说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导入点、切入点和突破点,分别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引入环节、解决重难点等方面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这样的阐述和论说,言简意赅。这种简约化的说课在集体备课方面更能发挥“短、平、快”的作用。[案例略]
变式二:说“线”,也称为“线性”说课。

“线性说课”一般分为说主线和说辅线两种类型。
说主线包括说教学设计、说教学程序、说个案等。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作为一条教学的主线单列出来说课,具有以下优点。
⑴利于说课者克服在“四大块”上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而重点不突出、平铺直叙的毛病。如有的教师缺乏对说课内容整体上的把握,详略不分,无主无次。而重点说程序便于教师从宏观上审视和把握所设计的课堂流程,以达到突出重点,全面兼顾的目的。
⑵利于说课者克服说课前后脱节、没有系统性及重复的缺点。有的教师在说教学程序时,不能很好地联系前边说教材中的目标、重点、难点及教法和学法,使之在教学程序中有机地体现,还有的教师则前面已说过的内容在后面又再次重复,这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说课质量。而重点说教学主线,则是教师说自己如何依据教材特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进行一定学法的指导,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有序过程。它将“四大块”内容综合而有机地体现和运用,绝不是简单加以并列和机械的混合。
⑶利于说课者克服说课模式化、僵硬的毛病。许多教师在说课时,以经验的设计,冠以空洞的理论,逐条对号,死板平淡,使听评者产生厌烦情绪。这样下去,会使说课形式化、概念化,失去生命力,如果重点说程序,而将其他内容融入其中,那么说课流程会显得富于变化,生动活泼,理论的运用也会更加贴切。
⑷利于说课者恰当积累、运用说课技巧。说课和上课不同,说课面对同行,教师要会运用多种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教学思路,通过语言的变换来向同行介绍自己是怎样上课的,这是需要运用语言的技巧的。将各种思考综合起来说,教师更要巧妙地运用语言,恰当安排,前铺后引,左右兼顾,这样才使听评者能更清晰地判断和分析说课者的教学设想实施的可行性,推测出课堂教学效果。[案例略]
说“辅线”,包括说板书设计、说课件设计及应用等。[案例略]
变式三:说“面”,也称为“层面说课”
“层面说课”可以是说学情、说目标、说教学策略、说拓展练习、说课堂评价、说课后反思、说教育故事,等等。这种说课可以称之为“层面”说课。这里所说的层面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这种面式说课非常适应教研组在说课、课前介说、课后评说等小型研讨说课活动时简约化、速效化的需求。
在“学情”方面,我们之所以把它列为说课的一项内容,就是为了加强教师对学生基础状况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效地制定教学策略。实际上,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时时刻刻考虑以下问题:学生是什么;其目前的知识技能、基础处于何种状态;目前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影响有多大;家庭状况、社区环境、校风班风对其影响有多大;其需要什么支持和帮助,适合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有多少发展、创造的空间。[案例略]
在说教学目标方面,说课教师应把握三维的和谐统一,知识与能力是三维立体框架的主要方面。假如把学习的素养比做一座由三维目标构成的大厦,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必然造成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教学中,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如语文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第6条规定:“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信心”“积极”“感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要求,“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方法的要求。教师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可以借鉴。新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
说教学方法,可以是整体说,也可以是局部说。就整体来说,它应当反映出教学构想、教学安排。就局部来说,它应当反映某一环节的导练设计、学习方式、活动安排等。[案例略]
说教学反思即教师对教学的设想经过课堂实践检验后,结合自己上课的感受进行再说课,是一个再次深入的探究过程。这时,说课的内容包括自己怎样进行备课和教学中实际是怎样处理的,侧重面有所变化。结合上述要点,重点说明上课过程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备课意图,包括对学生达标情况的分析,说明自己作了哪些改变和调整,作调整的意图和效果,包括对自己上课的效果和感受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改进的设想,进行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其中,教师如果能敏锐地捕捉课堂生成性的内容,将形成说教学反思中的亮点。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改进。说教学反思为教师形成反思的习惯搭建了平台。[案例略]
变式四:说“块”,也称为“块状说课”


“块状说课”主要指说课程(某一学科)、说教材(某一学段、某一册、教材整合等)、说单元(某一单元、某几单元等)、说模块(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数学分数教学、图形教学,英语字母教学、口语教学等等)。这样的说课形式更利于教师从宏观、深层的角度审视教学,为开展课程培训、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利的凭借和有力的支持。近年来,随着校本教研活动的兴起,“块状”说课呈现出更大的活力
四、说课形式的艺术化
关于说课形式的探索还在不断深入,说课形式的艺术化追求是说课研究的灵魂所在,也标志着一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说课形式艺术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艰苦曲折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实践探索、潜心钻研磨砺,这一历程要经过模仿性说课阶段、独立性说课阶段、创造性说课阶段,最后达到风格化说课阶段。此时,教师能准确地把握说课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能够驾轻就熟,灵活恰当地运用说课的基本模式及其基本变式,针对自己的实际需求,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形式,最终进入说课的理想境界——艺术化的阶段。这种说课形式的艺术化能够展示个人教学魅力,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呈现出较高的艺术天分。教师的说课艺术风格渗透在整个说课过程之中,显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风格化的说课形式处处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弥漫着艺术的魅力。教师的一举一动、一挥一洒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说课形式一旦上升为艺术,必须具备创造性。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生命,创造性是说课形式艺术化最为本质的一个特点,缺乏创造的说课形式,无任何艺术性可言。说课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教师在这一活动中,扮演多种角色,同时,说课形式又高度复杂,教师说课面对的对象千差万别,运用的形式、方法随着社会科技发展而不断改造和更新,教师必须创造性的开展说课。只有创造性的说课才能使说课的艺术内涵得以体现。需要注意的是,说课形式艺术化的创造性并不否定说课过程中一般规律的存在。一味追求变化,也会走入误区,艺术型的说课始终是在严密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教学规律的轨道上运行的。“说课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说课时有基本规律可循,但无固定模式照搬套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说课形式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也才能达到艺术的境界。
说课形式的艺术化是说课的最高境界,只有进入这一阶段的教师,才能形成自己的说课艺术风格,才能真正成为教学艺术家。灵活恰当地运用说课基本模式和其基本变式,并创造适合所说课型和自身说课需要的说课形式,形成说课艺术风格应成为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综前所述,对于不同说课形式的了解愈是丰富和深刻,教师的说课行为就愈能富于理性和自觉,愈能够依据现实条件选择恰当的说课形式,真正实现说课活动的多样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23: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