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新知的建构,有利于探究抽象的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5 11:0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标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设计好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分析和交流,学生提出若干种方法,并进行分类整理,等找规律。由于学生细历了“做”的活动过程,有切实的体会因而理解是深刻的,有利促进学生新知的构建。教师要求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结果教学定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让那些定论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活”起来,有利于促进新知的构建,同时也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动手操作活动,而学生就是一个个研究者,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生通过手动、口说、眼看、脑思,主动地将有关的法则、性质等数学知识探究出来,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学生的心智在动手操作中运动,从而带动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提高了思维水平,也促进了新知的构建。

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时,我让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特征得到进一步认识,让学生“滚一滚,堆一堆”体会一下平面和立体的区别,再让学生“摸一摸”,培养学生判断能力,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搭一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们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建立了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亲历并体验了数学化过程,从而探究出了概念,轻松乐地构建了新知。

动手操作活动既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丰富学生对抽象事物的感知,又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可接受的形式,解决了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所以教学中只有把这些知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真正参与操作过程,才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英国教育家波兰尼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认识,他认为“许多技能、方法、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也就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这些知识很是抽象,特别让学困生难于理解,对于这类知识隐藏在生活中,但又无法在书本中以特定格式体现,教师也很难用语言去表述,学生探究起来肯定会存在很大的难度,只有把这知识安排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来体验、感悟、反思和总结来获得,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数学的奇妙”。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认识圆柱的特征,在教学圆柱的基本特征以后,我提出了“1圆硬币是圆柱吗?”,通过学生讨论后,我组织了学生“用刀削圆柱”的游戏,从而让学生在游戏操作中体会圆柱的基本特征。象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构了新知,同时又提前发现了新的问题,产生了一股无法阻挡的求知欲望,真是动中学、学中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6 01: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