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许多农村低年级小学生有唱读的习惯,即在读书时,一字一顿,带着唱调。这样,读出来显得呆板、生硬、单调。长此以往,不仅影响朗读水平的提高,而且会造成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越来越差,读后不解其义,不传其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唱读80%的是因为年龄较小,他们从呱呱坠地到上学读书,还没有脱离从爸爸妈妈怀里娇里娇气的声音,习惯带着唱腔,这是生理和心理的原因。
其二,40%的农村学生认为课文的编写适合唱读,众所周知,小学低年级是大量识字的重要时期,课文也因地制宜编写了许多韵文---字串,它们像诗歌一样很适合“唱”,其他的课文如诗如画,与孩子的年龄特点相适应,便于像古人一般唱诗。
第三,35%的农村学生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不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书,只好让唱读成为主角。
第四,25%的农村学生认为教师普通话不标准,带有唱腔,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
作为教者如何在实践中有效指导,避免孩子的唱读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孩子们的唱读,很多时候缘自于轻声读得过重。那次听课,学生读课文时,节奏停顿已是正确的,可听起来拖沓得让人难受,细细分析,是因为轻声读得过重过长。比如:“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这句话,孩子们把“收起了”的“了”,“刺眼的”的“的”读得太重,给人唱读的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