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2013年9月到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背景链接】 1.基本概念:“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2.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 (2)地形特征: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3)气候特征: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4)河流特征:①水文、水系特征: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征、落差、流域面积;②开发利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是开发内河航运 3.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农业地域类型、耕地类型、农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2)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3)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4)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4. 区域差异的比较 (1) 气候差异的形成 (2) 水文差异的形成: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的大小。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例题呈现】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下图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在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第1步 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由图文材料提取重要区域信息,确定区域位置:甲地位于埃及北部,乙地位于中亚地区。进一步推断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甲地主要包括地中海沿岸和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光热资源丰富,且日较差大;从水源角度分析,临近河流;地形为平原,土壤肥沃。乙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光照条件好,温差大,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 第2步 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 设问包括三个方面,农作物、农作物分布、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结合上题分析,甲地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区域,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小麦等。乙地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小麦等 第3步 调动和运用主干知识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优势自然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去分析,光照强,热量充足,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从地势起伏大小去分析,地形平坦利于种植业发展;水源从地表水去分析,临近河湖,可以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土壤从肥力高低及土层厚薄去分析。 参考答案: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