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究。在实际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具有一定联系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活素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1.结合情境进行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呈现两名同学在书店购买图书的全过程,引入小数的加减法。通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 上课伊始,通过情境的创设,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当学生在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决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算法。在学生的汇报中追问:“怎样才能保证相同的数位对齐呢?”学生马上就会说出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自然是水到渠成,并且印象深刻。由于有了之前对整数加减法的认识和探究中适时的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实现了从整数加减法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71页主题图。 师:星期天,小丽和小林相约到书店买书。小林买了一本词典,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和一本《童话选》。 师: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情操。在小丽和小林买书的情境中,还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小丽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两本书的价钱:《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 (2)列式:6.45+4.29。
(3)比较这道题和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呢?请同学们按照课堂活动卡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学生汇报。 生1: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一样的,要保证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在列竖式计算时,百分位上的5要和9对齐,十分位上的4要和2对齐,个位上的6要和4对齐,计算结果是10.74元。
生2: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在计算小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实际上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有道理,能够通过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类推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真了不起!的确是这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一定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 3.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再提出一个减法问题。 预设 生:《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2)独立列式解决这道题。 (3)学生汇报。 生1:我列的算式是6.45-4.29=2.16(元)。 生2:计算小数减法时,相同数位相减,不够减的时候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4)教师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升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