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学生在之前学习过求整数的近似数,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据此,在教学时,结合教材例1创设的豆豆测身高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就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注重类推,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的过程。 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同,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学过的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迁移类推到求小数的近似数上去,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使学生掌握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3.注重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在教学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意义,再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课件出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905≈47万
学生填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复习求整数的近似数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由旧知迁移到新知,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新知的探究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豆豆的身高是0.984 m) 2.探究求近似数的方法。 (1)豆豆的身高是0.984 m。说明已经精确到了毫米,平常不需要说得这么精确,那我们一般怎么描述豆豆的身高呢?(出示课堂活动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①豆豆的身高约是0.98 m;②豆豆的身高约是1 m)
(2)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生1:我用“四舍五入”法把0.984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在生活中,表示身高的米数通常是两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厘米。把0.984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不满5,舍去,求得近似数是0.98。 生2:我用“四舍五入”法把0.984保留整数。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是9,满5,向前一位进1,求得近似数是1。 教师小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同,也是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位数。
教师板书: 0.984≈0.98 ↑ 小于5,舍去 (3)如果要保留一位小数,应该怎么做呢?(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0.984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是8,满5,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本来是9,进1后满10,向个位进1,求得近似数是1.0)
教师板书:0.984≈1.0 ↑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