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确问题指向 迸发集体智慧——《九色鹿》磨课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7 21:3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过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2课《九色鹿》几次讲课、评课,我发现自己每次的教学设计都有改变,课堂教学情况也随之变化,学生的参与程度,收获也随之提高。我深思这正是集体教研的结果。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集思广益方能见成效。

记得,我第一次试讲过后,我们四年级语文组在朱书记的带领下进行课后的评课。整体反映:本次授课教学环节清晰,老师评价到位,学生参与度一般。整节课给大家的感觉是老师的提问较多,学生思考的较少。这个现象一直困扰着我,我也试图改变并在积极寻找妙方。本组的魏老师说:“这节课之所以感觉老师说的较多,其实是老师在设计问题时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学生在不知道回答什么内容的情况下,老师只能一味的引导,甚至代替学生回答,完成预期的目标。”真是一语道醒梦中人呀!我拿着自己的教学设计,问题逐个仔细研究,我发现本次授课我共有18个提问。因此,本组老师建议我从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入手。先找出问题答案,再去设计此答案的问题,这样问题的指向性就会明确些。基于此,我再次审视了自己的18个提问,并做了一些调整。例如:原本提问“从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九色鹿的气愤?”答案:是“竟然”。但是实际情况,学生的答案有“谁知”、“见利忘义”、“灵魂肮脏”、“竟然”等。导致在问题的引导中教师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回答。修改后问题是“在九色鹿的话语中,哪个词语是意想不到的意思?”结果,问题一提出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竟然”这个词语。这样的改变,不仅减少了教师提问的次数,而且加大了学生思考了空间。学生有思考,自然有话可说,参与度明显提高了不少。

经过几次的试课,我都在仔细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此类文章属于民间故事,内容比较简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知人物鲜明的形象。审视自己平时的教学:在讲授民间故事时,提问不要过多、过碎,要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容易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获得阅读感受。此外,在设置问题时更应具有指向性,从学习目标出发设置,预设多种答案;始终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审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集大家之所思,授大家之所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7: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