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教学将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表演阶段、演后评价。初步计划安排活动时间及内容: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懂得因课制宜,勿盲目追求。 语文课堂上的课本剧编演,是一种深读课文、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并将其“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换言之,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把它当作完完全全的戏剧表演,因为它不同与真正意义上的话剧、戏曲,它只能是帮助理解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手段。运用的好,它会帮助同学们全面理解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2、全心研读课文,勿随意排演。 怎样上一堂好的语文课?为什么要编演课本剧?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编演课本剧,我们看中的无非是它生动有效的学习形式,借助这种形式,让学生全心研读课文,尽情挥洒想象力;让他们用心灵去触摸书中人物的情感世界。课本剧创设了学生与自我、与作者、与书中主人公忘情交流、真情碰撞和彼此融合的世外桃源。但很多教师在没有读通、读熟、读懂课文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匆匆排演课本剧,整个语文课俨然电影学院的表演课。语文课上没有语言文字的涵咏,没有披文人情的体验,没有激情飞扬的演说,又怎能称其为语文课呢?因为语文课不是在培养演员和艺术家,表演只是解读文本的手段,教师切莫舍本逐末。 3、启发学生想象,勿囿于定势。 题材选好了,如果仅仅按照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下来,同学们会觉得毫无生气,十分没趣。课本剧的题材来源于教材,但绝不是教材的翻版,而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把教材改编成课本剧的过程,实则是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飞跃的过程。因此,编导一定要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品质,可引导同学适当进行想象,丰富课本剧内容,或对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的词句也展开合理的联想。 4、学生观看课本剧表演。 5、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展示课本剧成果 五、 课程评价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演出结束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点评人的范围广泛,从导演到演员,从自身到他人;点评的方式可以多样,有自评、生评、师评、组内点评等,旨在共同提高;点评的侧重点可以因人而异,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点评,也可以从舞台效果、灯光、音响配置等方面进行点评,做到全面细致,重点突出;点评时,以讲好每句话,做好每个动作,展示好每个表情,及时反思演出时的不足,多角度、全方位的评议,可以评出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奖项。无论如何,教师评价的重点在于表扬与鼓励,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避免过分的谴责挫伤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在每次编演后,既对原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又能明确今后编演时的努力方向。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大家相互点评,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指出了别人的缺点,相互之间进行了思想的碰撞,孩子们获益匪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一次次的蜕变,使学生的信心倍增,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高,为下一次的成功演出奠定了越来越坚实的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课本剧的表演,重在人人参与。教师不能以一个专业演员的角度去品评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他们有着灿烂的未来。综上五点所述,无论是全心投入编、演的学生,还是沉醉于剧本赏、析的观众,他们都从情感上获得了满足,也在无意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愉悦情感的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知识接受和思想教育效果,比教师单纯的课堂教学优越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