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2:5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在设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过程的设计的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认为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质上就是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因为教与学的关系,是课堂诸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课程改革在历经了实践与反思之后,我对这一因素产生了深层面再认识的欲望,并试图在课堂中加以实践。课堂上我也正有意识地向学习的主人回归,向本分的课堂回归,向课堂教学的本真回归。

一、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出示课题后,首先让学生读“活”读“透”文题,这里的“活”与“透”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读出个性,二是读出理解,三是读出疑问。接着我以疑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最重要、最值得研究?”师生在对“①什么是‘生命桥?’②‘生命桥’可能是个比喻,那么它比喻什么?③为什么说这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④‘海峡’是什么意思?⑤这座‘生命桥’是怎样跨越的?⑥‘生命桥‘有多长?”等问题进行梳理后,确定问题③⑤作为最重要的问题。此时,我把话锋一转“同学们,我们平时学习一篇课文,除了要解决一些问题,还要学会些什么?”把学生引导到自定学习目标上。不一会儿“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读熟、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等学习目标就得到确立。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为学生确定各种各样的目标:大到人生奋斗的方向,小到一篇课文的具体要求,无不是老师按自己的理解来为学生设定,然后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实现这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唯独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以至于常常出现目标与生活脱节,目标与学生的知识状况,与学生的情感需要脱节等不协调现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课堂不预设问题,不预设学习目标,把确立学习目标的权利大胆地放给了学生,这一方面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本着顺学而导的原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方法,选择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他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的主导作用。理论上讲,只有巩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才能始终走到学生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师才能对学生真正起到“引导”(而不是“尾随”)的作用。上课我牢牢地把握这一点,引领学生感悟文本,与文本发生深层次的对话,进而产生认知和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找到使自己心酸难受、充满希望、受到感动的三种句子(当然这三种句子也是品析课文,体会课文人文内涵的重点句)。当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句子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时,我也没有让学生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而是本着顺学而导的原则,首先引导学生读懂这几个句子,想像句子所描述的动人情景,把文字“读”成影像,让那几个句子变得“有血有肉”。接着,抓住“感动”上串下连,引领学生体会到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反复感悟文本语言,通过想像文字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强烈震撼,深切地体会到海峡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血脉亲情。在同学们为主人公的命运或惋惜、或痛苦、或憧憬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同时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刚入课改,我也有些错误的认识,为突出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不敢引导,当学生的认知和感悟出现问题,对课文只有支离破碎的了解,达不到课程要求达到的目标时,自己的步伐还是紧紧跟着学生,甚至美其名为“尊重学生”。理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现在想想,如果课堂上我们处处尾随学生,教者作用何在?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自己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另一个“主体”,对主体的尊重,对引导的把握,如同“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此“风”是理念,是教师;此“物”是课堂,是学生。

三、创设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有效,生动。

在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我认为在创设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有效、生动的是:在理解“辗转”一词上,赋予它生命和情感价值,牵动整篇课文的感情线。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辗转"”的含义,也没有让学生在词典中查出它的意思,而是先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它可能富有的含义。在学生说了“辗转”是翻来覆去,不停地寻找等基本含义后,便顺势开导:“小钱家人和医务人员可能会到哪里找?”于是,在师生的对话中学生明白:到杭州找,没有合适的骨髓;到北京找,没有合适的骨髓;到新疆找,没有合适的骨髓……正当学生满中国地为小钱找骨髓时,我及时补充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三万份。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接着,我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了“谈何容易”,品读了“辗转”前面的两个句子,更深层次地感悟到“辗转”一词所负载的极其深刻的人文内涵。至此,“辗转”一词不再只是承载着简单的含义,更多的是情感。“辗转”身上带着艰辛,带着感动,更带着希望,一种由衷的情感被激发,孩子们深深地陷入文境中,许多忙碌的身影,感人的画面在他们的脑海里交替叠印……
      我自己平时在上课时,经常感觉到为了让自己的课堂体现“人文”关怀,在课文未读透时,就常常“强行入轨”,让学生说各种体验,其结果是学生要么表达支支吾吾,言辞贫乏,要么丢开文本脚踩西瓜皮,说到哪里是哪里,课堂呈自流现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真正尊重学生和文本的基础上创造出生机勃勃的课堂生态环境,使我们的课堂呈现一种“活动态”,一直是我的困惑。在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尾声时,我再次引导学生感悟课题让我怦然心动,找到了感觉。在学生饱含激情读完受感动的句子时,我引导到:文章学到这里,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名读,齐读)在你的心中,这还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从你的眼神中,我看出你已经有更深的体会。经老师这一引,如同一点星火,霎时点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累积,饱含生命情感的个性之火烧起来了:“这是一座爱心桥?”“这是一座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这座桥连接的是李博士伟大的人格,也是台湾青年的无私奉献。”“这座桥述说的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座桥延续的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这座桥唱响的是一首爱的赞歌。”(放歌曲《爱的奉献》)可以说这节课尾声的高潮是“真过程”、“真情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9: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