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反思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07: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发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欣喜。但也出现了一些与课改不和谐的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

一、评价的模糊性

现象一:课堂上,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比较好时,教师都会夸奖他:“你读得真棒!”这个学生读得棒在哪里呢?不得而知。

反思:教师的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启发呢?“你读得真棒!”这种模糊性的评价语放在任何一个读得好的同学身上都有行。其实,教师的这样评价语,学生弄不清楚自己朗读“棒”在哪里。教师应该准确地肯定学生朗读课文时哪些方面读得好。朗读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标点的停顿、语速的快慢、语气的把握、情感的体现、语音的标准、汉字的正确、流利的程度等。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时,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给予肯定或引导,学生才能明白朗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朗读得更好。

二、评价的功利性

现象二:低年级的教师上课时经常会带些小红花、红五星、小红旗之类的奖品到课堂上,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为了得到这些奖励品,表现得非常的积极。例如,有一位教师让学生说自己是如何记好今天这节课上所学的生字,学生每说一种记字的方法,教师就将奖品发给他们,几分钟内就将所有的奖品用完,至于后面表现好的学生,老师只好说:“对不起,老师准备的礼物太少了,下节课再补发给你们!”后来,学生的表现就不是那么积极了。

反思:虽然借助小红花、红五星、小红旗之类的奖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有些学生会把得到奖品当作一种追求,而把“学习”这一主要任务置之度外。他们会想方设法去得到奖品,产生了一种功利心理。久而久之,有些孩子对于小红花、红五星、小红旗之类的奖品已经不太感兴趣了,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教师为了刺激他们,只好提高奖品的“级别”。长此以往,教师的这种发奖品的评价方式会把学生带入“功利”的怪圈之中,岂不是得不偿失?

三、评价的武断性

现象三:一位老师教学《春天》一课时,微笑地问学生:“桃花在春天为什么盛开?”其本意是想让学生明白“因为天气暖和了,春天到了,所以桃花开了。”这一季节转换规律。而学生的答案却五花八门:因为小草长出嫩叶,绿油油的一片,十分美丽,桃花想和它们比美,所以桃花开了;因为桃花梦见我们小朋友换上新装了,它也要换上新装和我们比美,所以桃花开了;因为它听到蜜蜂的声音,知道蜜蜂来采蜜了,桃花要让蜜蜂来自己身上采蜜,所以桃花开了……然而,学生这些有创意的五花八门的见解都被教师否定了。他严肃地对学生说:“因为天气暖和了,春天到了,所以桃花开了。你们怎么会没有想到呢?”

反思: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是一种有极大个体性、差异性和丰富性的心理行为。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不要人云亦云,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努力去呵护他们,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是他们对春天到来的不同感悟,多么有新意,他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如果教师不那么武断,能微笑地说:“桃花觉得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说得真好,它很开心,想和我们交朋友,这样桃花就开了。”我想,听到这样的评价,学生就敢于大胆地去想象,他们的想象力会越来越丰富。

四、评价的急切性

现象四:有一位教师教学《落花生》时,请学生谈自己打算做什么样的人。学生有的说要做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的人;有的说要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这位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文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急忙否定了学生“要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的想法,把学生引向“做像花生一样的人“的轨道上。

反思:《落花生》是一篇传统的课文,文章所处的时代是20世纪初,当时,国家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各类人才,许地山的父亲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民主人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扎扎实实地学点本领,为国家、为民族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个有用的人。父亲才会拿花生与桃子、苹果、石榴对比来揭示花生的可贵品质,告诉孩子们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这也是文本内容的价值取向。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本的内涵与外延因解读者的不同体验而发生了变化。学生能结合当前的时代特点对文本做出发展的个性认识,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这种创新思维,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的超越文本阅读。就这课而言,我们应该引导那些“愿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的学生认识到:我们如今讲体面也好,讲实用也吧,都要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他人有用的人。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独特体验”,结合文本的环境来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就能让“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两者水乳交融。

五、评价的随意性

现象五:一位教师教学《放弃射门》时,让学生对“福勒放弃射门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许多学生都从福勒有高尚的体育风范这个角度来肯定福勒的做法是正确的,是高尚的。老师面对这些答案喜笑颜开。有一位学生说:“我认为福勒的做法是错的。人们常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冠’,‘赛场就是战场’,福勒没有把握住这次射门的机会,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球员。而且,当时又是西曼的错,福勒把球踢过去,造成的伤害,责任不在福勒,而是西曼自食其果。”这位老师听完这位学生的见解,认为他没有从福勒具有高尚的体育风范这个角度去分析,不作任何思考,马上说:“你的看法是错的,你坐下。”这位学生红着脸、低着头坐下。

反思:如果老师能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位学生的看法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是他的看法不同,所以分析出来的结果也不同;如果老师能微笑地说:“你的看法也有道理,如果你能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个角度去分析,我相信你会分析得更好。”这样的评价语不仅不会伤害学生,还能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而这位老师随意地评价学生的看法,使学生独特的阅读个性陷入困境,挫伤了学生的自尊,抑制学生的思维。课堂评价时,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还要认真思考,不应该随意地评价学生的见解,而应该利用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5: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