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获奖论文《在有效互动中建构微粒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1:2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获奖论文《在有效互动中建构微粒观》
海口市第十中学(570203)   张春笑
摘要:  何谓有效互动?何谓微粒观?如何在有效互动中建构学生的微粒观?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用真实的案例提炼出三个不同的教学时期,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1. 教学初期: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师生互动中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即微小性和粒子性。2. 教学中期:在生生互动中深入理解物质的微粒性。3. 教学后期:复习课上各种互动交织,用活微粒观。
关键词: 有效互动;微粒观
2012年新版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建构化学学科思维,例如:微粒观、元素观、守恒观、转化观……”。按照教学的时间顺序来看,其中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是最早最基础的。
如何建构微粒观?让学生对微粒的认识能够时刻放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去研究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本质。当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本文论述的是从有效互动的角度去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
一、何谓“有效互动”
课堂有效互动是指“ 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一种教学行为”。其主要是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效的互动应体现三大特点:一是针对性。首先要针对预设的问题进行教学和互动,其次是针对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要力求全面系统,但是教师的教不一定要全面系统,而是要有针对性的教。最后是针对课堂出现的各种生成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提问,才能实现师生间、生生间良性的互动。二是参与性。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自学环节中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尤其是在兵教兵的环节中,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不仅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全程地实质性地参与课堂,实现良性的有效互动。三是开放性。以前,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都是根据教材确定的,现在学生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了解到课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所以课堂里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课堂真正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和讨论。
二、何谓“微粒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中关于微粒观的教学内容有: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微粒很小,体积小,质量小;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在不停地运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等等。
微粒观,不仅体现出“微”,还有粒子性也要让学生体验和加深认识。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一般学生都能体验出分子和原子的“微”,但很难明确的认识到它们的“粒子性”。从科学角度来讲,粒子性是指无论什么状态的物质中的微观粒子都是在永恒的运动着,粒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等。
三、如何在互动中建构微粒观
要在互动中建构微粒观,良性的互动开启方式至关重要。比如: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或者是一幅吸人眼球的图片,一段精彩绝伦的动画,或者是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者是一个趣味盎然的化学实验……。但是微粒观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成三个阶段逐渐建构成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1:26:47 | 只看该作者

1. 教学初期: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师生互动中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即微小性和粒子性
                           为了落实上述关于物质微粒性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要实施以下教学策略: 首先,从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入手开启师生互动。例如:教师展示多媒体画面,(如下图所示)生动地描述:“我们走到花旁,闻到花香;身体流汗后,发出汗臭味;肉类烧糊了,满是糊味……”。教师问:“这些味道我们为什么可以闻得到?这些气味是物质吗?如果是,它们究竟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然后运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张的图片,让学生初步观察微粒的真实模样。例如,课本上的苯分子图片和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让学生认识到微粒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人们虚构的。
其次,后续的教学内容中也不断的出现有关微粒观建构的内容。例如,在《水的组成》中进行物质的分类教学时,物质类别的判断,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教学实践证明,很多学生不能从宏观元素组成和微观原子构成两个角度来辨别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如何更好地突破这个难点?如果只是单纯的靠教师口头描述,不论说的如何精彩倒不如直接让学生看到一张张的球棍模型图更直观生动,因此借助于多媒体展示模型图,以及教师在黑板上当场画图,结合这些教师的讲解会更加形象,学生的理解也就会更加到位。
   最后就是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微粒观。如何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也需要从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入手,如果教师利用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模型图,特别是FLASH动画的演示,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来: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宏观上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总之,在教学初期的师生互动中,有了多媒体的辅助,对学生建构微粒观的作用可谓是推波助澜且不可替代。初步体验微粒观需要找对整合点和着力点,以上所述就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作出不同的整合。这为后续微粒观的建构做了良好的铺垫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教学中期:在生生互动中深入理解物质的微粒性
   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只是在上学期学习分子和原子时认识到它们的微粒性,似乎到了下学期就把物质的微粒性都忘得一干二净。很多问题都不能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说明学生的微粒观的建构只是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那么在教学中期,如何在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及《酸碱盐》的教学中,加深认识微粒观?这需要利用生生互动,采用“兵教兵”的方式找对整合点和着力点。
例如:在《溶液的形成》一课中,教师先提问:“怎么理解溶液中的粒子是均一稳定的?”学生思考想象一会儿后,生1答:“性质处处相同,溶质溶剂不分离就是均一稳定的”,其他学生马上纠错:“老师要求你从微观角度回答!”我肯定了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然后鼓励他:“你说的没错,可是你还可以从微观角度去想象一下……”,学生想不出来,我用手指了一下每一个学生,生2立刻起身大声地说:“我知道了,我们大家都是一个个的微粒,我们坐在教室里就好比是均匀分布的粒子”,这时候生1好像深受启发,马上高高地举手,生怕失去了发言的机会,我见状马上示意他回答,他说:“如果我们不均匀分布在教室里,我们就坐的很不舒服,很不稳定,就会四处乱走,最终还是会各归各位,趋向于稳定”,他一说完,不容我评价,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看来学生们不容我解释就已经认同了他的说法,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学们向生1投来了赞赏的眼光,那位学生得意极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1:26:50 | 只看该作者

    要真正的实现生生互动,就要求教师学会真正的放手,还课堂给学生。例如,如何在《酸碱盐》的教学中进一步巩固微粒观,比如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是什么?我没有一言堂,也没有叫学生跟着我的提示一步步的看图,而是让学生自己看课本,自己学会提问题,互相讨论,生1问:“反应前后什么微粒是不变的?什么微粒是变化的?”生2回答:“钠离子和氯离子是不变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不知道去哪里了?”,生3抢着说:“生成了水”,生4纠正:“不是水而是水分子。”生5 补充道:“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分子”,说完带着自信的眼光看着我,等着我去评价,我示意生6:“你觉得他说的对不对?”生6肯定的说:“非常对!”我没有立刻去肯定他,而是继续问其他所有学生:“你们觉得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对”,此时我给予大家一个笑脸点了点头……
这就是兵教兵的好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不仅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全程地实质性地参与课堂,实现良性的有效互动。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中建构的微粒观将会更加牢固更加深入大脑。
3. 教学后期:复习课上各种互动交织,用活微粒观
   化学课堂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化学实验、多媒体、教材间的互动等。互动既指有形的、可观察的交流合作等活动现象,又指无形的内在的思维、想象以及情感互动和心理互动等。所谓的“用活”就活在遇到不同的微观问题时,我们要采用不用的互动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加深认识微粒观,同时也是找对整合点和着力点的技巧。
复习阶段,熟练运用微粒观对解决综合性问题至关重要。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复习阶段与单元知识综合应用时出现困难,其知识主要有:化合价,化学式,物质类别,反应基本类型,化学计算等。微粒部分内容的学习要为系统学习物质结构知识,用质量守恒定律定性定量解决问题奠定基础。由于基础不扎实,导致学生在解决综合问题时知识混乱,无从下手。例如,(2011年海南省中考试题)右图是某化学反应体系的微观模拟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写出一个符合右图的化学方程式                                 。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微观本质的认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两者综合的一道题。评卷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都是直接对应图片去跟学过的化学方程式对接,结果错误百出。面对这样的试题,讲评课中如果你要重新画一遍在黑板上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画不好看,但是把试题的图示放在实物展台上,教师设问:“化学反应前后,有没有相同的分子?如果有说明了什么?应该如何处理?”等到有学生回答了,现场叫一名学生上台用一支笔划掉相同的分子,再让全体学生继续思考学过的化学方程式。这样的互动方式中就包括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同时也含有心理上的互动,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这比单纯的叫学生凭空想象要好得多。这说明在复习阶段,借助多媒体尤其是PPT还有实物投影展台,用各种互动交织对提高教学效率起着“多快好省”的作用,同时也是用活微粒观的最佳帮手。

这种利用多媒体与学生、试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需要教师做好良性的开启方式,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让问题更上一层楼,才是合理有效的建构微粒观。而且面对复习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生成性问题,教师都要搭好阶梯,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层层登高,从而实现有效互动,在各种有效的互动中建构的微粒观才是最夯实的,最坚固的。

【参考文献】     
(1)201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
(2) 化学频道在线研讨主题《如何建构微粒观?》部分观点
(3) 2015年秋季国培《专家答疑》部分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22: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