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本课生字。
2、使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体会李白与孟浩然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通过初步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播放歌曲《长亭外》,学生听。
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渲染离别气氛,引发学生的离别伤感之情,为接下来的做准备。
2、板书“送别”。
生活中,你有送别过谁?当时心情怎么样?
学生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艺术源于生活。而儿童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由生活中的场景牵引到文学作品中,以己及人,他们更容易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教师小结:是啊,不一样的送别,但是萦绕在心头的离愁别绪是却是一样的,每一次的送别,都是那样让人依依不舍。今天又有两位好朋友面临送别的场面。
同学们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他们是谁?
生答。
二、 情境入诗
1、师讲述李白与孟浩然的情谊。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游历的诗人。他,一生好游山玩水,足迹几乎踏遍整个中国。26岁时,他来到了湖北襄阳,结交了诗人孟浩然。当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由于他俩生性豪放,喜欢游历,喜欢交朋友,所以两人初见,就一见如故。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了知己。两年后,李白东游至现在的武汉市,再次与孟浩然相遇,两人感情更近一层,而现在孟浩然要到广陵(扬州)去。黄鹤楼在长江上游,广陵在长江下游,千里之遥,今日分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此时李白的心情如何?)
学生交流(依依不舍、依依惜别)。
过渡:是的,诗圣李白用诗歌抒发此情。
设计意图:学生对李白与孟浩然的生平了解甚少,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诗中人物的了解,有助于对人物情感的体会。
2、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读,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诗中饱含的“依依不舍”之情。
3、从诗中你们知道他们在哪分别?
板书“黄鹤楼”。
4、齐读课题。
5、这是一篇文包诗,什么是文包诗?(出示“文包诗”的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