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骨干教师暑期培训反思(新课标实施中的困惑与对策)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来自教师自身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革,通过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使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得到提高。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影响,又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在对待教材的态度上,虽说对照着课标,但总是担心高考时会不会涉及有关的知识,平时的统一考试也许会考到,故不敢进行大胆的取舍而无法使教材本地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方面
尽管我们都参加新课程培训,但不同教师对新模式与新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仍有较大差异,对课程标准的落实也是各有偏重。部分老教师认为自己的经验丰富,习惯于传统教法,他们认为花那么多的时间进行探究讨论,远不如多讲几个例题来得实惠;而另一种极端是误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内,滥用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课堂活动,简单套用初中课堂教学模式,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上出现偏差,忽视基础,脱离知识与技能,片面注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另外,教师本位思想仍然十分严重。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负责灌水,不管瓶口是大是小能否灌进去抑或会不会溢出来;只管喂鸭子,不管它能否吃得下消化得了!甚至在学生已经正确回答了问题,只是没有按照前面老师小结的回答时,就简单否定或者指责。还是端着“师道尊严”的架子,不能及时转变观念和角色。
(2)教学设计方面
①用“备知识”“备题目”取代“备教学” 。准备教学阶段,只重视知识的罗列和体系的完善,而忽视了关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有的老师针对课后题目设计教学细节,课内有意识讲解,避免了学生出错,当然也剥夺了学生熟化理解的机会。
②用“问题次数”取代“问题意识” 。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是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但是,部分老师错误地认为“提问次数越多问题意识就越强”,提问的人数不少,却忽视了问题的质量和效果。另外,设置的问题要么太大太空,要么缺乏必要的推敲和严密的逻辑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 教学过程方面
①重结果,轻过程。在涉及到实验教学或探究活动的时候,老师只是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一一罗列出来,至于这个现象出现的原理、操作的过程、该注意的问题往往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②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 对教材中关键字词、语段能帮助学生逐一总结出来,一段短短的文字中能列出9个要点,却不能教给学生阅读、分析、推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取有用的信息。能较系统的把一节课中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成网络,却不重视“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