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6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家乡的桥
一、教材分析:
本课首先以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导入,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并确认同学课前预习的实效性。通过观察、分析家乡的桥,了解桥的艺术特点,从而激发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作欲,并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家乡的桥,培养同学的美术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欣赏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提高同学的鉴赏能力。
引导同学了解桥的结构和造型特点,了解、欣赏桥的造型美。启发同学用绘画的形式表示家乡的桥,培养同学的创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自身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家乡的桥。
难点:了解桥的结构、用途,感受桥的造型美。
四、学具准备:收集有关桥的图片和资料、纸、喜欢的画材。
五、课时布置: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导
1.课前教师安排了用各种形式查找有关桥的资料,了解了有知桥的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桥的知识
2.出示抢答问题
(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第一座浮桥建在什么地方?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县的什么桥?赵州桥
(二)发展
1.家乡的桥很多,建在不同的位置,请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2)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一起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
2.家乡的桥真是太美了,想不想动手画一画?怎么画?老师根据同学说,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
3.欣赏同学创作的家乡的桥的美术作品。
4.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家乡的桥,桥画好后可以根据画面需要添画背景。
5.同学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评价
1.同学画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互欣赏。
2.师生评价作品时围绕三点;
(1)是否表示家乡的桥。
(2)桥的造型美吗?添画背景是否适合?
(3)构图合理吗?
(四)拓展
1.一起来欣赏画家用各种表示形式创作的桥。
2.除了画桥,还可以用各种资料进行制作,欣赏书中用其它资料制作的桥。
3.随着科学和时代的发展,桥的造型、用途也在不时变化,你们想不想欣赏小朋友大胆想象创作出的非常有特色的未来的桥。
2、 新老厨房
一、教材分析
厨房是每户家庭必不可缺的。通常,厨房可以折射出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状况。厨房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同学观察厨房就是引导同学学习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通过画画家中的厨房或想象中的厨房可以提高同学的观察能力、绘画表示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选择颜文樑的色粉画《厨房》作为欣赏的范例,可以使同学了解美术表示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通过新老厨房两张照片的比较分析,观察厨房中常用物品的革新,可以让同学进一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真切地感受新生活的美好。三幅不同表示方法的同学作品为同学的创作、表示活动提供了参考的样本,也告诉了同学对自身的创作形式可以作出多种选择,拓宽了同学的造型表示手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化,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示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厨房、用自身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示厨房。
难点:表示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四、学具准备:(同学)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同学作品)等。
五、课时布置: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蒸笼、水瓢、橄面杖、铁锅等保守的厨房用具,由此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接着欣赏新厨房的图片。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二).谈话交流。
同学互相介绍自身家的厨房(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三)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同学示范作品,同学欣赏分析其表示内容与表示方法。
(四).创作表示。
同学用自身喜欢的绘画方式画画自家现在的厨房,教师巡回辅导。
(五).交流评价。
同学展示作品,互相介绍作品并互相评价。教师总体评价。
(六).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入。
教师请同学为他设计一套厨房用具,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画想象中的厨房。
(二).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新颖的厨房用具,同学欣赏分析其造型特点与用途。
(三).小组讨论。
大家想象中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
(四).创作表示。
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交流。
展示作品,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
师生一起评价。
(六).小结下课。
3.设计小板报
教学目标
1.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同学处置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同学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
难点:板报设计的创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优秀同学作业、 颜料、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板报竞赛,班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 小组讨论交流。
(2)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演示CAI课件(有关庆祝“六一”的板报设计稿等),同学欣赏。
(2)请同学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①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②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和标题组成。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确定板报主题。
(2)进行标题设计。①同学考虑: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②教师讲评: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变体等美术字。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课件展示各种字体)。③教师示范。(选择同学最喜欢表示的变体美术字示范。)
(3)绘制主题插图。①明确要求: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突出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的变化。②教师示范。
教学后,继续演示CAI课件,欣赏优秀板报设计稿,拓宽同学视野。
4.作业练习,表示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以“节庆、活动宣传”为内容,设计一个以图为主的小板报,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
(2)同学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
(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
(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教师小结。
6.学以致用,社会实践。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协助社区出一期节庆或主题宣传板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同学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同学欣赏: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今天,我们学习图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演示课件,同学欣赏图文结合的优秀板报设计。
(2)同学讨论:这些板报好在那里?它的题图和文字的位置布置如何?色彩处置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胜利的地方?教师总结。
(3)同学考虑:怎样借鉴优秀板报设计的经验,进行小板报设计?(从创意、编排、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
2.学习探究,激发创意。
(1)板报构成的一般内容: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花边等。
(2)板报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分清主次,布置好报头,突出重点文章;②文章和题目、插图、题花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图文搭配的比例要得当;③文章题目的字体、大小要适当,文字排列横竖应有变化;④要使版面坚持平衡稳定,注意图文交叉,疏密适宜;⑤版面某些地方可适当留空。
(3)板报设计的大致顺序:①确立主题。②勾画版面草图。③排版。④画报头和题图、插图。⑤写标题。⑥修整装饰。
3.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选择自身喜欢的主题和内容,设计一张有创意的小板报。可以独立考虑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2)要求: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4.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同学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2)收藏、保管同学的优秀作品。
5.提出主题,拓展延伸。
课后,在电脑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一张电子小板报,或其他形式的小板报,举办一次小报交流展。
第4课 我的喜怒哀乐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示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示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同学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和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资料和表示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示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掌握与夸张表示。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24:0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课件、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安宁情绪,检查同学课前准备情况。
2.听音扮演。
听一听:大笑、嚎叫、叹气、哭泣等声音。
演一演:根据声音做出表情,并谈谈感受。教师用数码相机拍下同学的各种表情。
3.感知引趣。
①播放刚拍的数码相片,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和图片资料等。让同学直观人物基本的面部表情。
揭题——《我的喜怒哀乐》。
②引导观察人物的表情特征,课件展示人物由远和近面部的特写镜头,充沛感知不同人物面部的眉、眼、嘴等主要表情特征。
③欣赏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示方法。
④欣赏儿童线描写生作品,与真实的同学图片进行对照。分析如何用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形式表示人物的眉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
4.尝试探趣。
以两人为一组,把同学分成各个合作小组。
让同学依据自身的观察进行大胆自由的线描写生。
教师巡视中给予鼓励与和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予和时的点拨、启发,协助同学解决。
5.评价延趣。
采用整体评价的形式褒扬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点主要放在构图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线条是否肯定流畅上。
课后请同学选择搜寻各种表示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水粉颜料、水粉笔、毛笔、调色盘、水桶等。
(教师)课件、尽可能搜集用色彩表示情绪的相关图片资料,准备好相应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在第1课时完成的优秀作业。从造型的夸张、线条的运用、神情的表示等方面,让同学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修改意见。
3.引导激创。
(1)讨论:“人逢喜事精神爽”与“屋漏偏逢连阴雨”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不同?
(2)审美欣赏:冷、暖色调表示人物表情的各种图片。
讨论:这些人物表情的表示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身准备的资料,谈谈画自身的心情的基本设想。
4.探索表示。
(1)让同学依照教材上的图例大胆尝试表示。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同学结合自身的设想,选择适合的色彩,进行色调的创作,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作品。
5.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鼓励同学课后尝试运用更多更丰富的色彩来表示人物的心情。
第5课 幽默大师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示手法,能根据自身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同学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和发明能力。
3.培养同学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身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创作自身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示力和创意。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同学) 收集漫画资料和有关漫画作品。
(教师)幻灯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幻灯显示一幅情境漫画,同学上台选一幅漫画介绍个人的理解(所表示的主题、含义)。
2.研讨漫画。
师生一起研讨漫画特点(主题、技法、创意)。
3.欣赏漫画。
幻灯显示师生一起收集到的漫画作品,统一进行分析、讨论、欣赏。
4.试画漫画。
(1)同学自由确定主题进行创作。
(2)教师建议:想一个幽默的内容,试画下来;可以尝试改变书本和收集的作品,以自身的方式进行创作。
(3)同学创作,教师指导。
5.同学互评。
同学互评,教师总评。
6.课外拓展。
同学收集自身喜欢的漫画作品,体会它的含义,写写自身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同学)观察自身和同伴,记住外貌特征;收集漫画资料。
(教师)幻灯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展示主题。
主题:漫画人像。
2.欣赏范作。
(1)区分两张人像画(一为漫画,二为普通人像,说区分方法)。
(2)说说漫画中的人像与平时绘画作品中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3)师生一起概括漫画人像特点。
(4)教师小结。(漫画经过夸张、变化,表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
3.同学创作。
(1)主题:为自身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要求:仔细观察所画对象的面部特征,运用夸张、变形等技法进行创作。
(3)同学作业,教师指导。
4.互赠作品。
(1)评价自身和同伴的作品。
(2)把创作的作品赠送给被画者。
5.课外拓展。
对喜欢漫画的同学提供作业超市:给爸爸妈妈画张漫画;画一张环保漫画;画一画生活中你考虑的有意义的事情。(任选一个创作主题
第6课 灯彩辉映
教学目标
1.了解保守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资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同学的制作技巧和综合能力。
3.培养同学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和细致、耐心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各种资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资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设计彩灯的工具资料。
(教师)彩灯、范作、图片、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
(2)同学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同学观察。
(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和灯彩辉映的热闹局面。
(2)请同学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和蕴含的含意。
(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
(1)同学欣赏范作。
(2)讨论范作: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
(3)教师小结。
4.研讨做法,同学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2)创作建议: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资料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3)同学进行制作。
6.作业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一起评价作业。
(2)观赏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制作灯具的资料。
(教师)彩灯、录像。
教学过程
1.同学创作,教师指导。
(1)同学提出有关创作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
(2)教师提示注意点:设计图完善;资料的优化组合;创意;平安、时间控制等(同学用不同的资料制作自身喜欢的彩灯)。
2.交流作品,展示创意。
(1)同学展示作品。
(2)分析作品的创意。
(3)教师总结评价。
3.修改作品,力求完善。
(1)根据原有的设计做相应的修改。
(2)考虑:怎样使彩灯漂亮起来?
4.举办展览,拓展主题。
(1)收集一些谜语挂在灯上。
(2)灯谜会,同学观摩、猜谜。
(此活动可以与班队、儿童节等活动结合起来,也可以再独立布置一课时,看情况而定。)
第7课 杂技扮演
教学目标
1.能用黏土或橡皮泥塑出一个扮演杂技的人。
2.通过欣赏中外杂技,提高同学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练习与创作,提高同学对立体造型的审美认识和泥塑语言的应用能力。
3.通过启发引导同学回忆并塑造出杂技演员的形象,使同学感受杂技艺术的美,进一步培养同学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杂技艺术,启发同学记忆, 并能抓住人物在运动中特有的姿势,塑出杂技人物的动态和组合造型。
难点:泥塑形态特征的表达和造型变化。能抓住运动时某一特有的姿势来塑造形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黏土或是彩色橡皮泥等工具资料。
(教师)课件(包括杂技演出的照片、视频、古代艺术作品、同学作品等),范作;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大家说说杂技是怎样的扮演艺术。
(2)小结:杂技是集合多种技巧的扮演艺术。
(3)交流:杂技有哪些项目?你最喜欢哪种杂技?如:顶碗、踢碗、椅技、转碟、空竹、流星、舞狮、空中飞人、跳床、钻圈、蹬技、踩球、走钢丝等。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欣赏评述。
①观看杂技录像,结合教师讲解,了解杂技的历史、发展和中外杂技艺术的种类。
②作品欣赏。结合教材上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同学欣赏美术作品中的杂技艺术。介绍“百戏”、“俑”、“画像石”等。
(2)让几名同学说说平时看到的杂技属于哪一种项目?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示你喜欢的杂技动作呢?请同学考虑杂技动作的塑造方法。
(2)指导表示人物的动态:
①请同学按书中图示摆出姿势,加深同学对人物动态的理解(可以请同学上台演示,教师讲述并补充);
②确定一个动作,用最简单的线条画出来;
③塑好一个基本完整的人,包括头、躯干、四肢;
④依图所示,塑出泥人的动态造型;
⑤固定;
⑥仔细观察,修整。
(3)提问:怎样使惊险的动作坚持平衡?
(4)怎样塑造有器械的杂技项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4.安排作业,表示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凝固精彩的瞬间——塑造自身最喜欢的杂技项目中的一个人物。
(2)出示课件和泥塑作品范例:塑造出杂技动作的优美和惊险;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做法。(板书:优美、惊险。)
(3)同学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25:00 | 只看该作者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论,教师小结。
6.小结回顾,研究拓展。
(1)回顾课堂内容,小结。
(2)同学课外的研究内容:了解杂技的历史、汉代百戏、中国杂技之乡、杂技界的名人、中外杂技的创新等知识,找一找相关的图片资料。
(3)保管同学作品。
(平安提示:课后请同学不要模仿课中出现的一些危险的高难度杂技动作。)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黏土、或彩色橡皮泥等工具资料,按四人小组位置坐好。(教师)课件、橡皮泥、同学作品、相关工具和资料(如铁丝、电线、棉线、吸管、瓶盖等“道具”资料)。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欣赏谈话。
(1)展出上节课的优秀作品,启发谈话:老师想开办一个杂技艺术团(或者举行一场大型的杂技汇演),增设一些精彩的扮演项目,邀请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友情出演,交流、切磋技艺。
(2)出示课件:欣赏大型杂技扮演的节目视频和图片。
(3)交流感受:舞台上除了那些正在扮演的演员之外还有什么?找一找,你的身边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替代杂技扮演时所用的器械和道具?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让同学谈谈自身看演出时的感受。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结合扮演,观察组合。
(1)让同学(一般为四人小组)上台简单扮演或模仿一组杂技动作。(有些不容易扮演的动作可以解说一下,主要引导同学注意所有人的目光、注意力的集中与动作配合的默契程度)。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杂技扮演需要的是场上每一个队员的齐心协力、默契配合。
4.集体创作,表示主题。
(1)考虑创作的主题,简单勾画出草图。(有时间可展示交流)
(2)提出作业要求。
①四人小组集体创作一组杂技项目的作品;
②表示出杂技的优美与惊险,注意场上所有人物的动作神态;
③创作时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给作品取个名。
(3)同学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评小结,课后研究。
(1)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每组选派代表解说。
(2)小节本节课内容。
(3)安排拓展性的作业:
①了解或走访一下家乡的杂技艺术社团、杂技名人。
②回家后用其他的艺术形式(如绘画、综合资料制作
第8课 巨大的恐龙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生活的环境、种类以和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塑制恐龙的造型,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想象来表示恐龙的故事。
3.培养关注、热爱、维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各种恐龙的各种特征独立捏制完成恐龙造型。
难点:正确掌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局部的比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水彩笔、油画棒,恐龙的图片和绘画作品。
(教师)动画课件、范作、恐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认识恐龙。
引入:你们喜欢恐龙吗?想知道有关恐龙的更多知识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到奇特的恐龙世界里来了解有关恐龙的更多的知识。你们愿意吗?板书:“巨大的恐龙”。
2.欣赏题。
(1)展示同学课前收集的恐龙的各类资料。
①分成几组。按组将同学收集的恐龙的资料分类。可分为立体玩具组、图片组、文字资料组、影片动画片组等并将其放置或粘贴在教室的不同区域分类安排。(同学将收集到的恐龙的资料分类。看一看、找一找恐龙有哪些种类,有没有自身知道而资料中却没有的种类。)
②辅导巡视。
组织同学进行分类,放置、粘贴,完成的同学进行欣赏观赏。
③小组讨论。
(2)看一段有关恐龙的影片《侏罗纪公园》(或播放恐龙的幻灯片),观察恐龙的不同种类和生活环境。
(3)说说你最喜欢的恐龙。
分别从该恐龙生活的环境、体型大小、造型特点等方面述说,也可以模仿恐龙行走的姿势和叫声。
(4)补充介绍恐龙其他的知识。
教师提问:你还想知道有关恐龙的哪些知识呢?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恐龙的?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电视、电影、书、博物馆……)
教师:交流发现恐龙的外形特征。
恐龙由于生活习性等原因,身体外形相差很大。
3.表示创作,教师辅导巡视。
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心中的大恐龙。
注意:选自身最喜欢的恐龙为内容进行表示,可以根据想象增添生活场景等。
注意画面布置,恐龙的形象应有大有小,动态丰富。
4.引导同学注意画面要设计得丰富、生动。
(1)用深色水彩笔的线描形式表示恐龙。
(2)添加周围的环境。
5.评价总结,保管优秀的同学作业。
第二课时
1.欣赏上节课的同学作业。
出示同学上节课的作业,褒扬画面布置好、恐龙动态表示好的作业。
2.涂色技巧指导。
(1)再次观看影片或图片,观察恐龙生活的环境。在看影片和图片时引导同学将观察到的植物或另外的动物也要在作品的创作中表示出来。
①将植物和恐龙合理地布置在画面中,注意构图的丰满。
②完成后涂色。
3.学习能够在画面上突出主体物的涂色方法。
(1)冷色背景就用暖色表示主体物。
(2)暖色背景用冷色表示主体物。
(3)主体物的颜色和背景色也可以为明度对比。
4.展示作品。
同学互评涂色技巧、恐龙特点的表示能力。
第9课 照猫画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了解猫科动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照猫画虎”的方法,运用各种方式表示虎和其他猫科动物,发展同学形象思维,培养同学举一反三的发明能力。
3.认识到动物无论是凶猛还是可爱,都是大自然的一员,树立起从小热爱动物、维护动物和维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大胆表示。
难点:组织画面,表示自身独特的创意。
课前准备
(同学)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画工具、画纸、其他表示动物的资料(旧报纸、彩纸)等。
(教师)CAI课件、各种猫科动物的图片资料、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听听、猜猜,引出课题。
(1)演示CAI课件,请同学听一听动物的叫声,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在叫?
(2)教师小结:这些凶猛、灵敏、温顺……的动物都属于猫科动物。演示CAI课件,请同学看一看动物们的形体特征和有关知识(最后定格至猫),这些动物的特征都与猫相像。今天,我们要照着猫的样子画与其形体特征相近的动物,揭示课题《照猫画虎》。
2.分析、比较,学习画法。
提出研究问题,组织同学小组合作学习。
(1)图片欣赏,复习猫的特征。
通过猫的图片、徐悲鸿的作品《猫》和同学上学期学过的《可爱的猫咪》的习作(CAI课件),复习猫的形象特点:①猫的主要组成局部。(头部、躯干、四肢和尾巴等。)②猫的毛色。③猫坐、卧、行、走的动作变化。
(2)对比欣赏,归纳猫科动物与猫的相同点、不同点。
通过对猫、老虎的图片和艺术作品的对比欣赏(CAI课件),同学讨论交流。通过探究性学习,归纳出猫科动物与猫的相同点、不同点。(外形相近,主要是形体大小和毛色花纹不同。)
(3)佳作欣赏,分析优秀作业的艺术表示方法。
利用教师提供的范作和教材中的同学作品,分小组进行研究:①这些同学作业是用什么资料现的?②表示过程中如何突出动物的特点?
3.造型、表示、再发明。
(1)作业要求:先轻轻地画出猫的形象轮廓,再改画成其他猫科动物。
(2)巡视指导:鼓励同学运用自身喜欢的资料和工具,大胆想象和表示,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动物来。
4.欣赏、评价、拓展延伸。
(1)使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把优秀作品展示在银幕上,请同学介绍自身作品的故事内容。
(2)请同学们评一评,教师补充。
(3)课后,小组合作创编一个《山大王》的动物故事作品。
教后小记
第10课 跳舞的点和线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2.增强同学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和感受由此发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同学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同学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同学的审美能力。
6.使同学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
7.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示,进一步丰富同学的发明能力。
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同学对祖国优秀保守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同学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发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沛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发生的变化,启发同学进行富有发明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水桶、调色盘等。
(教师)国画工具、国画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说一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画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是用什么样的工具画的?
引导同学初步了解中国画,认识中国画绘画工具的基本功能。
2.展开探究。
(1)让同学用毛笔蘸上墨和颜色在铅画纸上画几笔,然后用同样方法在生宣纸上画几笔。
比一比:发现有什么不同?(发现生宣纸有渗化的特点。)
(2)师生一起探究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
教师运用点、线进行演示,同学跟着练习。
3)国画大师是怎样作画的?欣赏教材中艺术家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25:00 | 只看该作者

3.作业要求:请模仿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画一幅彩墨画。
同学大胆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与小结。
展一展:让同学手拿自身的作品上台进行展示和介绍。
评一评:谁的作品画得好、好在哪里。
延一延:下节课要用点、线组成一张有趣的画。请同学们仔细研究教材上的相关作品,准备好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毛毡(或报纸)、水桶、调色盘。
(教师)课件、相关国画工具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同学课前准备情况和分组情况。
2.欣赏激趣。
评一评:展示评述上节课的优秀作品。
赏一赏:展示点线组合的图片资料。
谈一谈:同学谈谈自身的感受,喜欢哪种组合?为什么?。
3.教师点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合作完成“点线乐园”的制作。
说一说:每小组派代表陈说课前的设想——点、线在干什么?在哪里?让同学互评,教师再点评。
4.作业要求。
表示主题的要求:有节奏、快乐。
同学大胆表示: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表示形式不限,并添加适当的色彩。
5.评价:先分组展示,小组自评,陈说创意的得与失。再同学互评,相互启发、指正,并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若干。最后教师点评。
第11课 我爱大熊猫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示大熊猫,提高同学的观察能力、表示能力和想象力。
2.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3.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树立维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培养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难点:动态大熊猫的笔墨造型。
课前准备
(同学)中国画常用工具(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等),毛毡或报纸。
(教师)中国画常用用具、大熊猫图片和范画。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出示熊猫的图片,讲述熊猫的生活,引起同学学习兴趣。提问:你见过大熊猫吗?它生长在什么地方?你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同学发言、交流,教师小结:大熊猫生活在我国温暖、湿润的西南地区山林中,会爬树,爱吃竹叶和竹笋,是我国独有的世界珍稀动物。它那黑白对比强烈的色彩,浑圆的身体和稚拙的动作,逗人喜爱。
(2)揭示课题《我爱大熊猫》。
2.佳作欣赏,学习画法。
(1)指导同学欣赏熊猫的图片和吴作人的作品《节不可撼》,理解熊猫的形体结构和形象特征:①熊猫头部呈圆形,身体呈椭圆形,体态肥胖。②熊猫的头、胸、腹背和臀部为白色,耳朵、眼眶、四肢为黑褐色。
(2)指导同学自习教材中熊猫的画法步骤图。
(3)教师示范大熊猫的作画步骤:①根据熊猫外形和动态,用炭条或铅笔轻轻地勾出基本形。②用淡墨画出头和身体,用浓墨画出眼、耳朵和四肢。(注意控制毛笔水分和运笔速度,学习墨的渗化方法。画头和身体时墨色可渗化得多一些;画眼、耳朵、四肢时笔中水分要少一点。)
3.欣赏感悟,明确要求。
(1)欣赏同龄人作品,开阔创作思路。(教材中这些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大熊猫活泼可爱。)
(2)抓住大熊猫的动态,创作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熊猫图。其创作步骤:①构思。②用淡墨画出头和身体。③用浓墨画出眼、耳朵和四肢。④添加一些生活环境(例如竹、竹笋、熊猫扮演杂技的道具等)。
4.同学练习,教师指导。
同学开始作业,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对笔墨效果好、构图有趣的作业进行褒扬,以此启发其他同学。
5.展示欣赏,作业评讲。
(1)展示同学作业。
(2)说一说,评一评,体验胜利的快乐。
6.课后延伸。
尝试用水墨画的表示方式画其他的动物。
教后小记
第12课 五彩斑斓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3.培养同学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学习调色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同学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和其色彩特性。
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和间色的调色方法。
教具:课件、颜色水、一次性杯子、颜料、色块等。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水粉颜料、毛笔、小水桶、最喜欢的色彩画。
(教师)课件、颜色水、一次性杯子、颜料、色块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安宁情绪,检查同学用具准备情况。
2.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看图片考虑问题。
在缤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你能说出教材第30页左边的作品运用了哪些颜色?说说你知道的颜色名称。
同学回答:有红、黄、蓝、绿、紫、黑、白……
教师总结:这幅作品,颜色丰富、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2)板书课题。
色彩就像魔术师,使事物变得五彩斑斓,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溢乐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色彩的知识。
板书课题:《五彩斑斓》。
3.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粉吗?谁能说说颜料有什作用?
同学根据自身的认识回答。
教师:颜料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丰富多彩的颜色交朋友呢!
(2)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
①认识三原色。
a.找一找:看教材中第31页右上图,说说身边的景和物是什么颜色的?
欣赏最喜欢的画,让同学找出画中出现的颜色有哪些?从而引出三原色。
b.教师:在这么多颜色中,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观看电脑课件)?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颜色叫原色。(教师板书定义。)
c.观看电脑课件。
教师: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身的声音。(教师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
教师:看了动画后,你们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同学回答,说出红、黄、蓝。)
教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成。)
得出定义:我们知道,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d.想一想:红、黄、蓝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感觉?
红色——温暖、热烈、豪放的感觉。
黄色——活泼、愉悦的感觉。
蓝色——清凉、冷静、稳定的感觉。
e.看教材上第30页,说说作品的哪些地方分别用到了这三种原色,同学交流回答。
②认识三间色。
a.实验分析。
同学们,红、黄、蓝都是好朋友,我们试一试把它们混在一起有什么奇迹出现呢?下面就让我们做个实验吧。
教师演示:把红色水与黄色水倒在一个杯子里,摇一摇,让同学说出,变成了什么颜色——橙色。
得出结论:教师把橙色块贴在黑板上。
同学尝试其他两种颜色混合的结果,得出结论,分别把绿色块和紫色块贴在黑板上。(或者用彩泥代替,进行混色。)(红色 黄色=橙色,红色 蓝色=紫色,黄色 蓝色=绿色。)
通过实验,下定义:由三原色中任何两种相调得出的颜色,橙色、绿色、紫色,称为三间色。
看教材中第31页右上图,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颜色是间色,同学交流回答。
b.(课件展示)色环,用儿歌唱一唱它们的色彩关系。
红红、黄黄和蓝蓝,
真是三个好伙伴。
组成色彩大家庭,
把我们的世界来装扮。
c.用游戏形式巩固学习,检查同学掌握情况。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教师把三个公式上缺少的颜色色块,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送,鼓声停止时,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中适当的位置。
老师击鼓,可让同学用布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一起进行这补色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欣赏研讨。
a.展示范作,让同学考虑主要用了什么颜色?
b.同学作品欣赏,比一比谁画得好?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讨论。)
5.课堂作业。
(1)作业要求(任选一课)。
a.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组成一幅画,用三原色和三间色填色。
b.先用铅笔或油画棒画出组合在一起的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再进行着色。
同学作业,教师巡回指导:调色组合要注意水的掌握,中锋运笔,平涂着色。
讲评作业。
6.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原色
(红、黄、蓝)和三间色(橙、绿、紫),知道了它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我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彩世界,我们要多关注生活,把学到的色彩知识通过画笔描绘美好的人生!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挂历纸、胶水、白纸。
(教师)课件、四季图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同学课前准备的情况。
2.复习上节课三原色和三间色知识。
出示色谱提问:色谱中,哪些颜色属于三原色?哪些属于三间色?
3.欣赏课件,寻找生活中的原色和间色,说说其色彩效果。
4.尝试用挂历纸色块拼贴的形式表示红色主题、黄色主题或蓝色主题的季节画面。
操作步骤:
(1)在白纸上简单勾勒一幅表示色彩主题的四季图稿。
(2)根据图稿寻找挂历纸中的原色,并剪成碎片。
(3)将剪好的原色小碎片进行粘贴。
(4)调整拼贴作业中前后色彩的对比关系。
5.拼贴作业展示,教师讲评。
第13课彩色撕贴画
教学目标
1.同学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资料撕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25:00 | 只看该作者

2.通过考虑、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同学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在设计中发展同学的创新思维,在操作中发展同学的动手能力,在欣赏比较中提高同学审美趣味,在拼贴中了解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培养同学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发明活动的乐趣。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胜利感。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充沛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有趣的撕贴画并表示出色彩对比鲜明,形象生动丰满的画面。
难点:
1.在这节课中,最难处置的是色彩,在拼贴时,尽量注意大块的颜色统一,在块面与块面的交接处颜色对比要强烈些,不然很容易“花”。
2.撕成的纸片大小、形状要均匀,拼贴小块的碎片时可以用牙签或小木棍协助粘贴。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 胶水(固体胶),收集废旧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垃圾袋。
(教师) 课件、范作、水彩画(或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撕贴画、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同学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海神头像》(马赛克拼贴画)、剪纸作品(或撕纸作品)、《京剧脸谱》(彩纸撕贴画)。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和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同学通过比较,了解撕纸拼贴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这几幅作品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我的发现”。
(3)同学汇报。(汇报中说说哪一幅画是用撕开的彩纸拼贴出来的。)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彩纸来制作一幅美丽的“撕纸拼贴画”。
2.传授方法,师生互动。
(1)撕:“你们以前用纸撕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纸撕开的?”
边撕边示范边讲解:①先把纸张撕成小块面;②双手捏住纸片,右手的拇指、中指紧捏线痕,左手拇指指甲配合食指,按纸的走向,自然地转动右手所捏的纸面,双手密切配合。
(2)拼:请同学把撕开的彩色纸片展示在投影仪上。纸片的形状各种各样,你们想一想它们像什么?
(3)贴: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合作表示“接力贴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撕”与“贴”的整个过程。
(提示:在同学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纸片撕得稍大些。鼓励同学大胆随意撕纸,认知撕纸的多种方式,在演示过程中让同学通过观察,了解撕贴的步骤,在活动中发展同学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表示创意。
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示的内容主题和表示方法。
(2)分工合作,组织随意撕纸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进行。)
(3)根据撕下来的纸片进行拼图,然后粘贴在底版纸上,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教师提示:撕贴时将要撕的图形在纸上摆一摆,然后粘贴成画。
(4)同学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同学撕纸的方法和粘贴的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有很强的表示力。同学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贴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表示色块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②作品表示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表示的工艺技巧性与撕的韵味是否统一等。)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手撕出各种形状的纸片,并且粘贴成画,使小纸片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事物的色彩、形状,展开我们丰富的联想,收集和他人不一样的想法,发明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同学课外的经验积累:寻找马赛克拼贴画、剪贴画和点彩画,进行比较研究。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 收集废旧胶水(固体胶)、废旧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垃圾袋。
(教师)课件、范作、剪贴画和点彩画、撕贴画、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剪纸拼贴画、撕纸拼贴画。谈话:①这两幅画漂亮吗?②是用同样方法完成的吗?
(2)比较分析:①这两幅画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哪幅画更富有童趣?
2.结合教材,激发创意。
(1)看书讨论撕纸拼贴可以表示哪些内容,我们先一起看看同学的作品,请打开教材第33页,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准备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②你认为哪幅画的彩色纸选得特别好,贴的形象也有趣?为什么?
③你看了同龄人作品后,想贴一幅什么画呢?(适当描述撕贴画的特征。)
④彩色纸怎么选?
(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研讨撕贴画所表示的主题和方法。
3.研究技法,深入研讨。
(1)画:在拼贴作品时,首先要考虑造型,其次是色彩的搭配和资料的运用。在底稿上画出你要表示的内容的基本轮廓。
(2)撕:找一些旧的挂历纸或画报、彩纸,撕成不规则的碎片,研讨它们的用处和可以联想的事物。如:小方块可以做石块,长条可以做树枝、阳光、头发等,圆形的可以做太阳、气泡等。
(3)拼贴:选择合适的彩色碎纸片,涂上胶水,贴在相应的位置。
注意:不能将胶水一次性涂在底稿上,然后撒上彩纸。
4.构思主题,创作表示。
(1)提供表示主题,也可以随意创作表示。
(2)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完成。
(提示:本环节同学的练习时间应布置得长一些,在讲解技法时尽量防止与第一课时重复,应启发同学在撕法和贴法上另辟蹊径。)
(3)巡视时和时鼓励能灵活利用纸的花纹和颜色的作品,并向同学展示。
(4)整体完善: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美化?
5.讲述作品,集体评价。
(1)同学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褒扬与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形式上、内容上、色彩上、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活动过程:①讲述自身的作品;②四人小组讨论;③班级交流。
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
(1)总结本课内容。
(2)欣赏其他资料的拼贴画。
①欣赏作品:我们灵巧的双手可以用旧挂历纸贴出这么多美丽的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资料做出拼贴画呢?(展示局部拼贴画作,如布料、果壳、麦杆、棉花、树叶、种子、蛋壳等拼贴画作品。)
②启发谈话: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处置着没完没了的“废物”,这其中就包括许多的废纸,假如我们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废纸,创作出一件件艺术品来,这样做,既可以维护我们的生活的环境,又可以体验到一种乐趣无穷的发明过程。愿同学多利用废物来打扮我们的生活!
第14课星星闪烁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星状图案设计方法。
2.欣赏作品中、生活里星状纹样的运用,感受其造型美感。
3.培养同学的发明设计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星状图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难点:运用点、线、面、色设计不同美感的星状图案。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剪刀、白纸、彩笔。
(教师)剪刀、纸张、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宁情绪。
检查同学用具准备情况。
2.教师演示用剪刀剪星状,请同学模仿操作。
(1)教师示范剪星状——四角星,并讨论:像什么?
四角星剪法:
①正方形纸对折,呈长方形。
②再对折呈小正方形。
③以方形纸的中心为轴点,再对折呈三角形。
④轴心对边剪去一刀,打开成四角星。
(2)教师示范剪星状——五角星,同学模仿剪。
五角星剪法:
①正方形纸对折。
②确定轴点,并沿箭头方向折。
③以轴点为中心,沿箭头方向进行二折。
④以轴点为中心,沿箭头方向进行三折。
⑤将轴点对边剪下后打开。
3.启发谈话。
教师提问:
①这些是什么形状?
②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看到过这样的图形吗?请举例说说。
③结合教材第34页中北京人民大会堂顶灯的照片以和油画作品《五角星》,谈谈作品的独到之处。
④还有哪些事物的形象是星状的?请相邻座位的同学相互说说。
4.欣赏星状图案设计图片,感受星状图案的独特美感。
教师:人们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星状图案装扮我们的生活,有星状花纹的窗帘,有星状的相框,有星状的挂钟,有星状的靠垫等等,星状图案使生活里的很多物品都变漂亮了。
出示对比图,说说圆形靠垫、方形靠垫和星状靠垫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5.讨论星状图案的设计方法。
(1)星状图案:可以是五个角、四个角或其他多个角的。(课件演示。)
教师:不同造型的星状能发生不同的美感。
(2)星形图案边线的处置方法:直边线、弧形边线、粗细处置、虚实处置。(出示图例。)
教师:边线处置使相同的造型发生不同的美感。如,直边星状图案体现工整、严谨之美;弧形边线发生动感,柔美而跳跃;粗线处置则粗犷有力,震撼力强……
(3)星形图案设计方法:放射状、回旋状;点状、线状、色块等。
教师:点、线、面的处置使星形图案更具装饰性。
(4)星形图案色彩的设计:单色与复色(同类色渐变、色相渐变)的综合运用。
6.用绘画的形式表示星状图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25:0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安排作业要求,同学设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用星状图形装饰生活用品,进行星状图案物品展示会。
(1)用星状图形可以装饰茶杯、相框、杯垫、服装等。
(2)进行星状图案物品展示会。
展示作品,并介绍设计意图。
8.评价互动。
(1)由同学评选最佳装饰奖、最佳制作奖。
(2)对局部作业提出修改意见。
9.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剪刀、彩纸、彩绳、彩泥。
(教师)剪刀、彩纸、彩绳、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欣赏交流相关图片,感受星形图案物品独特的造型美感。
教师:只要大家仔细留意身边,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星状图案的物品。它们虽然是星状的,却有着不同的变化和色彩,都十分美丽。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请同学拿出收集到的图片,相互交流欣赏。
看看、说说设计师的独特思路。(同学讨论。)
3.分小组设计制作星状物品。
如:设计制作星状纸拎包、星状靠垫、星状卡通拖鞋、星状饼干、星状挂钟、星状帽子、星状纸相框等等。
4.作业展示,师生共评。
5.小结。
第15课 皮影
教学目标
1.了解皮影的造型和扮演特点。
2.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同学动手动脑和实践能力。
3.提高对民间保守艺术的兴趣,充沛发挥其艺术魅力,弘扬中国的皮影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卡纸等坚实的纸张模仿皮影的造型和制作特点,做一个人物。
难点:做一个能动的皮影人物。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卡纸、剪刀等皮影制作资料。
(教师)幻灯或录像、范作。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从一个录像、皮影故事或者一件皮影作品引入新课。
2.交流。
(1)教师介绍皮影戏的知识。
(2)区别皮影和剪纸的异同。
(3)提问:怎样使人物“动”起来?
(4)师生小结:在关节处钉上活动节,装上操作杆。
3.范作。
(1)出示范作让同学欣赏戏曲人物各种角色的不同造型。
(2)交流作品中最令人满意的地方或值得修改的地方。
(3)出示其他范作让同学自身交流看法。
4.创作。
(1)主题:制作一件皮影作品。
(2)创作建议:可以选择自身喜欢的故事人物创作;在关节处钉上活动节,装上支配杆;可以与伙伴合作完成;注意各类人物的造型特点。
5.讲评。
(1)对同学作业中各种角色的不同造型创作点评,以和活动关节处置的点评。
(2)未完成的同学继续创作。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皮影制作资料。
(教师)范作。
教学过程
1.继续创作。
(1)根据老师提的创作建议修改作品。
(2)尽量使自身的作品造型有创意。
2.演皮影戏。
(1)每小组协商好扮演皮影戏的分工。
(2)小组扮演。
(3)小组派代表介绍自身皮影戏的特色、亮点。
3.讨论交流。
(1)评出“最佳扮演队”并说明理由。
(2)评出“最佳皮影制作奖”并说明理由。
(3)表彰获奖者。
4.小结延伸。
收集有关皮影的小故事,扮演皮影戏,在班队课、兴趣小组上演一演(对皮影戏有兴趣的班级可以开一个有关皮影戏的晚会,让同学参与晚会的全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6: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