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经典活动反思 愿传统文化之花开在孩子们的心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07:3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到孩子们投入其中,像模像样地吟诵起诗经中的《关雎》《蒹葭》,举着相机的手微微有些颤抖,毕竟近两个月忙里偷闲,利用每周二给大队委开会之余的十几分钟时间,教会他们吟诵这两首很不容易。想想自己也是在去南京参加凤凰母语教科所举办的朗读与吟诵培训班前后,开始关注到吟诵这一快要失传的读书形式。通过查阅资料明白: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独特魅力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吟诵汉诗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仅在华人中间,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很多汉文化圈国家中,也一直流传,比如日本的吟诗社社员就有百万人以上,他们经常来中国交流访问。而在国内,研究吟诵并积极推广的却很少很少。尤其是在中小学几乎到了绝迹的地步。好在随着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吟诵这一古老的读书形式渐渐兴起,孩子们在一些老师的带领下尝试着去吟诵。在南京学习的几天时间里,我几乎都是在练习吟诵,和同行们交流时大家一致认为,吟诵虽然很难学但真的很有韵味,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按照一定的韵律去读古诗词,感觉记得非常快!像《古风》《采薇》等这些诗经中的篇幅较长的诗歌也在吟诵时不知不觉记住啦!而对于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的诗词,虽说调子掌握起来很难,可是看到陈少松教授74岁的高龄依然精神矍铄、兴趣盎然地沉醉在古诗词中,带着我们一字一句地吟诵。为陈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感动的同时,也对吟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来之后,自己每天跟着视频学会了这几首古诗,在试着去教四五班的学生,那一节课觉得很有成就感。后来因为琐事太多,就想到去教教大队委的几十个孩子。一次次的纠正,一次次的示范,总觉得孩子们不在状态。无奈之下只有播放陈少松教授的吟诵视频,让孩子们跟着模仿,等差不多掌握调子之后,我们在一遍遍的教。这几天想着要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就多练了几次,自己再跟着孩子们去吟诵,没成想居然还有些味道。只是其中有几处地方孩子们总是处理不好。比如《蒹葭》中的每一小节的最后一句“宛在水中央”,陈教授是把它分成三小节来断句,最后是降调。可孩子们总是把握不到位,且最后一个音节明显拖音。还有“溯游从之,道阻且长。”这一句陈教授吟的是声调,与下一句“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相比,明显低了几个音。没办法因为孩子对吟诵很陌生,之前可以说是从未接触过。再加上现在我们读书一律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变化而来,而陈教授吟诵的是唐调,又很接近江浙一带的吴方言区。所以要想掌握好就格外难。好在大队委的孩子们都是各班比较灵活聪明的孩子,严格要求之后能够很快记住诗,学的时候只需要留心如何去按照一定的调子去吟就行啦!

今天录时,孩子们状态明显比昨天要好得多,敢于放开声去吟诵,不再是当初的羞羞答答,不好意思开口,或许也是感受到吟诵的魅力了吧。他们也给了我信心,下学期一定要找一个班,坚持带着他们和我一起学习吟诵,希望在一天天的坚持中让传统的吟诵能在他们的心田上留下印记,播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也期待着他们能够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8: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