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9 22:26:00
|
只看该作者
包括长江幼儿园的教师在内,与我们交谈过的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往往一方面认为“课间游戏”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也会流露出些许的无奈,把如此的课程设计归因于“不得已而为之”。农村幼教经费缺乏、资源有限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在农村幼儿园中除了集体教学时间外,农村幼儿只能处于一种“放养”“自娱自乐”的状态。农村幼教工作者的这些认识来自他们在农村工作和生活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它提醒我们切忌将农村幼儿园中儿童的“游戏”自由过于理想化、浪漫化,视之为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上追求的一种教育实践。
四、游戏观三:“城里的小朋友已经不会玩了”
事实上在本研究的访谈中,对长江幼儿园幼儿“能玩”“会玩”的现象表示欣赏的城市幼教工作者大有人在。在谈观后感时,大家用得最多的字眼包括“自然”“自由”“娃娃开心”“快乐”等。这不只出乎研究者的预料,而且许多以前从未亲历过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城市幼儿园教师也对录像中的某些场景感到意外,他们认为“比想象中的要好”或者“比城里还好”。总的来讲,长江幼儿园的幼儿在课间游戏、午后郊游甚至集体教学活动中展示出的精神面貌、社会性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等,给城市幼儿园教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少教师拿录像中的农村幼儿与自身所教的城里幼儿作比较,感叹自由游戏的好处。
每一个可以玩的地方他们都能玩起来!他们玩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小时候玩的呀。现在城市的幼儿已经不会玩了![M老师,上海市区]
从该园幼儿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的真实模样。我们上海城市里的幼儿已经没有幼儿的影子了,整天都被大人包围着,学这个学那个,幼儿一天到晚都是很紧张的。现在你要是去问(城里幼儿):“你开心吗?”他就是说开心那也是外表的,内心真的是不开心。幼儿不懂怎么来表述内心感受而已。他们(录像中的幼儿)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开心![K老师,上海市区]
玩,是儿童的天性。不用成人教,学前儿童也具有“玩”的能力。换句话说,当儿童自主、自愿地活动时,游戏也就随之发生了。长江幼儿园的幼儿“会玩”的事实不过是证实了这个原本很普通的人性。可不料这个看似简单的现象却引来不少城市幼儿园教师的阵阵感叹,甚至心生羡慕。这些教师从录像中看到了他们日常工作中不常见的游戏场景,即非教师组织却生动无比的儿童自由游戏。很明显,他们认同此类游戏的价值,不光因为他们看到了身处其中的农村儿童自然、自由、快乐的一面,还因为他们由此回忆起了自身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与此同时,他们对现在城市幼儿园中此类游戏的缺乏表示不满,对城市幼儿久而久之的发展表示担心。同样是幼儿,同样是儿童游戏,这种历史的、地域的差异原因何在?教师们在讨论中提到以下三种原因:第一,城市家长对平安和卫生习惯的担心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影响了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比如教师倾向于降低活动的难度,不开展有挑战性的活动等。第二,城市化、工业化使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越来越低,幼儿缺乏游戏的场地、时间,缺乏人际交往机会,玩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第三,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发生了副作用,儿童游戏越来越依赖商业化的玩具,儿童的发展受到了这些商业化玩具的限制。
以上归因仅是受访教师们的一些零星感受,其科学性有待未来研究的证实,但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形成一点共识,那就是能开心自由游戏的儿童是幸福的。这种幸福的获得不只需要外界条件,也需要儿童自身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和宽容的幼儿园小环境的一起保证下,儿童才有可能不只可以“玩”,而且会“玩”,享受到游戏中真正的自由和乐趣。
五、结论与反思:教师的游戏观与儿童的自由
研究中,我们发现广大一线幼教工作者对儿童游戏,特别是幼儿园中儿童的自由游戏,有以下三种看似不同的观点。
(1)教学活动应该游戏化,幼儿园内几乎一切活动都可以被称为游戏。持这种观点的大多是城市幼儿园教师,但也包括少数接触“先进理念”比较多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比如,在贵州、四川等地的偏远农村,因为当地教育部门参与了儿童基金会的培训项目,所以局部教师有许多接受“先进理念”培训的机会,这些教师也持这样的观点。在这些主张“教学游戏化”的教师看来,“小学化”课程和散漫的“放养”都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有违优质早期教育的初衷。
(2)“下课了,就是玩的时间。”以长江幼儿园教师为代表的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都持这种观点。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教师也供认这是农村幼教受制于现有条件不得不如此,但他们心目中“教学” 和“游戏”两个概念分得很清楚,在教育实践中也无意识地贯彻了“玩是玩、学是学”的理念,上课时努力地“教”,下课后让幼儿痛痛快快地玩。
(3)儿童返璞归真的自由游戏其实才是儿童游戏的至高境界。一批为数不少的城市幼教工作者,包括幼儿园教师、园长,甚至大学教授,在看完长江幼儿园录像后纷纷表达了这种观点。农村幼儿在自由游戏中体验到的快乐让人羡慕,可惜这样的游戏在城市幼儿园里和城市幼儿身上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事实上,这三种游戏观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教师们的想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游戏化的教师,很可能在观看长江幼儿园的录像后也能感受到自由游戏的魅力,并供认有时候可以让幼儿“自身玩”,教师不要总干涉幼儿的游戏。而那些已经完全放手让幼儿课间自身玩的农村教师们,也许在接触了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理念后也会对其表示认同,并将在农村幼教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进行“指导”幼儿游戏的尝试。至于不少认可儿童自由游戏价值的城市幼儿园教师,他们虽然羡慕农村幼儿能玩会玩,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受到种种外在条件的制约,可能并不会向幼儿提供太多完全可以自身玩的机会。这么一来,在实践层面,持第三种观念与第一种观念的教师的做法可能差别并不大。
此外,在三种观点中存在的城乡差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名幼儿园教师对儿童的自由游戏持什么样的观点,这更多地与他的生活经历、接受过的理论培训、工作中面临的实际条件等有关。当城乡差异影响到上述因素的时候(比如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更少有参与培训的机会,更多地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等等),地域差异才会间接地对不同地区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三种游戏观各自都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并且在特定的环境中适用,自身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以前,许多幼儿园教师忽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教学中缺乏“寓教于乐”的方式方法,于是课程改革非常提倡教学要游戏化。现在,许多幼儿园在利用游戏组织一日活动方面做得相当不错,甚至有教师认为“幼儿园里一切都是游戏”。这一理念和实践中的变化自身,对中国的幼教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在重视游戏、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儿童游戏的实质,不能为了教学目的,牺牲儿童自主的、自由的游戏活动。在反思20年来幼教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和付出的代价时,朱家雄曾痛心地指出:“我们强调过游戏的重要性,力求使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能占据应有的地位,从而改变幼儿园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然而,我们缺少对游戏教育价值的真正理解,在操作层面上泛化甚至异化了游戏,模糊了儿童自身生成的活动与教师预定的活动之间的概念界线,结果使不少幼儿园的‘儿童游戏’演变成了‘游戏儿童’。”〔6〕“游戏儿童”的最终结果是伤害了儿童。
海德格尔说,“自由”就是“由自”,不“由他”,即自主,自为,做自身想做的事。〔7〕我们无意鼓吹绝对的自由,怂恿人做“任何”自身想做的事,因为自由同时也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查尔斯·泰勒在《消极自由有什么错》一文中指出:“一个在未经疑问的意义上正在做他想做的事情的人并非真的自由。 ”〔8〕所以,在真正的自由状态下,一个人不只能够做“我想要做的事”,还必需有能力去甄别活动的动机,具有实现自身真实愿望的能力。在“游戏”成为幼教工作者口头禅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反思一下,在我们日常津津乐道的“游戏”中,儿童到底是在“由自”还是“由他”?没有儿童主体自由的游戏,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2.
〔2〕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21.
〔3〕〔7〕王小英.哲学视角下儿童游戏的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45-51.
〔4〕鄢超云,车艺.教师的平安压力与儿童的幸福〔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411-412(7-8):6-11.
〔5〕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百年中国幼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7.
〔6〕朱家雄.瑞吉欧教育经验备受关注的缘由〔J〕.幼儿教育,2001,234(6):4-5.
〔8〕查尔斯·泰勒.消极自由有什么错〔M〕//达巍,等.消极自由有什么错.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