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音乐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有效利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21:4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音乐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有效利用
  【内容摘要】: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本文给合实例,从“用‘形真’的内容衍生智慧;用‘情切’的内容诠释魅力;用‘意远’的内容滋养灵魂;用‘理丰’的内容助力生长”等四个方面对如何确定有效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旨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有效创生等方式,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掂量轻重、抉择取舍,切切实实地还“学”于生。
【关键词】:教学内容、形真、情切、意远、理丰
音乐课是愉悦身心的课程,如今的教材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可教可学之处很多,但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知道,每一个作品都有其自身的精妙所在,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与个性,这些特点鲜明地表现在音乐本体的技术元素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们要把发掘的目光投射到作品“独特的这一个”当中去,停留在那些最能凸显音乐内核的价值上。因此,教师应该把最儿童、最基本、最重要、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最有用的知识挖掘出来,突出重点,集中火力,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我们不妨这样努力:
一、“深思考”——用“形真”的内容衍生智慧
如何使“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内容变得实实在在的,可以用心灵去触摸,去感应、去理解呢?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眼见为实”,美丽的图画是凝固的音乐,优美的乐曲是流动的画面。音乐与绘画有着不解的姻缘。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音乐的特征,灵活地进行“音画转换”。
如,在感受《金蛇狂舞》的不同音乐旋律时,我出示黄、篮、绿三种不同的龙船让学生进行直观感知。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听辨出乐曲中的相同或相似旋律,把乐曲分成5个部分让学生结合图片展开想象,启发学生把5幅画片补充完整,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完整感悟了音乐。原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美,通过旋律线条、节奏律动、结构匀称等显性呈现,相互交织,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又如,在教学《来和我划船》时,在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向学生展现“江南水乡”和“威尼斯水城”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在看看、听听、说说、想想的愉悦氛围中,渗透音乐与文化的相关感悟,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中国——江南水乡)                  (意大利——浪漫之都)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给人以美的感受。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之一,音乐欣赏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培养人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接受音乐的熏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持久注意力。置身于美的音乐情境,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认识力和理解力,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21:48:48 | 只看该作者

二、“深体验”——用“情切”的内容诠释魅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其传播过程中,它的每个音符、每个和弦、每句旋律乃至整个段落都在散发出一种可感的情绪导向,并直接影响或“侵袭”着听者的心境。但音乐所外露的情感信息是多解性的,需要与听者的情感相融合并产生共鸣后才能真正发生效用。这一特性对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审美能力而言,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部分具象化、清晰化、细节化、生活化。因为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产生共鸣,并乐于用各种形式(音乐性或非音乐性)来表达他所体验到的情感。如,在《西风的话》歌曲处理环节,我把歌曲的整体基调定位为“亲切自然,温暖甜美”,并设计出简单而形象的叠词定语“暖暖的回忆→慢慢的快乐→软软的惊喜→深深的陶醉→久久的回味”使情感更具可感性。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唤起了听者潜伏的情绪反应,才能使音乐的情思与听者的感触产生碰撞和共鸣,进而产生“以情动人”的情感效应。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音乐课应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天堂,情感栖居的温床。刘德昌老师用行动践行这一真理,曾执教的《山谷静悄悄》一课更是让人记忆犹新。刘德昌老师是一位男教师,在音乐界乃至整个教育界都有着很高的威望。虽然其时已年近五旬,但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歌曲的情绪和内容,刘老师却不怕被人说长道短,一会儿“娘娘腔”地手拿一条白纱巾和着音乐的节拍边歌边扭,让我们感受着山谷中云雾缭绕的情景,一会儿又像一只猴子似地跳上凳子模仿山中的野兔窜上窜下,那夸张的神态和惟妙惟肖的动作不仅吸引了学生,也感染了听课的老师们。
综上,音乐作为一门心灵的艺术,打动人心灵的东西便是“情”。“情切”的内容让师生在如歌的美丽中适意地栖居,精神得到了升华、人格得到了提升。音乐教学的美、美的音乐教学,在这里共同融会交织成一首美的交响曲,让学生们的整个心灵都被浸润。
三、“深研读”——用“意远”的内容滋养灵魂
音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凭借,它应该成为教学内容选择的核心资源。当然,这不是说把教材内容当成课程内容,而是要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正确解读文本,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根据课程目标的年龄段要求,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把教材中对学生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提炼出来,从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或教学风格出发,选择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以《草原赞歌》学习为例,歌曲具有典型的蒙古族短调民歌特征,旋律起伏不大,节奏规整。歌曲采用“X.X X X”和“X  XX X X”的节奏,具有草原骏马飞奔的节奏特点,表达了赞美草原的喜悦感情,使人感到欢快活泼。显然,在教学中,仅仅满足学生会唱歌曲这显然是不够的。针对这一优秀作品,教师可围绕“主题”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开发,融入背景、舞蹈、动作等元素,将有价值的、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及音乐作为辅助教材,向学生传达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进而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又如,在《荡秋千》歌曲教学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尝试呈现一个首尾呼应、集体合作的《荡秋千》意境,设计出“菜单式”的合作任务供学生进行选择。过程中,有的选择“用云朵般的纱巾律动+LU的哼唱”来表现云雾缭绕的宁静山寨;有的用“荡秋千喽! 荡秋千喽!”进行动情的呼唤;还有的用“嘎吱嘎吱”来表现秋千摇晃的声音,等等。
诚然,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不同,其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对音乐美的记忆想象也会出现千差万别。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音乐世界的窗口,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时,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与表达。“以生为本”理念设计的教学内容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了他们的个性特长,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了音乐之中,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看到了自己心中希望的天空。
四、“深探究”——用“理丰”的内容助力生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21:48:5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生活是大舞台,那么音乐作品就是那一幅幅剧照。音乐教学尤为重要的是对作品第一感知和直觉的体验,教师应引领学生去体验、去品尝并留住“阅读”时的感觉。教学《愉快的梦》时,教师设计“梦境提示”,引导学生自主了解歌曲的感情基调,体会作曲者的创作意图,进而发现词与曲的规律,以品味音乐的魅力。如:(1)感受温馨甜美的梦:老师轻声哼唱旋律“53 53 5—︱ 64 64 6—‖”引导学生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并指导学生用流畅的气息,连贯的声音轻轻哼唱。让学生在这样温馨的情境中练声,减少了枯燥感,也为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旋律作好了铺垫。(2)改编欢快热情的梦:怎样让这个温馨甜美的梦变得欢快热情呢?老师启发学生通过改变速度、节奏等,或添加变化音,表现欢快的情绪。学生对于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喜闻乐见,兴致勃勃,内容的创新和歌唱的训练又一次完美呈现。(3)展现愉快丰富的梦:老师把旋律改编成了6/8拍,引导学生边哼唱边思考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把这个愉快的梦变得更加丰富呢?由此出示二声部合唱,学生在感受二部合唱效果的同时,歌曲的二声部合唱在这一环节中得到了有效训练。教师通过三个不同的梦境将教学内容穿插其中,让学生感知音乐要素对表达音乐情绪的重要作用,以旋律的变化帮助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同时对歌唱的声音进行指导,在互助的空间中促进了“教学相长”。
曾有老师这样说:“不要把成人的观念和思维作为诠释的尺度,也不要把约定俗成的诠释强加给学生”。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审美活动的要求,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螺旋式递进关系,不断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一堂课,如果学生除了听好、唱好歌曲以外,还收获了其他与歌曲、与音乐甚至与人生相关的任何经验和感悟则是将音乐教学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愿景:做“内容与方法并美”的持续努力
一个好的教师,尽管不知道他的课将如何发展的一切详情细节,但他要善于在课堂上依照思维的逻辑和规律性的提示采用最必需的方法。这种手法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体现的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与音乐内容的全局观照和全盘构想。
著名音乐教育专家吴斌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曾谈到:“要把教学内容中最有感染力的艺术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并确定其中最有表现力的音乐要素。”因此,重新定义“教什么”,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体验意义重大!让我们从学生的心理世界出发,为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掂量轻重、抉择取舍,有为而有所不为,有取而有所不取,切切实实地还“学”于生。相信,从“方法预设”中抬起疲惫的双眼,我们一定会在“内容预设”的道路上看到更多惊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2.曾佩玲.选择比努力更重要[J].才智.2010.10.
3.耿春琴.细读文本,确立有教学价值的学习内容[C].教海探航优秀论文集.2009.
4.程建平.音乐教学中的“听”之见[J].中国音乐教育.200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0: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