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小学课堂提问:穿透同学心灵的艺术--小学教学启发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9: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提问:穿透同学心灵的艺术
杨淑娟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时空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和学情等设置问题,并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授课形式。精当有效的课堂提问,不只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时调控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顺畅、和谐地发展,而且能够充沛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诱发同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研、寻觅的热情,彰显同学的审美情趣。
精当有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这种提问不是循规蹈矩,而是贵在因情、因性、因势、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生成性、随机性特点;这种提问不是隔靴搔痒,而是妙在触和到同学的情感链接点、个性舒展点、知识引爆点、激情洋溢点。唯其如此,提问才干成为穿透同学心灵的艺术,也才干使同学的心灵在与教师、同学、文本的相互碰撞、会合,批判、认同,滋生、接受,提升、演化等极其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发生着质变,在课堂中享受“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赞可夫语),从而使同学获得充沛的心灵自由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拥抱语文,学好语文。
一、随情提问,让课堂流淌着人性
【缘启】
同学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何谓“人性”,笔者理解为“人性”乃未经世俗成见所污染的,存在于同学精神领域深处的最纯真、最本真的原始生命形态,是一种与真情相牵、真心相通的发自心灵的自我感受。随情提问,就是教师要正视同学这种“自我感受”,并以此为由头发问。运用得当,不只可以使之开掘成课堂中车载斗量的教学资源,更能使之与文本所蕴涵的情感链连,成为同学攀登获取新知的阶梯。
【案例】
阅读《月光曲》“兄妹俩的对话”,同学虽能从中体悟到兄妹俩相依为命的情感,但朗读时却难以真切表达。为此,一教师从自身和同学的自我感受动身,在同学朗读前,开掘出这样一段语文资源,通过随情提问,诱导同学很好地再现了自身的内心。请看教学片断:
师:读了这一片段,我不由想起这样一件事:那天,校长向我推荐了杂志上的两篇教育论文,说文章是两位青年教师写的,并认真地说:“要是这两个教师能到我校工作该有多好!”听了他这么一谈,我不由脸一热,自身工作快十年了,可……我忙说:“校长,都怪我们不争气。”校长一听,又是摇头,又是摆手:“不,不,我是说着玩的。”望着校长,我心头一阵热,不知说什么好。校长的话像重锤敲在我的心上,我听出了他对我的理解和宽容。你们生活中可能也有类似的事吧?(生争相发言)
生:那次,同桌张平买了件羽绒服,可我穿的还是那件老棉袄。一到家,我便对妈妈说:“妈妈,给我买件羽绒服吧,看人家张平……”“是啊,是该买,”停了一会儿她又说,“可是,一件像样的羽绒服得200多块呢!”望着妈妈焦急的样子,再看着她满手的老茧,我不由后悔起来,忙说:“妈妈,我是说着玩的,其实,这棉袄不一样防寒吗!”妈妈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我抬头看时,她眼圈红了。(说到这儿,该生声音低了下来,显出难过的样子)
生:我也有这一段经历,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又饿又冷,放晚学回家经过一家烤鸭店门前时,只见店门口聚满了来买烤鸭的人,阵阵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一回到家,我便对妈妈说:“妈妈,烤鸭真香啊,烤鸭店门口聚满了来买烤鸭的人……”“是啊,烤鸭确实好吃,可你爸爸刚刚去世,我又下了岗,家里那点钱都是算着花的呀!”听了妈妈的话,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出来了,忙说:“妈妈,我跟你开玩笑的,其实,还是米饭最养人。”妈妈听了我的话,默默地低下了头,喃喃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小朋友。”(教室里顿时寂然无声,大家若有所思)
师:同学们都谈得不错,那我们就带着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把这段话读一下。(生自由练读)
【研讨】
上述案例,教师先通过展示自身情感,接着随情发问“你们生活中可能也有类似的事吧”,让同学畅谈内心感受,不只拨动了同学的情感琴弦,更使丰富的生活一下子化作了同学精彩的回忆。这些回忆自然率直,无矫揉造作,更无虚伪奉迎,完全是同学本真人性的流露。以此“人性”为载体,同学很顺利地进入文中情境,达到了朗读的理想境界。
二、随性提问,让课堂充盈着灵智
【缘启】
人乃万物之灵,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便是人的思维、人的智慧、人的发明力。教学过程中当同学的思维、智慧、发明力三元归一,并高度融合,达至和谐完美之时,同学的个性之芒将会四射,同学将会全身心地沉溺到由语言和精神交织构筑的生命课堂形态内,任生命活力尽情舒展。随性提问,就是教师紧紧依据同学的个性特点,把同学独特的思维、智慧、发明力当作一种精妙的课程资源来开发的教学方式。此方式服膺于同学的天性引导而“纵容”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使同学成为拒绝盲从“大众”和权威的独立体,以和不轻信于精神掠夺者的领唱而秉持着独立考虑与判断的操守者。
【案例】
《孔子游春》(苏教版第十二册)一课教完后,为让同学交流学习感受,一教师是这样提问并引导的:
师:一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达尔文语)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生命个体。正是这千异万迥、千姿百态的生命个体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妩媚纷呈。人类大社会,课堂小社会。相信大家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获得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此时此刻,你们能将内心的想法与大家交流吗?你有一种见解,我有一种见解,让我们敞开心扉,让见解相互碰撞,一定会收获无限的美丽。
生1:孔子是一位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河边;不用课本,用流水;不硬性灌输,而是借物喻理。
师:(连竖大拇指)说得真好!请再说一遍,我将仔细聆听!
生1:(这一遍,更加激情满怀)孔子是一位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河边;不用课本,用流水;不硬性灌输,而是借物喻理。
生2:(迫不和待地)老师,我的感受还要比他深刻。
师:(连声地)好,请你畅谈感受。
生2:孔子确实非同寻常。他首先认为泗水河边美丽的自然风光是弟子学习的极好资源,是学习的理想场所;接着,他便将弟子带进自然,融入到这资源中,让弟子们广泛地接触,尽情地拥抱河水,体验在实践中升华,情感在感悟中沸腾,弟子们在感叹老师确实超乎常人的同时,知识也化为汩汩清流驻扎进他们的心田。为此,我建议我们的老师也要敢于、善于将我们从狭小的课堂时空中解放出来,积极投身于“蓝天下的社会大课堂”,让我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师:(激动地)我应该向孔子学习!同时更应该向你们学习,因为你们小小年纪就拥有了非常先进的教学理念!假如将来你们选择了教师这行业,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成为好教师,甚至超越孔子!(掌声四起)
生3:我认为孔子的教学理念值得商讨!
师:(一愣,踌躇半晌)请说说你的看法。
生3:俗话说得好“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好的读书时期,孔子不让弟子们在教室里安心读书,却偏偏要跑到泗水河边玩山游水,这不是白白浪费大好光阴吗?
师:好!你敢于挑战权威,不人云亦云,勇气可嘉,真是佩服!(掌声再起)
【研讨】
上述案例中,同学独特的见解与富有个性的语言实为思维和灵智的全美结合体。个性因语言而彰显淋漓,语言因个性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机械文字组合,而变成一个个跃动着的生命之符。我们既要佩服同学“在千百万人中间,有一个人站出来”的勇气,也要瞩目教师随性提问的机智以和容忍异端的胆识。教师的随性提问,让同学的表示欲望涨至空前,“我的感受比他还要深刻”,“我认为孔子的教学理念值得商讨”。这是同学在与生、师交流间,在对文本的批判中绽放出来的灵智火花,这些火花没有一个不刻录着生命生长的痕迹。
三、随势提问,让课堂弥漫着知识
【缘启】
课堂教学应如人之水上行舟,时而险阻,时而通畅;时而停滞不前,时而激流勇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能顺势抓住课堂教学中不时出现的诸多不定因素,通过随势提问予以调控,变劣势为优势,引导同学走出“柳暗”,迎来“花明”,让同学的生命活力处于极端亢奋状态,在弥漫着馨香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案例】
一教师在《小猫种鱼》(苏教版第二册)教学渐近尾声时,用屏幕投射着一组巩固题后,是这样提问和引导的:
师:(手指巩固题)同学们,咱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用“种”字扩词并说句话。(生异常兴奋,高举如林的小手,说得清晰、流畅,童声、童趣、童稚充满着整个课堂。)
生:农民伯伯在田野里种花生。
生:妈妈在山坡上种玉米。
师:同学们学得真好,掌握得真牢固!(正准备下课,冷不防,教室后面冒出了一个声音——)
生:老师,可不可以说种太阳?(闻听此言,小朋友们哄堂大笑)
师:嘘——(师轻抚小男孩的面颊)你这个“种”字的意义与前面小朋友所讲的“种”字是有区别的。但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满怀信心地)不是有一首歌叫《种太阳》吗?
师:没错,想得多好!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唱出来好吗?
生:(齐)好!
(在同学们和老师的拍手应和声中,小男孩边跳边唱: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歌舞结束,教室里恢复了平静。)
师:还有谁有独特的想法?
生:毛主席在井冈山种下了革命的火种!(一个摇动羊角辫的小女孩神气十足地站起来说)
师:太棒了!你这个“种”字在前面的“种”字上又有了拓展。(老师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猛地转过身来把这个一鸣惊人的句子写在黑板上,并在下面打了个破折号,又署上她的名字)你是怎么想到这句话的?
生:我听我爸爸说的。
师:你和你爸爸都很了不起!想听听这里面的故事吗?
生:想!
师:(兴奋地)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在井冈山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革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程,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命摇篮”的盛誉。红军在这里制订了第一部革命土地法,创立了第一所红军医院,兴办了第一所红色军事院校,兴办了第一个红色兵工厂,设立了第一个红色贸易部门,兴建了第一个红色造币厂,第一次在军队中实行民主制等等。井冈山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巍巍井冈,令人神往,供人瞻仰。
小朋友们似懂非懂,但在老师激昂的情绪感染下,都陶醉地笑了,那笑,犹如一朵朵绚烂的鲜花,开在每个人的脸上,开到每个人的心里。
【研讨】
上述案例中,同学漫不经心随口说的一句话“老师,可不可以说种太阳”,成为了教师顺势提问的契点,在教师的尊重与关扶下,课堂教学渐入佳境,“还有谁有独特的想法”,更是在同学高涨的兴头上狠烧了一把烈火,课堂教学又入妙境,课堂中滋生出的无穷知识变成了震慑人心的巨大生命力,不时激荡着同学的心扉,浸染着同学的灵魂,锻炼着同学的品格。如此课堂,同学常被一种莫名的快感与幸福侵袭着,并促使求知欲望快速膨胀,成为驱动语言与生命意识快捷同构的强大动力。
四、随误提问,让课堂洋溢着激情
【缘启】
课堂教学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更不可能是完全依据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流程顺利滑行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甚至是错误。随误提问,就是教师依据同学存在着的错误,将错误当作一种有效的课程资源来生发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提问,能促使同学在辨中求思,在思中求悟,进而觉醒生命意识。
【案例】
一教师在教学《一株紫丁香》(苏教版第三册)一文,指导时作了如下提问引导,请看教学片段:
(教师在引导同学回忆并再现了老师对同学学习、生活等方面关爱的一系列感人的事例后,进行诗歌第四段的朗读指导)
师:你能将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示出来吗?
生1:(饱含深情地)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生将最后一行中的“你”读成了“您”)
师:读得怎么样?请给自身一个评价。
生1:……一般化。
师:哦?就是说还可以读得更好啰?(然后面向大家)大家有没有仔细听,他刚才的朗读有没有改字?
生2:他把课文中“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的“你”读成了“您”。
师:(转向生1)你是不小心读成“您”的,还是故意读成“您”的呢?
生1:(自豪地)故意的。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故意把“你”读成了“您”。那么你们认为他这样读好还是不好?
生:(大局部)不好。
师:仔细想一想……
(一局部同学在轻轻地说“好的”。此时老师走近刚才朗读的同学)
师:你说呢?
生1:我觉得是好的,因为用了“您”对老师更尊敬!这样更能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呀!
师:你对课文能有自身独特的理解和表达,这一点很好!同学们,请大家依照你们的理解好好读一读这一段吧!
(同学非常兴奋,又很投入地读了起来,有读“你”的,也有读“您”的,但所有的同学都非常投入)
【研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9:06:00 | 只看该作者

上述案例情趣盎然、机智横生,同学故意将“你”读成“您”,实际上,那是同学出自内心的对老师尊敬感激之情的真实、自然流露。从“读正确”的角度看,同学确实读错了,但老师没有责备,而是顺误而问,引导同学辨一辨这样读好还是不好,说说理由,极为巧妙地把这一课堂上看似不和谐、不起眼的环节转化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和契机。在老师的一句鼓励话语“这一点很好”中,同学的成绩感得到了充沛的满足。正是随同着这一成绩感,同学的生命得到了提升,一种凌驾于生命之上的精神活力得到了尽情释放,并演化出令人感动的课堂。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穿透同学心灵,实则折射着课堂教学中应充沛关注同学生命存在的理念。只有高度关照同学的生命,同学才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同学,课堂也才干真正成为同学游历人生的一段重要驿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8: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