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琴师俞伯牙坐在深山之中,望着眼前的高山流水,心里一阵激动,不禁拨起了琴弦。
月色凄然,衣袂飘然,只影寂然,琴声悠然。一位樵夫循声而来。伯牙弹琴时想着高山,琴声庄重浑厚,樵夫一听,他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座高山,那磅礴峻拔,是泰山。情不自禁地称赞:“妙啊!高峻如泰山!”伯牙赞许地望着樵夫继续弹琴,心里想着流水。那粗犷的音韵,使樵夫好像看到了一条大江,水势澎湃,奔腾不息,真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樵夫又道:“太好了,浩浩荡荡如同江河!”伯牙无论想什么,这位樵夫都能听出来。
伯牙心中一喜,猛地起身握住樵夫的手,连声道:“知音啊,知音!我寻觅多年的知音啊!敢问您尊姓大名?”樵夫道:“我叫钟子期。”伯牙和子期惺惺相惜,两人约定明年八月十五此处再见。
光阴飞逝,转眼到了来年中秋。伯牙抱着琴来到约定的地点。可接连等了两天,钟子期都没来。伯牙见山边好像多了一座新坟,心知不妙,拦下一位路过的老人问:“老人家,您知道钟子期先生住在哪吗?”老者叹气:“钟子期啊,他三天前暴病身亡,死前还叮嘱我们把他葬在这儿。”他指着山边那座坟,“说中秋那天要听一个叫俞伯牙的弹琴…….”
伯牙呆住了,许久,他走到坟前,为知音弹了一首又一首……直到夜幕低垂,伯牙终于忍不住,仰天嚎啕……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子期啊,我此生再也遇不到知音了。你可知我此时的伤痛,此时的彷徨?接着,他慢慢走到江边,琴,缓缓摔下……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