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 在区角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08:3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这一领域中指出:“教师要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呢?我觉得区角游戏是很不错的载体。
一、创设有利环境,萌发合作意识。
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营造合作的环境,使幼儿身处其中,受其熏陶,感受到合作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首先,丰富的物质环境能够发挥出较强的教育功能,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班的区角游戏形式丰富,有点心店、理发店、平南医院、小舞台、公共巴士等,这些游戏都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空间和机会。同时,老师有目的地在游戏中设置一定的难度,让孩子产生合作的需求,毕竟如果一种游戏一人无法完成,那么合作就更顺理成章。例如,我在平南医院设立了一个“急救室”,当“急诊病人”送到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必须进行集中抢救,以确保“急诊病人”脱离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合作行为就显得非常自然。
当然,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对幼儿合作意识的萌发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里的心理环境主要指良好的师幼关系和友好的同伴关系。
教师是是孩子的朋友,在游戏中要尊重孩子的游戏权利,让孩子在游戏时充分体现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才能达到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内化。
同伴之间也应该做到和睦相处,才能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这里也涉及到幼儿道德品质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已经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独生子女了,他们本身就是由独生子女的父母教育出来的独生子女,在道德教育上受到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有的幼儿根本就是“目中无人”,自己就是一切,这样的孩子想要跟别人谈合作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在学会合作之前更应该学学如何与同伴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这是合作的奠基石。在幼儿开始玩之前,教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告诉他们要如何和别人相处,注意自己与同伴的说话语气,以及寻找同样的方式,要乐于与人合作等等,否则,你失去的不单单是一次机会,甚至会损失一个朋友。
有一次,我看到小舞台的孩子们都各管各的,一点气氛也没有。于是我走过去问原由。李钰盈撇着小嘴委屈地说:“今天我想当唱歌,可是,小倩也想当唱歌,昨天她已经唱过了!”小倩也是振振有词:“我的歌唱得好,应该由我来演唱,他们只能做别的。”她手中紧握着话筒,丝毫不让。于是我对她说:“虽然钰盈唱得没有你好,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应该多给她一些机会练习,她才会进步。而且,你唱得好可以在台下当评委老师,给小朋友的表演提些意见!”小倩一听她要当老师就乐了,于是演奏乐器的、表演者、评委老师情绪高涨地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节目。
可见幼儿享受合作的快乐,是幼儿萌发合作意识的基础。
二、掌握合作方法,树立幼儿自信心
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可以合作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可是许多幼儿在需要合作的时候却不会适时地去合作,或者知道要合作,却不知道该如何合作。所以教师平时要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的游戏动机和分析幼儿的行为水平,在幼儿需要支持和帮助的时候,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例如,在玩游戏前,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可以先和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在游戏中,如果遇到矛盾,要学会谦让、互助,尽量自己协商解决,遇到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别的途径解决。
教师作为游戏的支持者如何指导幼儿游戏也需要讲究技巧。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游戏,是一种最有效、最自然、幼儿最欢迎的指导方法。例如:在“我们的城市”这个主题里,我们的建构区搭建的上海这个城市。这们一个宏伟的工程,没有合作根本是不可能的,可是进行了好几天,我发现孩子们只是自顾自地搭着零零散散的房子。有一天早上,我听见李林皓边搭边说:“我今天要搭个东方明珠。”梁宇轩也不甘示弱:“我会搭国际会展中心。”过了一会儿我再过去,以旅游者的身份加入游戏:“哇,上海的陆家嘴真好看呀,可是我怎么没看见黄浦江呢?”于是孩子们就很快地搭起了一条长长的黄浦江。然后,教师启发幼儿想想陆家嘴还有哪些著名建筑,孩子们又动手搭起了金贸大厦、正大广场……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幅美妙的陆家嘴场景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他们一起欢呼,为自己的合作成果感到骄傲。
三、相辅相成,提高合作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经常会带动能力弱的幼儿,使游戏变得更加丰富孩子们就玩得更尽兴。例如我们班的李林皓、顾笑珂等孩子因为能力比较弱,选择的多是不需要和同伴交往合作的游戏内容,也很少主动参加到别人的游戏中。于是,在游戏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他们一起游戏。
开学初,我就开设了“游戏手拉手”活动:选出一些能力强的孩子帮带能力弱的幼儿共同进行游戏。比如像玩“娃娃家”时,林佳欣就带上顾笑珂,在游戏中,林佳欣和顾笑珂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顾笑珂便很自然地学习到许多经验技巧。
在能力强的幼儿的影响下,许多能力弱的幼儿渐渐变得活跃投入了。在需要协商时,他们也敢于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当他们的建议得到同伴认同时,他们就显得特别兴奋,从中他们进一步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和必要性。由于他们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游戏经验也不断丰富,就激发了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幼儿的合作行为更加自觉、稳固。
有一次在建构区里,几个男孩子们正在搭建城隍庙,他们还想到了城隍庙里有弯弯折折的桥,于是,一伙人都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拼塑配合拼起了九曲桥,后来加入的叶小倩看到拼塑玩具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玩,就和秦天成商量:“我能参加到你们的游戏中吗?”秦天成连忙说:“我们人数已经够了,你还是去其他的地方吧!”“但是我点心店的点心都已经卖出去了呀。”可这群小家伙谁也没有“批准”小倩进入这个组织。小倩一下子犯了难,我走过去,故意用夸大的语调发问:“你们的城隍庙这么壮观,如果装饰一下是不是会更漂亮呢?”“对呀,那要怎么装饰呢?”这时,一旁的小倩来了劲:“阁楼上可以挂上红灯笼,桥头可以披上彩带……”小倩可是我们班的美工好手呢!于是,她很自然地担任起了“装饰总工程师”。“城隍庙”显得更具风情了。
在本次游戏中,个别幼儿体现出不愿与他人合作的现象,其实也是孩子不太懂得如何取长补短,在某些程度上约束幼儿相互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于是,教师通过巧妙引导幼儿,不但让幼儿自然介入,还启发了幼儿更多的创造力。
四、制定适当的游戏规则,激发幼儿合作行为。
我们的教育意图是要体现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但是我们经常发现幼儿在活动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是自身无法解决的,那么就会导致活动无法顺利进行,活动的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所以,对幼儿的行为教师应当在积极引导的基础上有所约束和管教,为幼儿制定一些适当的活动规则。
其实,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与幼儿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表明大班的幼儿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他们总是以自己的经验来辨别是非,经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于是,经常与其他幼儿产生矛盾。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人数越多,发生分歧的机会就越多,而合适、明确的游戏规则,能成为幼儿自觉遵守、友好交往的工具。
我认为规则的制定必须具备可操作性。活动规则既然是由实际问题应运而生,就要服务于实际问题。如我们班开展角色游戏时,“娃娃家”“点心店”经常门庭若市,而“美容院”“小医院”却门可罗雀,导致诸多角色游戏难以正常开展。这时,我会及时组织幼儿就此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找出影响活动正常开展的原因,共同商定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限定每个区域活动参加的最多人数,角色要轮流扮演,参加区域活动的小朋友最好有始有终等等。采用这种由幼儿参与制定的区域活动规则,幼儿容易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使自由和秩序得到良好的体现。另外,由于幼儿的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在不同情况下需要产生相适应的准则加以引导,所以,活动规则往往要在活动中逐步修改,逐步完善。
  为了让幼儿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我主张制定规则时以幼儿为主,老师为辅。在每一次的游戏遇到障碍时,或者评析游戏时,我们都让孩子说说哪些游戏进行得好,哪些游戏进行得不顺利,原因在哪里?可以设置哪些新规则,哪些规则需要更改。
我们在游戏实践中观察到的两个实例,能够说明这个道理。
案例1.无规则的“保龄球馆”
“保龄球馆”是我们班孩子非常喜欢的游戏。刚开始,很多孩子都涌到这个区角里,有的幼儿直接拿着球玩,把它放在斜坡上滚来滚去,有的幼儿把“保龄球”当成滚筒,玩的好的幼儿也就是拿着球乱扔,至于记录本更是无人问津,一小段时间后,孩子们便没了兴趣。
案例2.规则指导下的“保龄球馆”
在与幼儿商讨后,我们制定了“保龄球馆”的规则:每次进入“保龄球馆”的人数不能超过三个,一个幼儿击球时,一个幼儿负责摆“保龄球”,一个幼儿负责记录,然后据此来分胜负。后来,这个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一个杂乱无章的区角成了一个有序的竞技游戏,孩子们更加乐此不疲。
指导自主游戏时,教师本着自主的原则,想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活动环境,但孩子在没有任何规则要求的游戏中,不但不能使游戏正常进行,而且还逐渐散失对游戏的乐趣。在与幼儿共同商定游戏规则后,孩子们的行为就接近了真实的保龄球馆游戏,孩子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所以这样的规则既有利于孩子的自主探索,而且还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效率,使幼儿的自主发展更加有保障。
规则制订出来后最重要的是按照规则去做,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会对幼儿形成相应的自我约束力,这样使幼儿的合作有一定的方向,也是对孩子一种做人准则的培养。例如在银行,幼儿为了谁当柜员产生了争执,两个人拿着装“钞票”的框,互不相让,教师便以顾客的身份来到银行,大惊失色:“如果警察来还以为你们在抢银行呢,都要抓到警察局去的。”两个孩子都不知所措,我请他们想一想银行里有哪些工作人员,然后再告诉孩子每个岗位有什么意义,如果能轮流玩,互相合作,肯定会让银行的工作进行得更好。之后,教师还经常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对于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监督。
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的合作行为,教师每次开展游戏都要认真观察,至始至终地执行穿上规则,不断进行强化,以自身的严谨和踏实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合作态度。
一次玩区角时,我们班的程翔选择了“小舞台”。这个小家伙平时脾气就不是太好,非常任性。因为,活动室的场地有限,我们的每个区角都相邻很近,每个游戏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可是,这个程翔一到“小舞台”,就拿要小鼓没命地敲,本来,这个“小舞台”的和谐乐意和其他游戏相得益彰,如今却成了噪音,于是,孩子们起而攻之,我不得不让程翔到旁边“休息”。
想不到程翔死活不肯离开,竟趴在地上耍起赖来,很多孩子都放下玩具过来围观,怎么办呢?
我想:如果这样听任程翔的作为,肯定会破坏了更多的规则,关键时刻这种原则是不能放弃的。于是我对他说:“老师请你暂时退出‘小舞台’,是让你学学别的小朋友是如何和别人合作的,如果你认为这种方式能够让你学会和小朋友合作,我是不反对的。”,然后,我参加到了“小舞台”,以夸张的声音和动作来配合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我发现程翔用余光瞄了我好几次,看我没有再搭理他,自觉没趣就起来了。我像没发生这事似的,很自然地请他回到位置上,然后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和小朋友的拍子应和,和谐的旋律又在班上回旋。
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耐心地和他分析整个事件中他的所作所为,找出了程翔小朋友错误的地方,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表扬他的知错能改,最终他觉得集体的规则还是要遵守的,这样才能和小朋友玩得更开心。
其实,我们许多这个孩子在家里一定经常以各种耍赖的方式要挟家人,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许多家长为了省心,通常都选择退却和忍让,继续纵容孩子的任性,但是如果在一个大集体中这样做,只会让其他孩子对老师失去信任,也可能引发更多孩子的“效仿”,随意破坏游戏规则。老师只有坚持原则才能使幼儿信服,让孩子明白在集体中人人平等,才能保证幼儿的合作有个良好的平台。
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强化已经形成的游戏规则,如在游戏评价的时候表扬和奖励合作好的幼儿等方式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五、注重正面评价,强化合作意愿
正面的评价,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合作热情,强化幼儿合作意愿。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强化其合作意识。如果教师经常用肯定的口吻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加以鼓励,幼儿就会从成人的肯定和关注中获得自信,也能确保他们对合作保持长久的兴趣。
我班一直坚持开展“玩具大家玩活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然后鼓励幼儿将自己与人分享的愉快心情表达出来,我发现老师的一次亲切微笑、温情抚摸或一句首肯的话都会让幼儿觉得特别开心,这样又一次激发了幼儿再次合作的强烈愿望。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合作或者合作失败的情况时,我会组织幼儿进行反思,找出失败的原因,如果幼儿在吸取教训后能够获得成功,那么我又会及时进行表扬。
有一次我发现“点心店”特别冷清,一个客人也没有,孩子们也显得特别沮丧,于是,我便以点心店老板的身份进行工作视查,就目前的状况开了个会议。会上,我请小朋友说说怎样才能让“点心店”的生意好起来,孩子们提出了许多好主意:“我们的点心应该装饰上美丽的图案。”“可以在店门口挂一张颜色鲜艳的广告来吸引客人。”“我们服务员的笑容应该更热情一点,像这样!”……然后我抛出了一句:“你们本来都想得到的,为什么刚才不懂得要这样做呢?因为浪费了时间,点心店要少做很多生意,亏了许多钱,真可惜呀!”这样一点拨,孩子们意识到了要想让游戏进行得更精彩,就必须相互协商、合作。果然,第二天,我请他们再玩“点心店”的游戏,他们就显得得心应手,顾客也是应接不暇。然后,我再请全班孩子来发现他们成功的秘密,这样一来,不但玩游戏的孩子体验到了成就感,其他孩子也无形中学到了这门有用的“生意经“。
另外,展示幼儿的合作成果也是强化幼儿合作行为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的合作成果包括好的合作行为和合作作品。
在游戏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时刻捕捉孩子的闪光点,有点滴进步便及时鼓励,深化合作精神。我们布置了一个“合作真开心”专栏。里面收集了幼儿专心致志的合作照片,前面摆了个桌子,专门摆放孩子们的合作作品。由于这个专栏就靠近门口,所以每次家长接送孩子时都会不经意多看两眼,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的照片和作品就显得特别兴奋。于是家长在私底下也较起真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作品展示,家长对幼儿合作精神的重视也在无意中得到了培养。
自从进行了“在区角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研究”,我发现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对其人际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首先,孩子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因为要和同伴配合,所以他们在分析问题时能够多角度进行思考,他们在活动中共同发现、共同发展,这种成就和快乐感是独自游戏难以达到的;为了达到更好的合作状态,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了用协商的语气与同伴进行沟通:“你觉得这样好吗?”“你说说看怎么办?”“你能帮我的忙吗?”……这些良好的习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在游戏中更懂得如何去处理矛盾、解决纠纷,自然,游戏的气氛也更融洽。而且,由于合作的需要,幼儿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伙伴关系,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日益密切。幼儿在合作中与同伴产生积极互动的,幼儿之间的合作会带来良性循环:需要合作——寻求帮助——合作成功——增进友情——再次合作。这既巩固、强化了幼儿的合作行为,又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快乐的意识和习惯。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同伴共同合作与分享快乐感觉!
其次,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孩子更具有自信心。随着活动中幼儿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更好地与同伴共同克服困难,成功体验也越来越多,这无疑对孩子的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自信的孩子更加大方宽容,这样就让孩子间的交往更顺畅,进一步提升幼儿间的交往质量。
对于,整个班级而言,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也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幼儿在活动中要与同伴友好地玩就必须克服困难,使己的行为适应活动规则,如在玩建构游戏时,幼儿们本来玩的时候都各管各的,后来,我请每个幼儿搭一个建筑物,最后拼成一个陆家嘴,这种有共同目标的游戏活动,比较容易使幼儿达成良好的合作。
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成功和失败都共同分享或承担,活动的目标就是就会以集体为出发点,对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是很有成效的。例如,以前在老师组织游戏评析活动时,孩子们经常用“我的”为开头来阐述自己的理由,现在他们学会以“我们”为开头来评议他们的合作项目,还能根据每个合作伙伴的行为来分析游戏的结果,真的很不容易。
俗语说:抱伙成团。这些小小的合作形成了我们班的合作大集体,如今我们班的凝聚力更强了,这一切与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是紧密相关的。
同时,这次研究,让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培养孩子合作精神”的重要意义,除了在游戏中继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我们还在一日活动的许多环节渗透这种合作意识。
另外,我们积极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改变了家长的育儿观,鼓励家长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庭环境,支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与分享行为。同时,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家庭与家庭的联结,不断丰富幼儿的合作机会,使幼儿的合作范围更广泛。
大部分家长也明显感受到合作教育在孩子身上引发的变化,例如,孩子慢慢得学会做家务、主动关心家人和身边的人、会更客观地评价人和事……
我想,我们在研究中本着良好的意愿,不断地摸索探索,即使是幼儿点滴的进步,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对于孩子的积极进展,我们的促进并不应该止于幼儿园,而是要关注孩子的一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6: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