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第五单元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根据孩子们课前的阅读情况,我布置了学生“走近鲁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关于鲁迅的一些资料以及信息,如鲁迅生平、时代背景、鲁迅作品以及关于鲁迅的故事等,在进行《走进鲁迅》班级读书交流活动中,我成功地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删繁就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解读鲁迅,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单元训练重点,主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阅读,感悟并交流心目中的鲁迅人物形象。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选择了一学生课前写的小诗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读出这首诗时,我让他们猜一猜此诗出自谁的手笔,孩子们都猜测是我们班小才女车妍美之作。听说是车妍美的佳作时,学生眼里流露出无比羡慕和赞赏的神情,他们明白:只要用心走近作品和人物,用心阅读,就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时,向他们揭示课题,水到渠成。
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让学生先从整体感知鲁迅,说说课前从哪些方面了解了鲁迅,要求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既了解了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又为下一个作品 交流环节进行了铺垫。“品位鲁迅”这一环节,落实了教学重难点,感知人物形象,恰当的阅读方法是理解文本,感知鲁迅人物的一个关键点,我觉得课堂上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2、因文施教,阅读方法指导到位。
阅读方法种类繁多,但孩子们要想读懂鲁迅的作品,没有一定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是缺乏效果的。课前需要阅读方法的提示,如你阅读鲁迅作品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方法?让学生联系单元学过的方法,进行回顾,再运用,我及时进行概括,总结了7种阅读方法。同时提醒学生:要想走近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可以要采用这些有效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联系整部作品或上下文、揣摩文章有深刻含义的语段。并将这几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再让学生利用这几种方法进行再次阅读、汇报、交流,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折射在课堂是精彩纷呈的。
3、评价点拨,学生表达个性鲜明。
不管怎样精彩的课堂,都应该是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这节课上,我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还给学生表达和学习的权利。孩子们不同层次的交流,我都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适时进行评价。如“你理解得很透彻”“你具有鲁迅先生一样敏锐的洞察力”“,在你的描述下,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中年闰土发福的脸庞”等等等等。
但这节课也有遗憾的地方,因为学生表达意犹未尽,另外,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领会课堂上的读书方法并运用于阅读中,还有待进一步检查并落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