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优秀教案3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2: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1
一、谈话交流
  1、还记得我们五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吗?《杨氏之子》学的时候困难吗?看来只要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就能学得轻松。那应该怎么去学习文言文呢?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图片,师介绍人物,板书:
    
伯牙子期
 
    (一个衣着华丽、羽扇纶巾。这是当时晋国达官贵人的打扮。他就是当时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 。一个青布包头、两截布衣。这是当时楚国平民百姓的装扮,他就是楚国的樵夫──钟子期 。)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伯牙和子期之间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
    板书:
   
25、伯牙绝弦
 
    指名读课题。正音。
    理解“绝”的意思(断绝),那“绝弦”是什么意思?
    (伯牙终身不再弹琴,彻底放弃弹琴。)
    (两个人再也不来往了,称为绝交;作家再也不写东西了,称为封笔;电影演员在也不演电影了,称为息影;我们可以用同义词来理解词语,这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2、质疑:
    为什么要绝弦?
  3、自由读课文,考虑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问生感受。教师范读。带同学一句一句读。
    指名读。
    (其他人注意听,这篇文言文中有两个语气词,看他读准字音了没?)
    “兮哉”是语气词,用现代话来说就是──
    (指名说。)
    语气词要延长停顿一下,这样才有一咏三叹的感觉。
    同学读、女生读、男生读、指名再读。
    (最后一句能否处置好停顿?)
  5、最后一句特长,那该怎么停顿?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读、生读、齐读。
    我们读书时应该音停意不时,这样读起来味道就更足了。
  6、有时,单独的一个字也有含义。我们可以通过注释去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课文给的注释,还有一些词该怎么理解?请大家读第一句,看看还有哪个词不懂?“善”读读第二句,有不明白的吗?都明白了,那就带着你的理解来断句朗读。
  7、你能把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
    知音是什么意思?
    (互相了解,心意相通的人叫知音。)
    伯牙和子期究竟是什么人呢?
    (出示表格。)
    讲解。
    那么是什么让这两个身份地位相差如此大的人走到了一起,并成为知音?琴真是千里知音一琴牵。伯牙会──,子期会──
    课文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指导朗读
  8、课文从哪些句子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的?
  9、能不能用自身的话来说一说:
    《列子汤问》有记载:伯牙会焚上一炉香,席地而坐摇琴弦。
    你们当一回子期,来听一回伯牙的琴声。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朗读。跟着伯牙的琴声来到高高的泰山上,你看到了什么?你会怎样赞叹?伯牙的思绪又飞到了江边,你又看到了什么?所以你是这样赞叹的!
 10、刚才听到的曲子就是《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传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课件资料。)
三、理解巩固
  1、伯牙的琴声中,除了她娴熟的技巧之外,还有什么?
    (情操、心胸、心声、感受。)
    当伯牙弹琴时,有人理解他广阔的心胸吗?
    当伯牙将自身的心声融于乐曲中时,有人明白他的心声吗?
    当伯牙把自身的情操和感受都化为美妙的音乐时,可有人明白?
    (没有人明白。只有谁明白?──子期)
  2、伯牙是当年晋国的大乐曲家,他的思绪很多很多。他把全部的情感都通过它的琴声来昭告世人。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去表示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杨柳、春雨、云雾、炊烟……)
    当伯牙所念(春花)时,子期必得──(春花)当伯牙所念(夏雨)时,子期必得──(夏雨)当伯牙所念(秋霜)时,子期必得──(秋霜)当伯牙所念(冬雪)时,子期必得──(冬雪)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引导同学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不论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朗诵。男生读写伯牙的句子,女生读写子期的句子。
    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当伯牙听见他人那些不着边沿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身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4、短暂的相遇让两人成为知音。之后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两人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见。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见面的日子,却传来子期已经去世的消息。读课文的句子。
    此时,他说这些,做这些时心情是怎样的?
    (悲哀欲绝。)
    再朗读。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接受。
    真是: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读
    世间只有子期能听得懂自身的音乐了,然而他已先我而去。想到自身又将孤独苦闷,不有悲从心来。高山流水俞伯牙,瑶琴知音钟子期。──读
    伯牙的满腹思绪还会有谁能知晓?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读
  5、读到着,你知道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身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同学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所以,伯牙悲哀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6、凄美动人的一段情,演化为中华民族知音故事的楷模,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规范,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让我们在《高山流水》的乐曲声中一起去领略他们之间心灵相同的情谊吧!朗读全文。
  7、总结:
    后人经常用“高山流水”来表示乐曲的美妙或知音难觅。虽然我们不需要像伯牙一样摔琴,但却让我们知道了如何了解朋友、珍惜友情。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琴
          伯牙 情 子期
             知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2:49:00 | 只看该作者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本班同学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了解祖国悠久绚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同学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身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同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具】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周华建的《朋友》。)
  上课伊始,同学们听到一首歌,细心的同学一定听到了,这首歌所唱的内容。谁能说说(指名回答)对了,关于朋友的。是啊,朋友之间的那份真情,令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所赞颂。唐代大诗人高适写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颂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这个故事只有77个字来讲述,但它却千古流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有时我们也把文言文称为古文。这是继《杨氏之子》后,我们学习的第二篇古文。希望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更加喜欢古文,更加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现在先读一读这个小故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伯牙绝弦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3、齐读课文。要注意刚才提到的几个字,注意停顿和节奏。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在兮和若后边停顿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们读的都不一样。师范读,同学跟着读。)
  5、小结:
    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假如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
    (出示课件。)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1、理解课题:
   ⑴ 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总结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以和不能机械的翻译应该学会变通。)
   ⑵ 伯牙为谁而绝弦?
     板书:
   
钟子期、俞伯牙
 
     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同学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
    (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同学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同学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
    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同学展开联想:
    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他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外表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达……)
    说话练习:
    假如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溢希望、欣慰……)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同学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
    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总结:
    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
    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
    (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只能表示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示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同学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同学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同学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身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身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身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誉)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誉呢?
    (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假如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身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身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一起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倒霉去世。出示句子: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同学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同学感悟:
    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示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身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身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同学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同学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同学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六、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    所念绝弦
              (知音)
         钟子期善听    必得之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4: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