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西南大学暑期英语培训班学习总结
杨雪雁
2015年8月4号,来自东方五所高中学校的37位英语老师踏上了前往重庆西南大学的学习之旅。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对接下来将要度过的十多天培训满怀期待。很荣幸自己能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
刚下飞机,迎面袭来的热浪,让大家不时感叹重庆的“热情”,但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闷热。而初到西大的一场大雨,将一身的疲倦伴随热气一并洗去,只剩下满园的清凉。而接下来这十几天的课程安排,可以说让我从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经验上都有很大的收获,概括来说有以下的优点:
首先,主题明确,致力于专业提升。课程设置上,将高中英语课程下的听说读写课都涵盖其中,并且都侧重于新课程标准在这些课堂中的实际运用。例如,第一天的第一堂课,由重庆渝中区教研员叶晓棠老师讲授,这位漂亮的重庆英语教研员,用生动的课堂实例展示,为大家呈现了新课标是如何运用于实际课堂的听说、读写教学过程当中的,并用这些例课向大家阐明新课标真正的内涵。下午的褚修伟老师,则用自己在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来介绍自己对于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通过他们的讲座,《新课程标准》中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理念原则,在我脑海中慢慢有了可以触摸的框架。而杨晓钰教授的课程,更加直观的将新课标、课程教学和我们所有教师最关注的高考挂钩,并用他们自己设计的教材来解释教材背后体现的课标精神,这让我对新课标的认识更近了一步。之后再去听那些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词汇课,听说课,不再是陌生模糊的感觉,而变得明确具体。
其次,讲练结合,在实践中运用。这次培训,从课程上看既有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课堂教学观摩的实践;既涵盖了名家讲师的知识传授,也涉及了学员间的探讨交流。这样的安排让大家不仅有理论的学习,更有实践的机会和将理论内化,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第三,以生为本,身心健康发展。这次的课程安排,除了大量的专业英语教学课程的学习,还涉及了教师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例如,由文学院教师李达武老师带来的讲座——《快乐国学与师德师风建设》,如同一场音乐的盛典,让我感受着生活的美好,聆听着教师的快乐。她用国学中的那些故事,从三个不同的层面为我们解释了“知音”这个词背后所体现的人生哲理。而李老师这堂课最大的两个亮点:一是她用歌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古诗词,而歌声更是传达了她从教的快乐和对待人生的豁达,这让我钦佩不已;二是她用自己的人生去应证了自己对于“知音”的理解,并将其运用于教师这个职业,66岁的她,虽然也有这个年纪身体上的病痛,却没有这个年龄精神上的衰竭,她用饱满的热情和对教学的热爱,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折服,这让我自己重拾起刚入教师行业时的宣言,并决心坚持实践。除李达武老师外,“变态”心理学导师 用他幽默的言语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加实践经验,告诉大家预防心理疾病的重要性;钱金涛老师则更加直接地强调身体健康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既向大家传授他的“养身秘籍”,更是告诉我们无论是教学,班级管理还是家庭教育,要把我事务的本质,从更高的角度去理性对待问题。
通过这十多天的学习,相信每位参加培训的老师都有收获,而我回顾这十多天的课程,每位老师的授课内容和讲课方式都有其特色,都展示他的个人魅力,总结这十多天的学习所得,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第一,教学理念的改变。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个人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学理念的改变,特别是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有所改变。原来对于“以学生为中心”“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等理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不知该如何与实际的教学相结合。同样的曾经对于“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认为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其实这些理解都是存在偏颇的。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是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掌握,而不是只有表面的热闹,教学内容的安排也要以学生的水平作为衡量标准进行选择,课业的学习检测也要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进度。无论是理论功底深厚的杨晓钰教授,黄宇老师,邓晓芳老师,还是实践经验丰富的叶晓棠老师,宋屹东老师,王文姝老师,他们的英语课堂教学都强调对于新课标实实在在的运用和实施。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慢慢去实践这一理念。
第二,教学和管理方法的更新。通过学习,不光重新加深了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老师们展示的优秀课案也让我了解了许多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活动设计,而这些课案中对于教材的处理也具有独特性,这让我对课程设计和备课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通过一些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分享班级管理经验,让我对于班级管理建设和师生关系有了重新的认识,相信会让我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发挥得更好。同样,我也要学会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探寻合适的方法。
第三,教学热情重新点燃。给我们进行教学的十几位老师,有英语专业的,有其他学科的;有从事高等教育的,也有进行高中教育的;有教学岗位的,也有管理岗位的。但无论是哪一位老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们在谈吐中流露的是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科发展的投入,对学校发展的关心,而他们的这些情感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让我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了新的热情,相信我会比从前更加投入于教学之中。
课程的学习虽已结束,但学习本身应该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对于从事授课解惑的老师而言应该是更为重要的。我想这次学习交给我的不只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让我接触到了那种不断追求知识的态度,和在实践中尝试运用知识的能力。除了学有所获,更应学有所用。感谢为这次培训辛苦付出的所有人,才能够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