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节有感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7:1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开学季,也即将迎来有一个教师节了。感慨自己不知不觉已经从教二十余年的同时,真的也特别想回味自己的教育生涯,也细细地咀嚼那份幸福。我知道,这幸福的滋味全都来自于:爱!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侯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已经传唱了将近二十个年头,小时侯听到它,我觉得很美;现在听到它,我觉得真自豪!——的确,“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发展。”正是有无数平凡的教师甘为人梯,才将文明的火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小时候,我最敬佩的人是老师,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年前,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从那一刻起,我真正领略到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崇高和为人师表的无比自豪。我带着一颗赤诚的心踏上了工作岗位,来到了这美丽的校园净土,在这个全新的环境里,又一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师身上那独有的魅力!

   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走进课堂,感觉一切都是那样美好。然而,醉酒方知酒味浓,为师才知为师难啊!才几天工夫,我先前良好的自我感觉就一扫而空,面对一大群麻雀似的孩子们,我才真正意识到教师职业是何等的艰辛和琐碎,三尺讲台站上去容易,要站好可真难啊!前辈们对我说:“教师的工作是细致的,繁琐的,有时甚至很苦很累,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师干的活就是良心活!”于是我听取了前辈们语重心长的话语,我用我的诚挚之心,真挚之情,去换取孩子们纯真的童心。我总是很用功的备课,热情百倍的授课,就像朗诵一首舒缓的抒情的小诗而首先陶醉的往往是自己。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我们最应该首先做到的就是学会微笑。善于使用微笑,是一种智慧,会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微笑中,我们融入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心中,老师的微笑就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是一种无私的爱。

当我们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时,微笑就为我们和孩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座情感交流、心灵感应的桥梁,这样的老师,孩子们怎能不喜欢呢?微笑是老师人格魅力、知识和能力的结晶。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微笑的背后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富的知识,诙谐的谈吐,端正的教学思想。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几十双水晶般清澈透明的眼睛,我们的微笑,已不仅仅是一种表情,它是一种爱,一种信任,是一种对活生生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它更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教育的最佳境界。老师们,微笑着走进课堂吧,那是你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也是你爱每位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让孩子们在微笑中生活,在微笑中学习,让我们真挚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还记得吗?在汶川大地震中,在众多教学楼倒塌的一瞬间,一个个平时默默无闻的老师,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些许的闪念,毅然决然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在什邡龙居小学的废墟中,一位年轻女教师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可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这位老师名叫向倩。在汶川县映秀镇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救援的群众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这位多才多艺的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他把一切都献给了学生,心中却唯独没有他自己。向倩、张米亚、杜正香、吴忠洪……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在生死关头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学生的壮举,有如最后一堂无声之课,展示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陶行之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世间最美情感,一个教师如果没有爱,那么他的教育也不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他所做的努力也将徒劳无功。我深深知道,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眼神,一种表情将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一生!所以,为师者,应有博大的爱,无私的爱。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8-23 15:02: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9: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