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悟文化传承的魅力 ——我喜欢的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7:0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年教师的成长多是在模仿中找到前进方向的,上班几年来,我有幸观摩过全国名师徐长青、田立莉、钱守旺、徐卫兵、席争光等名师指导的数学课。他们的课堂各有特色,现在就说说让我佩服的名师们。

        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徐长青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幽默诙谐课堂风格,配以他略带京腔的特色口音,说学逗唱的些许功力,加之课上不时爆出的经典语录,总是令人捧腹不已,上徐老师的课就像在听相声,让人回味无穷。就是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展开深入的数学思考、领略璀璨的数学文化。

1、 精湛的教学艺术

课前的交流中,徐老师在无形中就将数学的学习要求传达给学生:会听、会思。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徐老师说:“有时候也许只有你一个人举手,但它的价值或许更大”“放大你的声音,放大你的思考”。我也常常想提醒学生不要担心自己“势单力薄”,可每每一句“不要怕说错”总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我和学生都厌倦了。然而,徐老师却给学生独到的见解简介冠以“更大价值”的荣耀,有了这样的激励,试想哪个孩子不想成为这个“更大价值”想法的发现者呢?

上课了,徐老师化身魔术师,要变魔术了却发现还差个“托儿”,徐老师略施小计:他请来了小助手。有了小助手这个“托儿”,课堂上老师由于不熟悉学生而出现的无数个“你”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魔术的道具很简单,一张纸,“刺啦刺啦”两声,问题来了:“变成了几片?”学生的答案“4张”。这时,一个小男孩儿不乐意了“3张”。老师没有立即向学生展示答案,而是让小男孩儿拿了道具加以配音,向大家说明怎么撕出三张。不料,他将“刺啦”一声出来的两张纸叠在一起,再“刺啦”成了四张。老师迅速捕捉到孩子思维的难点“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别人是正确的”,孩子们听后大笑不已,台上的小男孩儿也乐了,可“问题在哪儿呢?”,他也犯了嘀咕。经过几次尝试,台上的孩子终于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他流畅的表示和清晰的演示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给出唯一答案,而是通过学生的尝试和操作,逐渐培养他们坚持自己想法和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老师揭示魔术的真相:是刚刚多种撕法中的一种。老师又取其中一片纸,“刺啦刺啦”是几片?学生猜是7片,教师展示。思考:怎么撕得?“照这样撕下去,能撕出2012片吗?”学生茫然了,老师站出来引导:“我们可以知难而退,退到事物的最本质处,退是为了进”。此时,教师已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的认知冲突被激发后,教师适时的退位并以此促进学生尽早入位。徐老师转身退出学生的视线,留下学生在广袤的思维世界里驰骋。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数学家波利亚的观点“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

2、  深厚的文化底蕴

        徐老师借华罗庚先生的名言:“当你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要学会知难而退。“退”就是换一种思考,“退”就是退而思进”引入解决问题的知难而退法。眼看问题解决了,未了,徐老师发问了:“学会了这个方法你要感谢谁?”“华罗庚”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道。“感谢谁?”有同学反应迅速 “感谢徐长青!”“差点没哭出来”徐老师又好气又好笑地答道“是啊,华罗庚先生不在了,还好徐长青还在,可以把华罗庚先生的方法教给大家。告诉你一个秘密,有一天徐老师也会不在,可幸好……”“还有我们在,”“你们会怎么做?”“我们会把知识传给我们的后代”。学生的回答响彻耳畔。

        我开始不断的思索,一节数学课的结束,学段学习的结束,甚至是学生学校学习的结束,我们要留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是一个题目的解答?是星罗棋布的知识点?还是高度概括的数学思想?不,都不是。我们不过是这历史接力赛中的一员,是这五千年璀璨文化的一个传承者,拿起了历史的接力棒,接受这千年积淀的浸润,并将这厚重文化的力量传承。

        两天的行程结束了,我的内心却依然没能平静:我惊讶于名师课堂中师生关系的自然交融、和谐共生;惊讶于课堂上学生纵横千里,老师却依然张弛有度;我感慨着课堂上学生精彩语言后的灵动思维,感慨着课堂上全员参与的智慧迸发。

         有文化底蕴的课堂,有思维深度的课堂,智慧灵动的课堂,简约大气的课堂,这将是我教学工作的不懈追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20: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