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下册《称象》优秀教案浏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称象》优秀教案 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同学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同学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重点: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和他和官员称象的方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同学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方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方法的原因。
  解决方法:通过实验使同学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方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三、课时布置: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考虑: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同学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考虑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同学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考虑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引导同学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方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方法行吗?
  (先引导同学把第一种方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同学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方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方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方法更不成。)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标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考虑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方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方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呢?
  (3)教师根据同学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协助同学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和“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局部一局部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考虑:用曹冲想出的方法称象,结果怎样?
  (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方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方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方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方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同学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他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方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需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考虑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曹:上半局部的笔顺为,下半局部是“日”字,共11画。
  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誊写。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他人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称象》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喜欢曹冲这位爱动脑筋,想方法的小朋友,感受曹冲的聪慧。
   4、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课题,读课题,学习生字“称、象”
  2、读课题后质疑,师梳疑:谁称象?这是头怎样的象?
    为什么要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说说。
  2、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两个自然段尝试自学)
  (1)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2)划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读正确。
  (3)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艘、沉、止”
   *协助同学把每一段都读正确
   *指导同学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其他三段
  4、组内交流读懂的问题。
  5、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感悟官员称象方法的不可行。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
  (2}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
  (3)语句训练:一边一边
  (4)官员们想出了几种方法?这些方法行吗?(讨论)
     随机理解“直摇头”
  (5)、朗读指导。
  2、学习4、5段,感受曹冲的聪慧。
  (1)同学自读4、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合作研究曹冲称象的方法。边讨论边做实验。
  (3)交流研究结果。(教师演示或推选同学上台演示)
  (4)结果如何?理解“果然”
  四、课本剧扮演。
  五、指导书写。
  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21、称象
           直摇头        微笑点头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秤       赶象上船
           宰象         画线装石
                      称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称象》优秀教案 3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保守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方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同学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协助同学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同学充沛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同学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同学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和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同学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同学,促进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方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身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身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体会“直”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同学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褒扬阅读面广的同学,告诉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二、学习2、3段。
  1、播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同学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柱(翘舌音)堵
  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同学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方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方法称象呢?
  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zǎi(书空)查字典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
  板块三:
  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方法?
  2、同学回答。
  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
  2)自由读课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
  4)这三个生字,同学各写三个,展示评价。
  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
  板块四:
  1、选择自身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方法。
  2、能用自身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
  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
  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板块二:
  学习第四段。
  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方法。曹冲的这个方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方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
  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时,教师让同学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同学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同学提问。
  对同学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同学回答,师点拨)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方法比官员们提方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方法中得到启发).
  4、同学动手演示。请同学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同学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同学多种感官,让同学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同学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5、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假如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方法。
  2、熟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知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考虑: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方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3、朗读指导。
  板块二: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方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同学全班交流)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身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板块三:
  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yì  lùn      chuán  xián
   (       )  (        )  (        )
    chèng  gǎn      zǎi  gē     yì  dǔ qiá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 (   ) (2)dé (    ) (3) děi (     )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    )  (2) 把弯由的伸开(     )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    )    (2)只有(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    )  象(    ) 
    宫(    )  秤(    )  住(    )  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20: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