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5 11:24:00
|
只看该作者
教材说明
教材先复习第五册已学习过的用一位数乘不需要进位的,包括第一个因数末尾带0的乘法,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例1,重点教学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4×3=12,满了10,该怎样进位。教材通过插图,一方面说明口算步骤,另一方面说明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从而得出进位的方法。
例2,在口算14×3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推想出140×3得多少。由于同学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时,学过第一个因数末尾带零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如
,知道先算24×4,再在得数后面添写一个0。因此140×3教师不必讲解,同学是能推想出来的。
在例1、例2之后分别布置了“做一做”,对例1、例2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并通过练习一中的第1~5题,巩固用一位数乘。其中第1题是用图解的形式协助同学掌握用一位数乘的口算过程。
例3、例4是用整十数乘。用整十数乘的规律是先用几乘,再用10乘,用整十数乘是在用十乘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材中例3先教学用10乘一位数,通过直观并结合乘法的含义,引导同学想出9个5是45,那么10个5就是50,即在5后面添写一个0。在此基础上,通过例3后面“做一做”的第1题的练习,使同学得出:一个一位数乘上10,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就可以了。再通过第2题的练习,把一位数乘10的规律类推到两位数乘10。从而使同学初步认识到一个数乘10,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为后面教学一个数乘整十数做好准备。
例4是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同学发现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然后,再通过例4后面“做一做”的第1题的练习,使同学发现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规律: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写一个0。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第2题的练习,把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规律类推到用整十数乘两位数,为后面使同学更好地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做好准备。
练习一的第6~10题,都是用整十数乘的练习。第11~13题是新学的两局部口算的混合练习。第11题通过用两种方法算图里的小方格,20×5,5×20,使同学体会到,算出此题的得数,都是把2和5相乘得10,再在后面添写一个0,得100。第14~17题是新旧知识的综合练习,并带着复习已学过的混合式题和应用题,为本册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建议
1.这局部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1~例4,和相应的“做一做”,完成练习一的第1~17题。
2.在教学例1之前,可先复习用一位数乘不需要进位的口算乘法,并指定一些题目让同学说一说口算过程。如14×2,当同学说出10×2=20,4×2=8,20+8=28后,接着提问:140×2呢?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3.教学例1时,在口算14×2的基础上,教师提出14×3怎样口算呢?很多同学会根据14×2的口算过程得出10×3=30,4×3=12,30+12=42。为了使全体同学都明白“4×3=12”满了10需要进位的道理,教师可以让同学把口算过程用方木块演示一下。着重演示3个4是12,需要进位。并引导同学对这两道题进行比较: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用第二个因数先乘第一个因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数;只是14×3,个位数相乘,满了10,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使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系统中去。接着可以练习类似“做一做”中的习题,先指名同学说一说口算过程,然后直接说出得数。
4.在同学基本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口算的基础上,教学例2。教师提出14×3=42,那么140×3呢?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会很快推想出只要在42后面添一个0得420。还可以先让同学讨论,说出不同的想法,再小结。如想:用3乘14个十,得42个十,即420。简缩思维,只想用3乘14(0前面的数),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一个0。接着口算“做一做”中的习题,并让同学说一说怎样想的。如130×5,先想13×5=65,再想130×5=650。
5.教学例3用10乘一位数时,通过观察插图,联系乘法口诀推想:9个5是45,10个5是50。接着做“做一做”中的第1题。然后引导同学观察,这些题的得数和第一个因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一个数乘10,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0。当同学发现这一规律后,再问一问同学:11×10,12×10,24×10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同学类推。
6.教学例4时,可把插图放大,“每盒有6个皮球,20盒共有多少个皮球?”怎样口算6×20呢?先让同学说一说自身的想法,再引导同学根据插图,每2盒是一摞,先求一摞有多少个皮球,再求10摞有多少个皮球,即先想2个6是12(6×2=12),再想10个12是120(12×10=120)。做“做一做”中的第1题时,要结合例4的口算方法,启发引导同学想: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有什么规律?使同学明确,用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与这个数乘,再在所得积的后面添一个0。在同学知道这一规律后,可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让同学根据第1题发现的规律自身解答,并能简单叙述自身的想法。
7.关于练习一中习题的教学建议
指导同学做练习一第1题时,先引导同学看懂图解的意思,把用一位数乘两位数分成两局部,一局部是用一位数乘整十数,另一局部是用一位数乘一位数,分别求出它们的积,然后把两个局部积相加。再让同学在方框中填数。最后系统地把口算过程说一遍。第2题左图当同学填出得数后,教师可接着提问:130×3、190×3、280×3各得多少?右图可以提问:先算什么,再怎么办?
在指导同学做第8题时,当同学填出左图方框中的得数后,教师还可以提问:20×40,40×40,70×40各得多少?开始可以先说一说怎样想的,然后直接说出得数。这样的口算乘法在后面的教学中,还应经常练习。
在指导同学进行综合练习时,应该要求同学认真审题,独立解答。当同学遇到困难时,可以先协助同学理解题意,然后由同学自身解答。如第17题,协助同学弄清要想知道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倍,就要先知道男同学的人数。所以要用36-27=9(人)求出男同学的人数。再求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倍:27÷9=3。有些题目同学解答后,教师可以改变条件和问题,组成另一道题,充沛发挥课本中练习题的作用。如第15题可以改编为:水果店运来20箱梨,每箱25千克,卖出一些后,还剩175千克,卖出多少千克?第16题把问题改为“王老师买篮球比买排球多用去多少元?”
第18*题解题的关键是启发同学理解所求问题的含义。问题中的“总个数”是指小明拍球的总个数;“已拍的个数”是指已经拍的15个。结束时,拍球的总个数是15个的3倍,15×3=45(个)。现在已经拍了15个,还要拍多少个?45-15=30(个),所以还要拍30个。
第19*题的解题思路是:从已知条件一个数乘10,就知道所得的数是原来的数的10倍,又知道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72,所以72就是原来数的(10-1)倍。因此解法是72÷(10-1)=8。
第20*题,第一问的解法是182×10+700=2520(元),第二问的解法是2520-182=2338(元)。
9.练习一最后的考虑题。配合教材中用整十数乘的内容。答案是:3×50=150,6×40=240。可以先让同学说一说题意,但不要提醒同学方框里应填整十数。同学很可能填一般的两位数,但用一般的两位数乘还没有学过。同学假如填不出来,可启发同学从新学的计算范围内考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