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07:2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其中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扎实文言基础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文中的“闲”字,是本文文眼,既表明自己有闲情雅致,又暗含自己被贬黄州,官职清闲之意,有一箭双雕之巧。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有必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样式。七年级学生对于文中的字、词、句子以及课文的内容,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课文没有新鲜感,所以针对八年级的学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作品的魅力,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法分析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诵读法、创设情境法、小组讨论法等,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学法分析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

1、知识和能力  

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六、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下面是落实目标。

一、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投影播放王菲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歌词的一首歌《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充分感受苏轼的词的魅力。教师自然地导入新课。然我们一起走进《记承天寺夜游》,一起走近苏轼,并板书课题及作者。

●2、走进文本,了解背景

简介时代背景和作者相关知识,并检查导学案“课前导学”部分,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整体的感知。  

●3、研读文本,课堂学习

(1)、初读课文,品味文章韵律美(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小组长负责,先自读,然后组内互读,推荐一名同学展示)

由于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所以“读”应反复进行,本课采用轮读即、个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  

(2)、再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月色入户(  门  )       欣然起行(愉快的样子)   念无与乐者( 心想、考虑 )   

相与步于中庭(漫步)     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 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罢了)

(3).三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重点翻译下列句子。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合作分析问题。将学生每6人分为一组共同分析以下问题进行交流:  

①作者何以夜游?  

②何以至承天寺?  

③他为何不去找别的朋友?  

④用原句回答寺庭步月,见到何种景色?  

⑤可见其怎样的心情?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学习。在愉快的合作中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视适当点播,并给予积极肯定的不同层次的评价。  

●4、品读文本,解难释疑

细读写景的句子,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文章所展示的月夜图,文中写景的句子优美、形象,反复阅读课文,请用以下句式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我从文中________句中,读出了______之妙,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从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读出了月光皎洁、澄澈之妙,妙在用了比喻的修辞,来形容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

在这个句子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句比喻的妙处,找出句中的比喻关系,体会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色。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感受到了月色的皎洁、恬静并理解了比喻等修辞的作用,完成了文章重点内容的分析。  

●接着是我的检测目标,即练习研悟。我找了7道涵盖本节学习内容的题目,5分钟即可完成。然后学生代表出示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协助完成,教师及时点播。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有竞争意识,温故而知新。

(⒈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⒉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⒊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美好境界。

(⒋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⒌“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⒍“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⒎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诵读文本,拓展提升

你赞同苏轼的人生态度,处世之道吗?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教会学生辩证的看待人和事。许多教师点到苏轼的乐观豁达即收尾,忽略了学生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利用这个练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可以用现代人的眼光向苏轼提出建议。是课堂气氛再次达到高潮。  

●6、作业布置  

①进一步熟读课文,力争会背。

②为苏轼和张怀民在寺庭步月时设计一段对话。  

●7、板书设计

●【说课综述】  

总结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通过这一课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月夜美景,还感悟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分析过程中,学生愉快的合作学习,多角度的展开思维活动,并且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发展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3-19 14:17:13 | 只看该作者
教材、学情、教法、学法、目标、重难点一应俱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1: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