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跨班区域游戏案例:推销商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01:0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跨班区域游戏案例:推销商品
  案例背景:
  幼儿们非常喜爱玩跨班游戏,但由于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生活经验有限,游戏中交往的小伙伴又不全是熟悉的本班小朋友,因此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问题。这时如果教师过于主动地给予帮助,可能会干扰幼儿的游戏活动;如果教师不及时介入又可能会让教育契机白白流失。因此,在跨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分析:
  在本次跨班游戏“编织区”活动中,预设的游戏规则是编织区的“管理员”把编织好的花篮拿到大一班和大三班请客人们进行购买。可是在游戏的时候,发现编织区仅有一两个无所事事的工作人员,而“管理员”和部分工作人员把编织好的花篮一起拿到大一和大三班请客人进行购买,场面显得很无序。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幼儿都喜欢亲手去把自己编织好的花篮去推销给客人,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时,我看到这种情况后及时挂了编织区“经理”的牌子说:“今天我们编织区实行自己做自己去销售,请每位工作人员做好了您的花篮再拿到其他班级去推销花篮,感受你们自己编制的花篮好不好看。”及时调整了游戏规则,让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进入推销游戏中,调整游戏规则后,我发现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更高了。
  而在本次“乐购超市”游戏中,营业前,超市服务员已经各就各位,收银员忙着整理收银台,售货员正在忙着整理归放好生活用品。有号召力的灵灵担当了今天超市的宣传员,她在“乐购超市”入口处大声吆喝:“快来购买我们新增的生活用品!这里有衣架、夹子、花篮!”虽然吆喝声吸引了很多其他班小朋友的围观,但没有一个小朋友愿意主动来购买。这时,宣传员灵灵不断地催促大一班的一位小朋友,灵灵有点着急了,没经过别人同意就去拉大一班的幼儿,硬把花篮推销给他。在推推嚷嚷中大一班的小朋友非常生气,宣传员灵灵急忙解释说:“你不要生气,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想让您买我们的花篮,它很漂亮。”大一班的小朋友大声说:“我不要买花篮,我要买糖果吃。”灵灵笑笑说:“当然可以,我带你去看看。”两人手牵手一蹦三跳地朝零食区走去。

  案例反思:
  第一,通过本次的跨班区域游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认为,我们教师要不断地转换自己的角色,以多重身份介入指导游戏,才能有利于我们对幼儿游戏的有效指导。如:当幼儿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幼儿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儿童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幼儿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幼儿游戏进展的兴趣点与预设规则相违背时,我们教师要尊重幼儿,及时介入幼儿游戏,其目的是为了推进幼儿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总之,在游戏中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
  第二,跨班区域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今天推销新的生活用品就是为了吸引更多幼儿来到“乐购超市“参与活动。然而本次跨班游戏活动中乐购超市因为推销商品出现了一点小矛盾。在这一游戏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老师首先要有一双慧眼,能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当我观察到:当同龄不同班的孩子发生矛盾时,我没有莽撞地马上去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是在等待中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最终由于这段小插曲乐购超市的生意越来越多,其他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争着来购物。

金马幼儿园 蒋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3 04: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