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1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组歌(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三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了解作者纪伯伦。
  (2)学习借物抒怀的手法,训练朗诵和品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领会物体形象。
  (2)品味诗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蕴涵之中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同学高尚的情怀。
  重点、难点
  1.重点:在诵读、品析中积累优美的语言。
  2.难点:深透理解作者笔下海浪和雨的形象内涵。
  课时布置 一课时
  课前预习安排:
  1.结合资料了解纪伯伦的有关情况。
  2.将“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生僻字注音,把词誊写在预习本上,注意字形并理解、记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运用阅读导言)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今天我就感受一下下诗人纪伯伦笔下的浪和雨的形象。
  二、正课
  (一)文识了解
  结合注释,和同学预习,了解作者纪伯论。
  参考:纪·哈·纪伯论(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两首。
  (二)初读感知
  1.范读(放录音,或师配乐朗诵)。
  同学在听读中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知诗中描绘的形象。
  2.练读(同学参照范读,自由练习朗读)。
  提示:(1)注意字音,节奏。(2)注意语调和情感。
  3.试读(同学试着朗诵,师生评价指导)
  4.理解形象
  (1)同学结合初读,感知海浪和雨的形象(同桌讨论)
  明确:海浪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2)从诗中找出体现这两种形象的语句并简析。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随机评价点拨。
  (三)品读赏析
  1.品读
  (1)请两位同学(自觉)根据自身对待的领悟,有感情朗读。(师生听读评价)
  明确:有感情的读诗,一要掌握常规朗读技巧。如:重音,节奏,语速等,二要结合诗的内容,掌握住诗的感情基调,以确立语调。
  (2)配乐朗读,女声《浪之歌》音乐轻柔、舒缓。男声《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2.赏析
  让同学结合品读,谈一谈这两首散文诗美在哪里。
  提示:可从诗的形象,语言,修辞方式的运用等角度(生交流互谈,然后展示)。
  明确:
  形象美:诗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博爱者的形象,其既温柔多情,又执拗泼辣。“雨”被作者赋予了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正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语言美:这两首诗的语言都清新流畅如《浪之歌》中,写浪与海岸的相爱,描写的十分形象入情.如:“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搂抱在怀中;黄昏,我把恋爱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表达美:这两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作者想象中的海浪和雨水与自然物理相和谐,同时文中灵活地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可感。
  (四)读写链接
  在人的眼中自然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花草树木,风雨雷电,无不展现着自身的情感,结合此文的学习,请选择一种事物,发挥自身的想象,赋予其情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之歌”为题,写一篇短小的散文诗(准备下课时语文实践活动交流)
  三、小结
  纪伯伦的《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笼统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诗中可随时看到诗人自身的影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之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和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同学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纪伯伦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同学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他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高傲的气势逼人。
   2、同学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同学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身的感受。
   4、同学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同学的质难问题有:
    (1)“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若无其事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同学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浪之歌》表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同学交流,教师引导。
  五、课堂小结
  六、安排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拟  海浪:海岸的情人
           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杰 炽
                   作 热
            《雨之歌》    深
                     雨:滋润万物情
                      “传情的信使”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38:00 | 只看该作者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之三
  
  教学目标:
  ⒈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引导同学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⒊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同学发明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课时布置: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素材作好多媒体课件。
  同学: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
  教学内容:
  1.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促使同学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同学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和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终究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绩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
  同学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局部。)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和作者情感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2.默读考虑: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的雨
  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送爱情的雨
  充溢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可以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整体感知”局部内容。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声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请同学们根据自身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先说《浪之歌》:“美在……”
  同学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同学自由评说。
  2.教师归纳同学发言,可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只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第二,意蕴之美。
  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和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只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广博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身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身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经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和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和深邃的精神世界。
  第三,表达之美。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四、美读,享受审美乐趣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媒体展示: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丰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掌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五、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和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示你对人生的考虑。
  六、安排作业
  将本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誊写到摘抄本上
  点评:
  这是两首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诗,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令人陶醉不已。本设计抓住这一特点,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布置教学环节:听读感知——品读欣赏——美读体验——模仿发明,促使同学在轻松愉悦中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学习发明。既符合同学认知规律,又能使同学享受到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教者“重视同学独特的情感体验”,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同学去自主地品读探究,然后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效果。而教师在其中引导有方,能够激起同学解读文本,参与体验并发明的热望。整堂课的设计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2: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