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 13:38:00
|
只看该作者
本节课是学《圆柱的外表积》课后反思 习立体图形中的第二个阶段, 圆柱体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同学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时注重让同学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考虑,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同学自始至终在自主学习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同学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同学学习数学兴趣和调动同学积极性参与的有效方法。在第一环节中,教师拿出了“饮料罐”作情景,你想学什么?(“饮料罐”的商标—圆柱的侧面积), 你还想学什么?(制作“饮料罐”的铁皮—圆柱的外表积)让同学自身提出问题,激发了同学发明的愿望。第二环节中,让同学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探索,培养了同学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怎样计算?以和用“进一法”取近似值等。教学时,我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外表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将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作为一个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和掌握。三者有机结合,用时有多有少,相互联系,多而不乱。
2. 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身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同学独立考虑,相互讨论,争辩廓清的过程,就是自身发现或发明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实际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同学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动身,给同学充沛的考虑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同学充沛展示自身的思维过程, “饮料罐”的商标—圆柱的侧面积怎么算?我把“饮料罐”商标拆开,再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发现它们侧面积计算方法呢?在我启发下,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际操作,并辅以电脑动态演示,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同学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图形变化的思想和方法。同学经历探求圆柱侧面积计算的过程,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学习的自信心。 然而“饮料罐”的铁皮—圆柱的外表积又是怎么算? 在实践中推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再让同学得知圆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使同学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立“生活课堂”应从同学的生活实际动身,关注同学的情感体验,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协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让同学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同学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同学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3.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我改变了保守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外表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惊醒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同学学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同学的应用意识。
“圆柱的外表积”课后反思
一、合理灵活地组织和利用教材。
“圆柱的外表积”这局部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外表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以和用进一步取近似值。教材共布置了三道例题,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教学时,我打破了保守的教学程序,将这些内容重新组织,合理灵活地利用教材在一课时内完成了两课时的教学任务。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将外表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将外表积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来练习;将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作为一个知识点在练习中理解和掌握。四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多而不乱。公开课教案和布置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三道例题没有做专门的教学,但其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别在练习过程中得以体现。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但又学得轻松,极大提高了调堂教学效率。
二、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同学主体作用的统一。
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同学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同学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外表积的意义。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考虑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讲练结合。
教学这节课,我改变了保守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而且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每一步练习都是下一步练习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在同学理解了圆柱的外表积的意义(即:外表积=底面积×2+侧面积)以后,作为检查复习,我首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出示三个圆柱体,并分别告诉条件:(单位:厘米)r=3 d=4 c=6.28,然后让同学练习求它们的底面积,并做好记录;在同学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后,仍以上面三个圆柱为主,从右向左依次给出三个圆柱的高:(单位:厘米)h=7 h=6 h=3,要求计算出这三个圆柱的侧面积,同样做好记录;在同学学会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以后,设疑:你会计算这三个圆柱的外表积吗?同学在充沛练习铺垫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所得数据,合理自然地就计算出了三个圆柱的外表积。再练习外表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同学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三、较好地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培养了同学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时,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上把侧面转化为长方形这一思路,而是放手同学合作探究: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学过的平面图形?鼓励同学大胆猜测和实验,把圆柱形纸筒剪开,结果同学根据纸筒的特点和剪法分别将曲面转化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通过观察和考虑,最终都研讨出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组织同学合作学习中,较好地培养了同学的合作能力。
2、培养了同学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提出:“使同学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操作练习:小组合作丈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根据练习要求,组织同学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丈量,最后算出结果。同学在动手实践中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且根据实物的特点想出了很多丈量所需数据的方法,既合理又灵活。在合作学习中不只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体现了新课程规范的要求。
四、较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讲练过程中,动态逐一出示三个圆柱和条件,并闪烁所求底面和侧面。将直接的告诉条件和问题变成动态的先后展示,不只做到思路清、方向明,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多媒体将生活中的油漆桶、水桶、羽毛球筒等实物“搬”到课堂,加深了同学对外表积实际计算意义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同学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圆柱体的外表积》课后反思 我们认为在教学时主要要注意以下方面: 1、 让同学自主学习,探究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2、 使同学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 3、发展同学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带着集体的智慧,科组内尝试教学,待教学完《圆柱的体积》再一次回头反思,难免有些收获。 片断一、 游戏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能不能让我们自身做的或找到的圆柱体为我们所用,变废为宝呢? 生1:我的可以用来做笔筒。 生2:我可以做装粉笔头的公益筒。 生3:我的很细长,可以做画轴,装饰课室。 生4:我的可以做废物回收箱。 ……。 师:同学们很有智慧!为了让这些圆柱体更美观,假如我们要在它的外表重新涂上颜色或粘上彩纸,应包括哪几个局部?要求涂颜色或粘上彩纸的面积有多大,就是求什么? 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圆柱的外表积 反思: 片断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怎样求这个圆柱的外表积,你们有什么想法? (板书:圆柱的外表积=侧面积+2底面积) 2、想一想用已有的知识,怎样求圆柱的外表积? 3、汇报交流结果 (课件显示) 重点探究圆柱侧面积的求法。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4、丈量并计算圆柱的外表积。 (1) 想计算圆柱的外表积,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2) 动手利用学具,选取一种方法,丈量出相关的数据,计算出外表积,同桌两人合作,一个丈量,另一个记录数据,最后两人分别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强调底面积要乘上2。 5、讨论“进一法” 片断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计算圆柱的外表积。 2、填空: ①做一个圆柱形汽油桶至少要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_______________。 ②做一根吸管至少要多少塑料,是求吸管的_______________ ③做一个圆柱形茶叶罐的盖子,至少要多少硬纸皮,是求盖子的___________ 3、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类似的情况,同桌出题,给出相关数据,尝试解答。些同学很怕计算圆柱的外表积,也经常怕自身的计算错,虽然死记了圆柱的外表积的公式,但作用不大。 我自己认为计算圆柱的外表积的方法,用我们书上的方法计算,出错的机会多得多了! 对于一个完整的圆柱体的外表积,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这要用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方法,就是把两个一样大小的圆柱底面——圆分成若干等后,拼成了一个近似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再和侧面的展开图放在一起拼成一个更大的长方形。 这个更大的长方形的长=原来的圆柱的底面周长=2ЛR, 这个大长方形的宽=原圆柱体的(高+半径)=H+R 所以圆柱体的外表积=2ЛR(H+R)。 但在日常生活中,求圆柱外表积通常有三种情况: 1、 圆柱外表积=侧面积(如求通风管的用料、压路机压过的路面面积) 2、 圆柱外表积=侧面积+底面积(如水桶的用料、给游泳池贴瓷片) 3、 圆柱外表积=侧面积+2 底面积 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可不能生搬硬套。
一、从电脑不能上网想到的。
本节课由于自身课前没有对电脑进行检查,导致课始才发现电脑不能上网,以至事先制作的课件在网上睡大觉。假如不是平时因为电脑经常耍脾气,让我有应付没有课件上课的丰富经验,可能今天的课还得择日而上。可见事无巨细,都必需充沛准备。任何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失败。
二、从同学课后质疑想到的。
在课后总结质疑时,同学一共提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时,算不算接头处重叠的面积。
问题二:计算无盖塑料盒的面积时,算不算里面的面积。
我们不难发现,同学关注的这两个问题源于两个方面:一、虽然在课堂上老师始终注意了表达的科学和严密,在提到实物时不忘加上“圆柱形的”***,但同学对于圆柱形的实物和数学上的圆柱没有概念上的区别。老师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向同学大谈、特谈两者的区别,我也心里没底;二、我们同时也可以注意到,同学关注的这两个问题都是作业中或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而且同学都是难以掌握的,他们因为害怕自身理解错误,所以才会在课堂上提出。而他们之所以害怕自身理解错误,实质是关心分数,可见由于片面的重视分数,以至同学在课堂上淡薄对其它数学问题的考虑。
三、从估一估环节想到的。
当我提出请同学们估一估这个圆柱形塑料盒的外表积时,谨慎的同学都守口如瓶。其实我是知道他们不知道从哪儿估起的,这在我的预设之中,没想到的是在我引导同学得出要估一个圆柱形物体的外表积可以先估它的高和底面直径,再来估它的外表积后,同学群起而算之。让我深切地感觉到估算意识的培养非一日之功。
四、从自学例3想到的。
当同学将自身的答案和书上的答案进行对照,质疑书上将1821.2平方厘米≈1900平方厘米时,老师没有马上进行讲解而是让同学先行考虑再自行看书找答案,我们看到的是同学印证自身答案后发出快乐笑声的情景.可见在课堂上老师设计的延时评价,同学自行印证,给同学留出了考虑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从做一做板演同学书写想到的。
该生的板演假如从纯知识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可以发现除了计算的错误外,应该是对的。但我们的课堂应关注三维目标,所以在课中我在同学指出该生计算的错误后,进行了后续的追问,引导同学在求圆柱的外表积时应进行有序书写,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我也反思,有序书写是在我的反复追问下,才有一个同学提到的,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对知识之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不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