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78-79页的内容
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是教学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教材编写上非常注重让学生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单位,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为了高效地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我选择了以下教学策略:1、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合作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估一估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和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2.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对面积的估测。如估计1平方米内能站几人、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并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认识产生统一面积单位的需要。
2、通过画、剪、比等活动,初步认识常用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
米、1平方米。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学难点: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 具:多媒体课件,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 具:每组两张长方形纸,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用自己课桌上的材料(数学书、文具盒)来测量自己的课桌面积有多大,小组内说一说。
交流:(1)用数学书量:大约是6本书那么大。
(2)用文具盒量:答案有多种。
在交流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说出课桌面有“几个”文具盒那么大,还要让大家看清他的文具盒有多大。
讨论比较:为什么用数学书测量课桌面的时候结果大约都是6本那么大,而用文具盒测量的时候大家的答案却是不一样的?你喜欢上面的哪种测量方法?为什么?
小组讨论得出:由于测量的标准大小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同。用数学书测量课桌面比用文具盒好,因为我们数学书都一样大,说课桌面有6本数学书那么大,我们心中就知道课桌大概有多大(学生举起数学书)。
2、引入新课。
谈话:因此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面积时要有一个统一标准,这个统一标准,就叫面积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
[设计说明:让学生用数学书、文具盒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由于测量工具本身面积大小不同,学生发现用数学书量课桌面都是大约6本书那么大,而用文具盒量时大家的答案却是不一样了,由此产生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意识到要用统一标准进行测量面积,引出面积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测量他们的边长。
说一说:通过测量,你知道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1平方厘米的概念,指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可用符号“cm2”来表示。(板书:平方厘米、cm2)
摸一摸:感受1平方厘米的大小。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的哪一部分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如衬衫的纽扣、电话机的某个按键等,手上大拇指的指甲,举例后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画一画(徒手):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验一验)
估一估:一张普通的1角钱纸币面积大约有几平方厘米?一张电话卡、银行卡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出示实物)
说一说:出示课本78页上的两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并说说自己怎样想的?
[设计说明: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厘米,想象交流后得出:指甲盖的大小、 自己的黑眼珠、衣服上的纽扣、开关按钮的面的大小都接近1平方厘米,有如此形象生动的实物作支撑,学生很容易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2、让学生画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把它剪下来。
猜一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多少?
指 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其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号dm2表示。(板书:平方分米、dm2)
比一比: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你觉得平方分米是怎么样的面积单位?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3、谈 话:请大胆猜测黑板的面积有多大?你觉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作单位去测量黑板的面积怎么样?那么较大的面积单位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怎样规定他的大小?
小组议一议,然后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其面积是“1平方米”,“ 平方米”用符号“m2”表示。(板书:平方米、m2)
教师出示1平方米的一张图画,让学生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
谈话:老师让你剪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行吗?为什么?(生:手中没有那么大的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面积大小接近1平方米?
学生说一说(4张课桌面拼起来大约1平方米,教室门的一半大约1平方米,墙上的中国地图等等。)
估一估: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多少个同学?
(教师在黑板前地面上画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站一站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设计说明:新知学习是一节课的核心,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建构过程。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估一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操作和感知认识面积单位,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和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让学生经历新知形成过程。这些活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概念获得扎实有效。]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汇报。
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面各用哪些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
[设计说明:练习的设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课堂延伸
你对自己和小组的表现满意吗?同学们回家后,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张你喜欢的邮票面积、你读过的故事书封面的面积、自己的卧室的面积,互相交流自己测量结果,好吗?
[设计说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