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0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荷花》板书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22: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荷花》教学考虑1
 以“荷花”入文,应该说古今诗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爱“莲”之人多如牛毛。苏教版国标版十二册中,关于“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几篇。比方《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二下)、《荷花》(三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爱莲,世人也爱莲。而叶圣陶的《荷花》应该说是名篇了,短短三百余字,让俺们感受到另一种荷花之美。叶先生的荷花既不是“俺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冷战。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也不是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是给人一种独特的陶醉。
  《荷花》应该说是保守篇目,俺们小的时候就学过,而这篇文章在俺们头脑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俺忽然觉得自身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衣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俺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俺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俺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俺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俺昨夜做的好梦……”想到这里,俺问自身是不是俺的同学学习这课,这一段也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永恒?俺又问自身,为什么这一段在俺的头脑中留下这么年没有忘记?
  考虑之中,俺感觉到这是因为“陶醉”会让人终身难忘。何为陶醉?词典中说沉溺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叶先生的确沉溺在荷花之中了,否则写不出这么美的文章。同学学习这篇文章,如何让他们也陶醉呢?记得教俺的老师是这样做的:
  大声读,反复读,人人都能够高声背诵。老师弹着琴,让俺们轻声背,反复练,并且参与学校朗诵竞赛。看来,俺以前的语文老师是花了代价的,从内心上也感谢俺的语文老师,让美文走进了俺的世界。现在看到荷花,俺还会吟诵,因为童年的记忆没有消失。
  今天,也应该让同学这样享受式的读,因为只有读,才干发生最佳的感受。
  继续考虑着这一课,俺个人认为还应该把陶醉这个词还给小朋友,让小朋友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经历的事一定不少,让自身陶醉与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忆的。陶醉的故事对于他人来说,其实同样是美的。如何把自身的陶醉奉献给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身的陶醉用笔记下来,写成文章。所以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用陶醉引领同学从另外一种角度明白写作的价值,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因为收获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为收获着陶醉,所以最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22:25:00 | 只看该作者

《荷花》课后反思2
 《荷花》一文,是小语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对荷花的清香、形状、姿态等做了细仔的描写,又用侧笔通过作者美丽的遐想,进一步表示荷花随风摇曳的动态美。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同学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同学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同学思维,培养同学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同学的学习也总是随同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三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二)、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三)、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了诱发同学的想象力,俺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同学大胆想象白荷花的不同姿态,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课件动画的设计,不只刺激着同学的视觉,还丰富了同学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只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同学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俺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同学的眼睛,激发了同学强烈的读书欲望。俺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同学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同学们在充沛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瞧他们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似乎自身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三.审美表达,丰富同学的语感。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只丰富了同学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俺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同学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假如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同学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发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如用课件出现多幅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同学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同学自由发言,给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或“___________的荷花。”例如有同学说:“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姿态是那样的动人!”有同学说:“亭亭玉立的荷花。”有同学说:“千姿百态的荷花。”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22:25:00 | 只看该作者

《荷花》课后反思3
自提倡素质教育到全面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俺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阅读教学中俺们欣喜的看到,课堂活起来了,个性突出来了,创新多起来了,这是新课标倡议“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的体现。但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案例不难发现人们对“课改”环境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前不久在俺集团总部任教研究主任的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来俺校送课,教学了三年级的《荷花》。教学中体现的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俺们的阅读教学留下了珍贵的启示。
  一、重基础,“写字教学”贯穿始终
  目前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创新”成了一股时髦的风,“写字教学”经常被人们忽视,平时的教学中尚能在课尾提一提并安排学誊写默写,但在“课改”研讨课之类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成了麟毛凤角了,生怕同学的“创新”的热情,弘扬的个性受到它的破坏。在于老师的课上“写字教学”不只受到了重视,而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如于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即板书课题,他是这样教学的,“请同学们一起看一下‘荷花’怎么写的”。随即在黑板上书写,“‘荷’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何’字”。“现在俺一起读题目。”这样的写字教学一点不刻板又起到了识字的效果,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过程中的也是这样。于老师让同学把课文中自身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下来,然后指名同学把自身划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一个同学写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于老师相机进行写字指导。“这位同学‘冒’字写得很好,很正确。对同学的好的写字习惯给予褒扬,激励和引导同学注重写字“‘冒’字的上部的两横不封口的不要写成‘曰’字,随后又书写‘帽’字”,“这个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书写‘目’)戴着一顶帽子(画个半圆,再画两横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个‘巾’字旁,这就成了一个‘帽’了”。形象的“字理教学法”即教会了同学识字,更教给了同学识字的方法,是真正的“为同学终身发展服务”。课程最后于老师和同学一起把文中的生字书写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并让同学认真描红才结束此课。
  二、读书要读出“味”来
  以前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讲解”为主,而剥夺了同学“品读”“体味”的权利,现在的一些阅读教学则因追求“创新”和“个性”而剥夺了同学“品读”“体味”的机会。《荷花》的教学为“呼唤回归阅读权”的阅读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教学中于老师介绍了叶圣陶是俺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淅流畅,平实淡雅,写景状物细致优美,耐人寻味。然后说:“《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俺们要能读出他的‘美味’来”。这给阅读教学下了一个总的要求,然后又介绍方法说:“古人把读书叫估‘煮书’(板书),书越‘煮’才越有‘味’”。在“煮书”过程中,于老师分三步走进行教学。首先是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熟(板:熟读)。”在读书过程中于老师边巡视边指导让同学读进去,然后指名几位同学读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于老师要求同学再品读课文。“同学们,请你们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板:“品读”),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语句划出来。”“同学们读得很仔细划得认真,再请你把自身体会的内容批注在旁边。”这里于老师提出更高要求,继续“煮书”,深入“体味”。在“品读“的过程中于老师让学把一些好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当“品读”告一段落后,让同学一起交流从划出的词语中“体味”到了什么,并让同学练习如何把体会到的东西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品读”逐渐进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来越美了。如:一个同学在课文第一局部划出了“赶紧“这个词,并说到:“俺体会到了,‘俺’迫切的心情,恨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时也好像‘闻’到了塘里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极了。”(赢得了同学们一阵掌声)。于老师继续引导,“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读出来吗?”他试着读到:“赶—紧—”(“赶”字读得很急切,“紧”字则舒缓,赞美的读出)。于老师这时竖起了大姆指,然后又带领大家读了两遍。此外于老师还引导同学“品读”了“挨挨挤挤”、“冒”、“饱胀”、“翩翩起舞”等关键词语及第四自然段中的优美语句。在细细“品读”读出“味”之后,于老师再让同学美美地读课文读出“美味”来。(板“美读”)在同学朗读的过程于老师给予指导,并范读,如第四自然段要轻声读,用气读,带着想象读。通过于老师的引导同学不只自身陶醉在优美的文中,听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三、适当的“创新”
  适当的“创新”或说“创新”要适当。“创新”是好事,是课改倡议的核心,但在一些课堂上,经常一“创”不可收拾,沾边的不沾边,恰当不恰当的统统称之为“张扬的个性”,有“创新”。归究其原因,这是没有在扎实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没围绕文章或字、词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创新”。前面叙述中俺们已经感觉到了在于老师教学中,同学通过“熟读”“品读”“美读”课文,与“文本”进行了扎实充沛的对话,创新思维非常活跃,发生的创新效果也与“文本”相贴切。
  再如,在教学到“有的还是花骨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时,于老师播放课件让同学说说“花骨朵”是怎样的,有的同学说:“含苞未放”、“含苞欲放”,还有的同学道:“含苞羞放”,这时于老师又竖起了大拇指夸她想得好,既贴切,又运用了拟人的方法使“花骨朵”羞答答的形象栩栩如生。像这样“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多处,每一处都让俺感觉到“油然而生”,“水到渠成”。这才是课改体现的“创新教学”。
  以上三点是笔者听课后油然而生的自俺反思,于老师的课展示了教学艺术的无穷的魅力,表达他对阅读教学的深邃的思想值得俺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22: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9: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