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12: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  许小丽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周、床、病”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知课文大意,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生字书写纸、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显示出一幅窗前飘着一个画着可爱小脸的红气球图。
2、你看到了什么?
3、仔细观察,这个气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看到这样的笑脸,你的心情怎样?
5、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的课文就叫,窗前的气球。(师指课题,生齐读课题:22.窗前的气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先测试一下你们的朗读的能力。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2、出示句子:
(1)科利亚病了,住进了医院。
(2)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
(3)气球停了一会儿,开始一上一下地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
(4)这下他猜出来了,准是米沙想的招儿。
(5)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6)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
3、生自由读句子。
4、指名读。读后描红生字,再利用生字卡片“科  亚  呆  始  猜  拴  逗”,将生字分为难易两类,张贴在黑板上。
5、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
6、请两位小老师带读掌握较好的生字,师重点指导朗读“拴”,开火车读。
7、去掉拼音抢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8、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拴”字呢?
A、课件出示图片,为了不让气球飞走,老师用绳子把气球   
B、老师用什么来做拴这个动作?
C、对,所以拴是提手旁。
9、我把字宝宝放在词语里,你还能认出他们吗?课件出示词语:科利亚 呆呆地 开始 猜出来 拴着 逗人,指名读。
10、朗读游戏:大小声读。
11、再次出示句子,指名读。
(三)朗读课文,初知大意。
1、我把字宝宝放进课文里,你还能认出他们吗?自由读文,圈出本课的生字。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4、以填空的方式小结课文内容。(课件出示填空题)
科里亚   传染病   病房   拴着   问候
(    )得了(       )住进了医院,同学们不能去看他,就在(        )的窗前放了一个(        )绳子的气球来(       )他,科里亚高兴地笑了。
(1)自由读,然后填空。
(2)指名填空。
(3)全班齐读。
(四)指导写字
1.齐读会写的生字。
2.重点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床”“病”“周”。
(1)出示“床”“病”“周”,仔细观察,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呢?
(2)区别“广”和“疒”。
A、既然叫病字旁,那肯定跟什么有关?
B、我们来看看这个病字是怎么来的?我们来看,很早以前,病是这样写的。
C、后来,转过来,病床就变成了——病字旁。那病床的两条腿呢?变成了——点和提。所以我们写病字的时候不要漏掉两条腿哦。
(3)范写“病”字,再写“床”字,边范写边讲解。
“床”“病”属于左上包围结构的字,上横要短,左撇要长,被包围部分应向右下伸展。
(4)指导写“周”字。
“周”属于上包下结构,被包围部分不能超出“包围圈”。
(5)学生练习在写字卡上写字,强调坐姿,教师巡视、指导,给写得好的同学画笑脸。
(6)展示交流。
(7)同桌互评,哪个字写得好,就在旁边画笑脸。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还学会了如何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我们的收获多大呀!下节课,我们将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继续体会同学之间真挚的友情,然后写完剩下的几个字。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儿歌,巩固今天学过的生字词。(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病房有个科里亚,
谁也不准来看他。
静静躺,呆呆望,
孤孤单单想回家。
科里亚,别难过,
你的同学有办法,
红气球,飘来啦,
祝你康复早回家。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每字写2遍组一个词。
2、想一想:假如你的红气球也能飘到科利亚的窗前,你想在上面写些什么,画些什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30 19: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