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学语文语言修养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5:1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学语文语言修养之我见
      海口寰岛实验小学    罗玉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有效的基本保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面向的是儿童,教师语言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必须加强教师的语言修养。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粗浅的看法。
        一 语言准确规范、浅显易懂
        由于儿童知识水平有限,思考能力差,所以教师语言要追求浅显易懂,但是应必须以准确规范为前提。处于语言发展最佳期的儿童从教师那里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将会受益终身。有些教师出口成章,整天成语挂在嘴上,学生听得莫名其妙。所以,在孩子面前,教师说话也要“为人师表”,说话时,应做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逻辑,语音、语法、语德都要讲究。
        二 语言形象生动、活泼轻松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师用直观性强的语言说话,用现已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多用比喻、拟人、类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适当运用故事或谜语进行讲述,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调动儿童对语言信息的再造想象力。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事。同时,教师对孩子说话,要情绪饱满,面带笑容,轻松活泼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就会形成一种宽松、活跃、和睦的语境,你的语言就会在心理共振中越发显出效果,这样,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从而使学习效果更加理想。
        三 情感真挚坦诚
        教学语言应充满真情,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只有注入丰富感情的教学语言,才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持续处于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四 教师语言富有启发性
        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在极力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因而以后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坚持启发式,教会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钥匙的能力,而不是把什么都告诉学生。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语言启发性是建立在巧妙的反馈调控基础上的。教师不能死守教案。而是要“一心二用”,既想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还要在不断的课堂反馈信息中,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中透视他们的理解程度,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语言,循循善诱,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领域,推动他们由“不知”向“知”的转化。
        五 增强语言表达的幽默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莎士比亚说过:“幽默风趣是智慧的闪现”。教育调查资料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爱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而不欢迎语言寡淡无味、表情呆板冷漠的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班级不同的教师上课会有不同的效果。善用幽默语言调动学生的教师会认为自己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也好,反之则是两个字:累、烦。所以教师应博采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成语、典故等素材,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六 善用语言技巧
        教学语言丰富多彩,声情并茂,能增加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语调要抑扬顿挫,时而高亢激昂,时而舒缓低沉;音调高低起伏,节奏有张有弛,对于学生将有无比的吸引力,它可以使深奥晦涩变得生动有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就是批评学生也要讲究语言技巧,怎样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这是小学教师的又一个工作重点。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要努力使自己口语儿童化,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力争做到清晰、准确、科学、符合逻辑、富有艺术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3: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