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视结果,轻视过程
如果小组成员之间学习基础差异过大,当轮到某一个成员发言时,他可能无法用英语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而改用汉语来表达。甚至可能会出现个别小组在合作过程中直接用中文交谈,最后用英语进行结果输出的现象。
教师应该明确告知学生,学习的过程重于结果并且有效激励个体成员在合作过程中运用目标语来阐述观点。纵使一个学困生给出“Last week, I go visit my grandfather and he old.”这样跛脚的句子,教师也应该当场表扬,因为那很可能是他\她第一次用英语说出了让别人能意会其意思的句子。
3.搭配不当影响效果
笔者在实施小组合作模式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一些小组因为成员多数比较外向,所以合作起来障碍就少,而且效果也比较明显,而另一些小组因为成员多数比较内向,合作的过程就会显得过于沉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适时进行重新调整组合。当然,在不影响班级管理的前提下,兼顾一下“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交际法则也是不错的主意。在潜意识里,一个人的潜能可能会因为异性的存在而超常发挥。
4.消极情绪影响效果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推门课,英语教师同时也是该班的班主任。课前学生表现有点慵懒,于是年轻的班主任先将个别学生训斥了一番再开始上课,结果导致接下来的合作活动因为学生们的情绪受到污染而无法顺畅进行。
成功地驾驭自己的情绪是一个成熟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一个神采飞扬的教师总是能将快乐因子迅速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近期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激情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教师们应该在学生面前树立和强化积极向上的形象。当然,多才多艺的教师更能得到学生们的青睐。
三、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后的检测和评价
1.个体检测
这项工作可以由各组的组长完成。教师可以在每周前下发事先设计好的《小组合作记录表》,督促小组长将各个项目按要求填写好并按时上交。教师们可以根据某个学生的相关记录发现问题,约谈学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
一般而言,小组长应该是英语学科中的佼佼者。定期召开会议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事实上,每个小组长只负责协助2到3个同学的教学管理工作任务也并不太重。对每个小组长的阶段工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评出先进小组长。
3.周评
每周一课前,用简短的语言总结评价上一周各个小组的表现情况。因为小组之间是同质的,这样做可以在组间形成一种“比、学、管、帮、超”的好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