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论文浅析历史课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0:5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论文浅析历史课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作用
【摘要】: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传统文化典籍中"经、史、子、集"并重,儒家学说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以史为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中学历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特别重要。历史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极为重要的阵地,历史课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历史课教学  途径和方法 课堂实效
重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传统文化典籍中“经、史、子、集”并重,儒家学说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以史为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中学历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特别重要。
一、历史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极为重要的阵地
德育教育是历史课教学一项重要任务。中学历史教材本身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首先,历史科学是以唯物主义为主导思想,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内容。其次,知识的特点是教育人们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达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的目的。每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在历史课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其它学科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科学知识有着鲜明的阶级性,有涉及各方面的丰富内容,而且有血有肉、有情节,与学生们的关系密切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吸收其中的德育内容,把它变为自己的思想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学生一般对抽象的大道理不易接受,而生动感人的史实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之受到感染。历史课教学担负的德育教育任务是其他学科所不可取代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教育是历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中学历史教学任务是这样规定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大纲》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热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尚品德,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这些任务概括起来说,就包括有教学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德育教育三项任务。其中德育教育是历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历史课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历史课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有两条途径:一是历史课教学,二是历史课外活动。在此就历史课教学方面谈些看法。
1.制定明确、具体、恰当的教育目标
学生学习历史这门课程,总是要通过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时,要明确、具体。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此,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同时在制定目标是要恰当,应循序渐进,如果脱离了教材内容空设目标,或超越学生水平制定高深而不切合实际的目标,都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0:50:25 | 只看该作者

2.深入研究教材,把握丰富的德育内涵
中学历史教材涉及德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师应该时刻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发掘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内容,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历史时期教材内容制定实施计划,做好教学设计,尤其备课过程中,更要下大力气去研究教材,领悟课标内涵,切实有效的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取得理想的效果。
3.选择恰当的施教方法和手段。
一是说理教育。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说理教育,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寓教于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具体事实的知识对于形成观念和信念,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在讲述历史时,应始终用丰富鲜明的事实来进行德育渗透。另一方面要注意启发诱导。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要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结构,使其按照预设的方向前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同思想状况和一些不良行为,要及时果断处理,并能用其作为反面教材,及时加以利用,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
二是情感陶冶。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们对于种种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认识,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怀有不同的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发自内心之情去传授,给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比如,教师讲授“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等内容时,可借助于媒体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更要以自己满腔爱国情怀,感染学生,和学生一起共鸣。
三是对比分析。在历史课上,适当的进行对比教学,可以收到烘托的教学效果。中国历史上,有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也有碌碌无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流氓,地痞无赖;有为保家卫国而浴血牺牲的爱国志士,也有卖国求荣的不肖之徒……。通过这些生动的人物事件对比,可以使学生明白,应该如何为人处事,明确自己奋斗发展的方向目标。
三、历史课教学怎样取得实效:
(1)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框架。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一环必须扎扎实实备好课——
一要备教材,必须熟悉课程标准。教师要认真钻研,弄清其新变化、新要求,做到脑中有“课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深入钻研,了解其内容、要求、编排意图与体系以及各章节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即将讲授的章节的钻研,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要对你所开发且可用的课程资源,进行精选补入;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充实教学内容。
二要备学生。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要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结合起来。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这样,才可是使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足以让学生动起来,达到教学活起来的目的。还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反映,预想的困难一旦出现将如何克服。这是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周密设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0:50:32 | 只看该作者

三要备教法。正在推广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学法有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三段式教学法、立体式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八字教学法等。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法的确定要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特点、知识基础、班级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出发,要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的培养、发展和实现。
四要备教学手段。 课要上好,得有好的教具相助。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感性认识,易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但在使用中要注意克服一些问题:操作不熟,依赖性比较强;交互性差,缺乏个性;简单重复,抛弃了传统;花里胡哨,喧宾夺主;囿于传统学科本位等。
(2)恰当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 其一,坐好教师首席,恰当履行“六个导”—— 诱导。“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第斯多惠说的。指导。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寻求问题的解法,而不仅是记住过程;指导学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仅是套用过去经验;指导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而不仅是重复固有模式。引导。教师的教贵在一个“引”字。我们可以利用历史的学科特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探究历史。疏导。教师此时应该是问题的诊断者、思维的疏导者和心理的开导者。我们不必给予学生现成的答案,而应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联系等方法,对症结进行仔细分析,细心点拨,帮助学生自行解惑。辅导。老师可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好、中、差学生分层次纵向合作,结合老师的个别辅导,把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倡导。教师要利用历史课这一平台倡导历史的人文价值,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里既包括课程内容蕴涵的人文知识,又包括教学过程中应弘扬的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还包括历史学习中应特别重视的重史实、重客观、重背景、重借鉴、重扬弃、重批判的人文方法。
(3)把握学生是关键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更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具有很大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有独立的思维方式,不时闪现出创造的火花。他们大胆求异、质疑、挑战教材、挑战老师,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我们不要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要勇敢地鼓励学生挑战教材、挑战老师,使学生的求异创新,甚至荒诞离奇的思维也受到保护。
其次,鼓励质疑,使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通过不断创设充满趣味、富有挑战性以及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启发他们开动脑筋,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真正做到乐于质疑。要学生敢于质疑,就得让师生成为知心朋友。就要用爱心去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学生喜于质疑,就得让老师的评价成为学生的美好期待。教师平时不要吝啬点头、微笑、鼓掌和肯定、表扬、赞美、欣赏,因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要学生乐于质疑,就得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我们总是说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一种精神上的高度自由。
历史课堂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历史教学也应为此不断地探索。在教学中,教师潜心研究,广泛搜集整理素材,采取恰当的方法,开展多种活动形式,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向着理想的方向进步,取得我们满意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6: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