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青团员之歌》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共青团员之歌》,了解每一首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共青团员之歌》中坚毅昂扬的情绪,了解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材分析
《共青团员之歌》
这是一首前苏联歌曲,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节奏简洁,旋律坚定有力,音乐形象鲜明,使人们联想到苏联青年们听到战斗的号角,整装待发,奔赴战场的情景。前半部分歌词演唱要坚定有力,从“再见了,亲爱的妈妈”开始,歌曲深情而又亲切,宽广,饱含战士对妈妈和故乡的深情。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教学导入
1. 播放音乐《青春舞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引入本节课主题。 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
2.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学生齐唱《青春舞曲》。
一部分同学仍用打击乐器伴奏,找2—3名同学伴舞,全体齐唱歌曲。(播放《青春舞曲》伴奏)。
二、新课学习
欣赏《共青团员之歌》。
(1) 播放《共青团员之歌》,感受作品的意境。
① 提问:歌曲所属的国家?音乐的情绪?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回答:苏联。情绪充满了激情、昂扬的斗志和对祖国妈妈的依恋。分为两个部分。)
② 继续提问:带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提供多选答案,供学生选择:进行曲风格、抒情风格?)
③ 学生选择:进行曲风格。
④ 两个部分的音乐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
第一部分充满的斗志,如号角般的节奏,旋律坚定有力。
第二部分充满柔情,旋律连贯、绵长,表达了对妈妈的不舍,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共青团即将奔赴战场的坚定信念。
(2)再次聆听《共青团员之歌》,并随音乐简单哼唱。
(3)如果参加合唱比赛,在演唱的基础上,可以这首歌曲里加入怎样的表演形式?
师生共同讨论,参考答案如下:
可以在第一部分跟随音乐节奏踏步,让学生思考第二部分演唱,还适合不适合用踏步的方式为歌曲加进表演形式?如果不适合,学生讨论适合歌曲形式的表演形式?第二部分可以加进身体的晃动,如互相之间挽起胳膊,分排交错晃动等等。可以在某个环节加进打击乐等等。
三、课堂小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