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学校教研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心得体会
五指山中学 林海荔
2014年10月28日,我们科组观看邢益宝老师的“提高教学教研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讲座,使我感触很深,并结合地理这个科目的教育教学,反思在学校内如何提高学校教研有效性,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方法,才会更加积极有效。面对新课程,教研组活动应在如下几个方面提高效率:
第一,找准问题,启动校本教研。提出有洞察力的、有启迪性的问题,是校本教研成功的前提,因此在规划学校教研活动之前,应先确定一个需要追踪解决的实际问题。
“找准问题”往往要经过一系列过程:“联系具体课堂现象罗列问题——通过同组老师交流筛选问题——通过研讨聚焦问题”等多次反复,逐步逼近“真问题”的过程,才能使具体现象和理论逐步得以结合。如,我校地理组聚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地理课上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带动了师生关系的变化,促进了合作学习的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了许多,新课程理念得以更好地落实在课堂中。在教研过程中,源于真实问题的课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共同探索、分享教学经验的平台,同伴间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态度、反应和感受,提高了决策的质量,也使教学活动更有效。
第二,任务驱动,分工合作。以校为本的研究强调同组的合作和分享,通过任务驱动,让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来。
要将问题分解成更加具体的操作设想。例如在设计“地理课堂上用什么方法吸引学生?”的解决方法中,教师各自回顾了自己的具体教学状态:比如提出某个问题、策划某个活动、采取某种组织形式、使用某种评价手段等等,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好;针对一次课堂意外发生的事件,采取了某种引导方式,变意外为资源等等。大家还提出了一些打算尝试的设想,通过联系理论、充分挖掘实践经验,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操作性思路。
每次研讨,参与教研的教师都应进行“负责任的准备”。积极的准备不但能消除压力、增加自信,而且是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围绕研究的问题,每个人联系实践谈想法,有助于触动其他人联系亲身的经历,利用具体的现象去阐释抽象的概念,逐渐学会思考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参与教研的教师都只是想从别人哪儿获得点什么,不做好自己“负责任的准备”,那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群策群力,重视群体智慧。要重视调动教研组每位参与教研者的积极性,不要让讨论中的话语“控制权”掌握在教研组长或老教师的手中。因此,教研组尝试“让年轻老师先发言”的做法,让每位教师的独立思考都成为一种资源,而同伴间的质疑、协商、支持,则可促使每个人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在教研组活动过程中,还要避免把反思活动变成检讨活动,应该形成一个安全的、信任的氛围,因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应成为教师的压力,而应作为教师进步的切入点。
第四,及时总结提升,重过程重实效。明确了问题并组织了几次研讨之后,经常出现教研停滞不前的状态,甚至导致活动“有始无终”。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阶段性的总结提升,教师不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渐渐淡化了研究意识。因此要重视效果反馈,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是顺利、徘徊还是失败,都应该及时总结归因、提炼,一步步揭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点,并形成系列,只有这样,才能让参与教研的教师看得见教研的推进过程,激发和维持参与教研的热情,不断强化目标意识和解决问题意识,从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最终又回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策略上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