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国观摩课《认识毫米》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16:3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资料   执教教师简介:

  俞晴,女,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1991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获得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课堂实践研究,先后执教区、市、省及全国级课堂观摩课几十余节,曾代表浙江省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支援西部远程教育光盘的拍摄工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p21~22例1及“做一做”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度量。

2.通过系列活动,积累用标准单位进行估测的数学活动经验,建立1毫米、5毫米的表象,培养简单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合作,培养策略分享与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毫米并建立1毫米、5毫米的表象。

2.通过系列数学活动,积累用标准单位进行估测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

建立正确的1毫米、5毫米的长度观念并能应用于生活。

教学设想:

《认识毫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及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初步建立长度观念。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经验,在认知冲突中引入毫米,完善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从知识经验方面来讲,学生在二上年级学习过长度单位,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已有初步的认识,并建立起了一定的空间表象,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用尺度量的能力。从生活经验方面来讲,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验,有部分孩子已经知道一小格就表示长度单位“毫米”,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即10毫米。基于这样的经验基础,本节课从“标出1厘米”这样一个简单的任务出发,在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毫米的必要性;利用“关于毫米你知道些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来再现学生对毫米的真实认知起点;直接利用“1厘米=10毫米”,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即让学生“从1厘米中标出1毫米”。整个探究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起点,突出对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知识的自主构建。

2.丰富数学活动,在不断地感受中积累表象,建立1毫米、几毫米的长度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长度单位又比较抽象。如果仅仅停留在“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低层次的,教学中我们力求创设自主探索环境,设计“不用尺找出1毫米厚的物体”“估计并多种方式验证磁铁和小方块等的厚度”“1毫米纸大约有几张”“作业本的宽是130毫米”等,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猜一猜、找一找、比一比等实践探索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果,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直观的物品,建立1毫米、几毫米等长度的表象,突破难点。

3.突出验证方法,借助活动在反复矫正中建立标准,积累经验

长度观念的建立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本节课在帮助学生利用直观手段建立长度观念的同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寻找标准进行灵活对比”的方法,并与验证相结合。每个环节的反馈设计,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交流解决问题方法、多角度验证结果的机会,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之间比照,让学生能运用并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一)旧知引入

1.描出1厘米长的线段

我们已经学会了测量,也认识了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考考自己,在这三条直线中任选一条,能在上面描出1厘米长的线段吗?(板书)

2.同桌互查:看看你的同桌描的线段准不准。(用尺量一量)

(二)引出毫米

1.你的同桌描得怎样?

预设1:不到一点/多了一点……

预设2;差了n毫米/长了n毫米……

2.像这样出现几厘米多一点或者几厘米不到一点,而这一点又不到1厘米的情况时,得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才能表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毫米”。(板书)

二、学习毫米

(一)了解起点:关于毫米你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数学书上就是这样规定的。(板书:1厘米=10毫米)

(二)寻找方法

1.既然我们已经知道1厘米=10毫米,能不能不用尺,在这段1厘米中标出1毫米,想想有什么方法?

预设1(只标了1小格):说说你的方法?

预设2(平均分成10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小格?追问:为什么分成10小格?

2.观察学生尺

1厘米里面是分成了10等份吗?到自己的尺上找一段1厘米,数数是否真是10小格?

3.交流方法

看大屏幕:为了把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看得清楚些,老师把放厘米尺放大了。(老师边演示边说:因为我们知道1厘米=10毫米,所以只要把1厘米也就是10毫米平均分成10小格,那么其中1小格的长度就表示1毫米。)

(三)建立标准。

1.找1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长?我们到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指给同桌看。

(2)还能找吗?再找一段1毫米指一指?还有吗?(大家在不同的位置找到了1毫米,其实1厘米中间每1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3)闭上眼再想想1毫米有多长。

2.强化1毫米:我们去找找生活中的1毫米。

(1)介绍学具。

(2)眼力大考验:到学具盒中找出1样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学生活动)

(3)验证:举起来看看。谁的眼力准呢?量量这三样物体,哪一样的厚度真正是的1毫米?

反馈1:惊喜卡(看一看  摸一摸)

反馈2:1元硬币(摸一摸)

反馈3:扑克牌(预设1:比1毫米薄,放在桌上与惊喜卡比一比)(预设2:4张叠起来的厚度是1毫米,放在桌上比比看)

(4)小结:通过观察和验证,我们知道像1张惊喜卡这样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枚1元硬币这样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通过比一比,还知道4张扑克牌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四)感悟几毫米。

  1.剩下的磁铁和小方块的厚度各是多少?(指名回答估的结果,教师板书。)

2.究竟谁估得准呢?同桌合作,想办法验证。比比哪对同桌的办法巧妙。

3.反馈:你估计是多厚?实际厚度呢?用的是什么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1)反馈磁铁的厚度(5毫米)

预设1: 用惊喜卡;(1+1+1+1+1)

预设2: 用硬币和惊喜卡;(2+2+1)

一起拿起磁铁,再摸一摸。

(2)反馈小方块的高度(10毫米)

预设1:用磁铁;(5+5)

  预设2:用硬币;(2+2+2+2+2)

  预设3:用惊喜卡;(10张)

4.小结: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验证了估计的结果,得出了1个磁铁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一个小方块的厚度大约是10毫米。

三、巩固应用

(一)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有1毫米?

  a.(3)张   b.(10)张   c.(50)张

说说你估的方法

  (二)数学本的短边长是多少?

a.130毫米    b.130厘米     c.130米

1.观察数学本封底,190毫米应该是什么意思?

2.(130 × 190)毫米表示什么?(书本面的尺寸规格)用手比划下。

(三)148毫米 × 148毫米

1.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这样东西就在你的眼前。为什么认为是学具盒?

3.盒盖的尺寸规格估计是多少?为什么?

(四)生活举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地方会用到毫米,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大屏幕呈现)

  四、课堂总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5: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