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7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13:5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讲义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北京市永定路中学 王海峡



■教学目标

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学习方法。

■教学策略

“地形和地势”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础,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册上的景观图片、卫星图片和其他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地形图等各类地图的技能以及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以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美丽的科尔沁草原》(摘自《走马大西北》(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带学生游览“故乡呼伦贝尔草原南部的科尔沁草原”。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草原上蓝天碧草,晴空万里,牧民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牧着成群的牛羊;野雁、湖鸥自由自在地栖息,牧民和这些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草肥美、景色宜人的绿野之中……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后附的“中国地形图”,在图上找到老师的故乡──科尔沁草原(科尔沁沙地的北侧),它位于哪一个地形区?

学生读图回答预设:内蒙古高原

教师:内蒙古高原横亘在中国的北部,我们在语文课文中学到的《敕勒歌》,其中经典的语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内蒙古高原北齐时代草原兴旺发达的景象。在高原的西南部、南部、东部还有三列山脉,请同学们快速在图中找出来。

学生回答预设:西南部为祁连山脉,南部为阴山山脉,东部为大兴安岭

教师:山脉和高原只是我国多样地形中的一部分,内蒙古高原被三列山脉包围,在中国类似这样的地形分布还有哪些呢?我国还有哪些地形类型呢?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的学习。

设计意图:以视觉的享受激情导趣,引发学生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讲授新课

板书:中国的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备注:括号内文字小结时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在中国地形图上用彩色笔将祁连山脉、阴山山脉、大兴安岭沿着排列顺序把山脉名称连接起来,你发现山脉名称排列有什么特点?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彩色笔分别勾勒出三列山脉名称的大致延伸方向。

设计意图: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

活动一: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三步)

步骤1──认识山脉走向和我国主要山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13:58:14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布置任务
(1)提供“知识链接”:山脉走向是指山脉在地表总体或大致的延伸方向。我国的山脉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等。
(2)给出四种山脉的走向示意图,要求学生仿照教材P25“图2.6 中国陆上主要的山脉分布”下方方法指导进行判读。
①走向    ②走向   ③走向   ④走向
(3)打开教材P25,阅读“图2.6 中国陆上主要的山脉分布”,在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等。
(4)提供“拓展知识”
    以上的山脉构成了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界线,有时山脉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阅读教材后附“中国地形图”,找一找: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与江西的界山。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西南(中印、中尼边境),它是由几列平行排列的巨大山脉组成的山系。世界上海拔超过8 000米的山峰大多集中于此,其中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明确山脉走向的概念。
    (2)仿照教材P25“图2.6 中国陆上主要的山脉分布”下方方法指导,学会判断山脉的走向:①东北─西南走向、②东西走向、③南北走向、④西北─东南走向。
(3)在教材P25“图2.6 中国陆上主要的山脉分布”上分走向找出我国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部的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山脉,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南北走向:贺兰山脉、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小兴安岭、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了解山脉的作用和珠峰知识,拓宽视野。
设计意图:规范认识山脉走向概念,简笔画判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走向概念,熟悉我国不同走向山脉名称、分布,为进一步学习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奠定基础。
步骤2──认识我国镶嵌在山脉网格中的高原、盆地和平原
教师布置任务
(1)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图2.6 中国地形分布”上分别将近似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观察:连接以后形成的图形特点。
(2)观察(1)任务的图形,对照“图2.2 中国地形分布”,按照图下方的提示,在图中分别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将找到的地形区填写在表2.1中。
(3)在教材后附“中国地形图”上找到我国的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东南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
(4)PPT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景观图片,对照教材P22的“图2.1 中国的地形类型”和中图版《地理图册(八年级上册)》P12-13地形景观图片、卫星图片,进一步认识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特征,感受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地形景观千姿百态的特点。
天山山脉──海拔高,顶部高耸,雪峰连绵。
东南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梯田景观。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辽阔,水草丰茂,牧羊成群。
东北平原──地面广阔平坦,田野庄稼茂盛生长。
四川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起伏和缓的丘陵。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学生先连接天山山脉─阴山山脉─燕山山脉成一线,连接昆仑山脉─秦岭─大别山成一线,连接喜马拉雅山脉─南岭成一线,再将长白山脉─武夷山脉连接起来,将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连接成一线,将贺兰山脉─横断山脉连接起来,观察图形发现:山脉将中国的陆地分割成很多网格,而网格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和平原。
(2)在图中找到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完成表格。
山脉名称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山脉名称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3)在教材后附“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国的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观看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景观图片、卫星图片,感性认识每一种地形类型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而高原、盆地、平原镶嵌于其中,观看景观图片和卫星图片:其一,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感性地认识不同类型地形的特点、我国地形多样的特点;其二,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
步骤3──认识我国地形的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
(1)观察“图2.3 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中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素描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阅读教材P23的最后一段,说一说:山区的概念。
(2)根据步骤1、步骤2,结合“图2.3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说一说:我国地形特点。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素描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比较大。明确山区的概念:人们习惯上把山地、比较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统称为山区。
(2)归纳我国地形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的面积广大。
学生通过数据的对比知道:其中平原的面积仅占1/10多一点,山区的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3,所以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
设计意图: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图片资料和数据概括我国地形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概括的地理能力。
活动二:认识我国地形特征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布置任务
阅读中图版《地理图册(八年级上册)》P12“山区综合开发的示意图”和教材P24的阅读材料“地形与民俗”、P26的阅读材料“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请同学与你的同伴一起探究: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探究提纲:
第一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有利影响。
第二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不利影响。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有利影响。
第二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不利影响。
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山区易发生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造成山区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在开发山区、发展经济时,如果开发不合理也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设计意图:初步学会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有利、不利影响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锻炼了组织、协调、沟通、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阅读教材、地形图、景观图片和观看视频资料,我们不仅学习了“地形特点及其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学习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为我们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反思: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具备了地形和地势的基础知识,针对中国这样特定区域的地形和地势知识,需要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归纳,在学习中培养从地形图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中国地理的《地形和地势》一节和七年级下册各区域中地形内容相比,难度不大,更容易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学生更宜于接受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利用视频资料、地形图、景观图片和卫星图片多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构建认识中国地形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知道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地理位置,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13:58:43 | 只看该作者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



北京市永定路中学 王海峡

教学目标
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学习方法。
教学策略
“地形和地势”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础,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册上的景观图片、卫星图片和其他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地形图等各类地图的技能以及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以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美丽的科尔沁草原》(摘自《走马大西北》(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阅读教材后附“中国地形图”,说一说:中国地形类型主要有哪五种?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预设:中国地形类型分别是:高原、山地、平原、盆地和丘陵。五大地形中,我国西部以 高原   山地   盆地 为主,东部以 平原   丘陵 为主。
教师:在教材后附“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发现:这种分布特点使我国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那么,这种高低起伏的地表状况对中国的环境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中国地势”学习之旅。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读图回顾已有知识,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
板书: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备注:括号内文字小结时板书)
活动一:学会分析中国地势特点的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1:阅读教材后附“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珠穆朗玛峰,为    色小三角形;青藏高原是      色的区域;华北平原是      色的区域;青海湖在这幅地形图中为     色。
(2)找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其海拔。
(3)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描述其海拔。
(4)根据(2)、(3)说一说你得到的结论。
学生回答预设
(1)黑色、深褐色、绿颜色、浅蓝色。
(2)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平均海拔在1 000~2 000米。
(3)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东部,平均海拔200米以下。
(4)我国地面起伏很大,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地形图,回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读图方法,明确中国地势起伏大的特点,培养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技能。
教师布置任务2:请同学们翻开教材P27,阅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 说一说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含义,并验证“任务1”中得到的结论。
(1)说一说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含义。
(2)读图2.9,说明它反映的中国地势东西方向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①先找出东、西方向;
②计算这条剖面线上的最大高差;
③找出地势高低的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预设
(1)地形剖面图能够反映某一地区地形高低起伏的状况。
(2)①左西右东;②起伏大;③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设计意图:回顾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进一步验证、明确中国地势特点,培养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技能。
教师布置任务3:请同学们阅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完成以下要求。
(1)从西向东,我国地势依次分为哪三级阶梯?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标出来。
(2)读图,与同伴合作,快速完成表格。
【教师补充】我国近海的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面积小,海底全部是大陆架,东海的大部分(约有2/3)、南海的一部分(约有1/2)是大陆架。
(3)在“图2.10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上,填出作为我国地势阶梯界线的主要山脉的名称。
(4)板书: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参照图2.2,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的名称填写在教材P28表格2.2中。
学生回答预设
(1)从西向东,我国地势依次分为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同时用文字在图上标出。
(2)与同伴合作,完成表格。
阶梯名称
主要地形
海拔
第一级
青藏高原
4 000米以上
分界线
西起  昆仑 山脉,向东经 祁连 山脉,向南到 横断  山脉东部边缘
第二级
高原、盆地
1 000~2 000米
分界线
从东北向西南依次是: 大兴安岭山脉─太行山脉─  巫山 山脉─  雪峰山 山脉
第三级
平原、丘陵
500米以下
近海
大陆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大陆架
(3)完成填图任务。
(4)板书夯实基础知识,学生加深印象。
(5)完成表格2.2。
主要地形区名称
第一阶梯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阶梯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设计意图:反复以不同方式进行训练,在夯实基础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的技能。补充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活动二: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大组,布置活动任务。
(1)请与你的同伴一道探究: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第一组:对照教材P27 “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和地图册P16的“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一说我国大陆地势分布对气候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组:在“中国地形图”上描出: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珠江等主要河流,说一说我国大陆地势的分布特征对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三组:阅读教材P29的“图2.11中国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在图上绘出三级阶梯界线,说说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并从地势和水能资源角度说明这些地方能建大型水电站的原因。
第四组:对照教材P27 “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和地图册P34-36的“中国主要国道图、中国高速公路规划示意图和中国内河航运图”,说一说我国地势对我国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2)提供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小贴士:①参与人数:全组(1分);②站位规范(1分);③脱稿(1分);④声音洪亮(1分);⑤形式多样(1分)。 (备注:每组同学可质疑补充,1分/人。)
(3)在每个小组交流时,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学习态度,并巡视指导,在黑板上“小组课堂活动评价表”中记录交流情况的评价结果。依据以下评价表,统计小组得分。
小组课堂活动评价表
组别
交流(4分)
展示(10分)
质疑补充(10分)
合计
第一组
……
(备注:每一次探究活动赋分情况为:交流为2分;展示为5分,质疑补充为5分。)
学生活动预设
(1)与同组的同伴讨论,①明确任务,组内分工;②组员交流、合作探究,完成探究活动;③小组抽签汇报合作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补充、质疑、归纳;④由指定的小组组长为展示的小组进行评价。
(2)与同组的同伴探究、展示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价学习成果。
第一组:
地势
年降水量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西部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我国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
东部
第二组:
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
【教师补充】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地图册P13的“学海拾贝——倒淌河”文字和“倒淌河位置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整体“地形和地势”背景下,小环境中受局部地形和地势影响的河流流向还别有洞天。
第三组: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图2.11上绘出的三级阶梯界线”,说出我国大型水电站分布的特点:分布在第一、二阶梯交界处,其原因是水流在各阶梯的交界地带形成巨大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用来发电,建设大型水电站。
【教师补充】建设大型水电站时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第四组: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共学、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反馈学习,发挥师生评价功能,以同伴教会同伴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为了更好地记住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老师从网上找了一首《我国地形和地势特征及其分布》歌诀,相信对同学们会有帮助。我们一块儿大声地读一读:
中国地形多样成,西高东低三级明,山区面积三有二,山脉交错网格形。
山脉走向分四种,每种三列看分明,山脉骨架牢牢记,地形网格块块清。
贺兰─六盘─横断山,大─太─巫─雪,长─武─台,
阿尔─祁连─喜马山,天─阴,昆─秦,加南岭。
山脉骨架构成网,高盆丘平网中填,四高四盆一二级,平丘陆架东相邻。
教学反思:《地势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课时教学设计,教师在充分运用教材和地图册的基础上,以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鼓励为依托,教师放开头脑中固有的“担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世界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共学、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反馈学习,老师只是唤醒学生潜在的潜能,充分利用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将激励功能最大化,发挥学生评价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力、理解力、协调力和巩固力进行小组分层与合作,以学生教会学生,学生训练学生,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模式,有效地进行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的自主学习成为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8: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