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校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17:0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校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
摘要: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e时代,教育如何应对,教育部接连发出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口号。当然,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我们是做娃娃工作的,计算机的普及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们这些人的肩上。如何搞好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我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校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为题作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信息化;现代化;素质教育;信息技术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及省地有关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农远项目”和我校实际,2009年秋建成学生、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各一座,安装微机50台(学生30台,教师20台),接通因特宽带网,联接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并启动“校校通”工程。2011年秋建成校内闭路电视网及广播网,使多媒体教学走进每一间教室。2012年底建成多媒体阶梯教室一座。
(二)课程总任务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印象。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它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中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信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⑴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⑵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⑶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的一些应用。⑷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⑴汉字输入。⑵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作用。⑶学会对文件笔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⑴绘图工具的使用。⑵图形的制作。⑶图形的着色。⑷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17:02:57 | 只看该作者

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⑴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⑵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⑴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⑵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⑴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⑵多媒体作品的编辑。⑶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二、实施措施
(一)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二)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为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的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体任务是: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点,配备卫星地面接收站、电视机、VCD和计算机等必要设备及基本的教学资源光盘,接收和使用优秀教学课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信息支持。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开展中西部项目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结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对全体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培训;抓紧作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进行新大纲和新教材的培训工作。
(四)加强领导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推进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三、校园网的功能
校园网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一项重要设施,人们对它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期望。建设校园网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校园网建设的理念必须是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应用。所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小学校园网应该具备以下七大功能:
(一)网络化教学功能
校园网应该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软、硬件与整体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与学的网络环境,如:WWW、FPT、E-mail、BBS、老师“论坛”区、学生“习作”区等服务。
(二)数字化办公功能
校园网应提供学校办公自动化的网络应用环境。校园网数字化办公通过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可以轻松管理学校的教务、教学、图书管理、校产管理等等。
(三)教学课件点播功能
中小学校园网要有强大的教学课件点播功能,支持多用户大数据量多媒体课件的并发点播,并能实时、准确、可靠地传输到每个教学终端,从而同时满足校园的网上多媒体教学,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完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资源库
校园网应该具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资源库,能够支持大量的图文声像素材、多媒体课件片段及数据文件的收集、管理、存储和提取,并且检索方便,容错性强。
(五)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功能
校园网应该提供教师收集、制作媒体教学课件的功能。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来备课,利用校园网查询所需资料,自制教学课件放入自己的电子资料柜中保存,以便上课时调用。
(六)与互联网相联
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校园网应具备快速互联网出口,使教师、学生可实时上互联网浏览;还能以下载典型站点的方式形成“虚拟互联网”,使教师、学生以较高的速度进行真实的网上搜索、查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17:03:02 | 只看该作者

(七)交流沟通功能
校园网上的讨论区、BBS、E-mail等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相互了解与沟通的窗口。另外,校园网还可以加强社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四、网络教育的特点
所谓网络教育就是“把技术层面和行为层面结合在一起,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可以构建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共享,技术、信息、课程和人力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最佳的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个性张扬、思维创新创设一新的空间。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较,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是交往性。在网络教育中,教学信息的流动是双向的。“网络教育中的任何用户既可能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在交互的网络教育中,师生的双向互动、实时互动得到了加强。教师不再会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而缺乏与学生的交往和交流。在网络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发送E—mail或与教师实时聊天的形式接收教师的信息或个别辅导,也可以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和改善教学。利用网络全方位的能动性的实时交互,可以使师生之间不间断交流成为可能,促进教学相长。
二是开放性。网络教育由于在技术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提供了极大的开放的现实性。网络教育可以是实时的或非实时的,可以是在线的或非在线的。网络教育使受教育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网络学习。而且网络教育对所有个体都是开放的。个体不会因年龄、性别、种族等外在因素被拒之门外,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
三是虚拟性。网络教育是虚拟的教育。它没有真正实物形态的教室、学校、图书馆等建筑物。虚拟教室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由一套软件构成的群体通讯系统,工作空间和辅助设备构成的‘虚拟’传统班级教学方式的‘教室’。”受教育者不必每天赶往“教室”,只需进行键盘操作,即可进入学习状态。同样,教师的教学也是在网络中进行。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电子课本、媒体素材、案例、题库等在网络上开展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同时利用网络教育中的后台管理系统对学生的作业、测试进行监控。
四是共享性。网络中的资源是共享的,它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因特网上有人类迄今为止最丰富的教育资源,任何人可以通过任何地点的因特网终端进入网络、享用网络资源。网络中的数据库、图书馆、信息库等都可以为用户所用。
五是个性化。网络教育是基于个性的教育。学习者在网络中点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决定学习时间、学习场所、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与此同时,他们又可以不受到主流文化和意识的控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视角来理解知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开发。
五、网络教育的优势
一是网络教育解构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网络教育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教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开放性从形式上打破了传统学校的围墙,削弱了学校制度的约力,基于学校制度的教师权威也随之大大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缺乏了真正实物形态的教室和学校,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复存在。教学“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的网络教育的转变,由“知识学习的指导者、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和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知识体系的构建者、课程教材的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网络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他们有着比传统教育中更大的学习自主权,由被动的学习的承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选择者、吸收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网络教育中成为了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17:03:07 | 只看该作者

二是网络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网络教育中的教学是“以传者和受者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信息内容为主要认识对象的,以自主的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在网络教育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不同于传统教育中的面授教学,因而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教育中,学生是以班级或小组的方式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学习,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交流,共同参与。但是网络教育中不具备实物形态的教室。在虚拟教室中,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彼此看不到,没有固定的教师,也没有固定的学生。这种时空的彼此分离决定了学生采取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个别化学习,很少受到教师和他人的干涉。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安排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等。
网络教育方式不同于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技术媒体的应用上。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借助黑板、粉笔、课本、录音等辅助媒体,同时运用自己的语言、非言语行为,如体态语言、眼神等将知识以直观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网络教育中技术媒体代替了传统的口头传授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依靠技术媒体传播教学信息,如教学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网上讨论、计算机模拟、数据文件和数据库、在线学习管理等。所以技术媒体制作和运用的好坏都影响网络教育的质量。每次技术的提高都能带来教学方式的新变革。
网络教育教学方式的变化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必须熟练掌握与网络教学相关的现代技术、信息技术的使用,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自如地设计课件,以便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网络技术扶持的文本、超文本文件。同时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还要求 教师具有较强的筛选能力,能够抓准目标,“对多种课程进行模块组合,是学习变得更具有动态性和针对性”。
三是网络教育更新了传统的教育理念。网络教育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教育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虽然终身教育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提出来,但是鉴于实际操作存在的种中困难,终身教育只停留在理念的层面上,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网络教育的出现使终身教育真正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网络教育中受益并将学习贯穿在一生当中。
网络教育使传统教育中片面注重现实、追求已有知识的状况有所改变。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还要着眼于未来,要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改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网络教育有利于把学习中的他教转变为自教。网络教育中没有来自教师的压力,没有外在事物的干涉,学习完全是一个自主的行为。学生要想获取知识,需要自己去网络中寻求适合自己的知识和信息,进行信息的自主选择。网络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学生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解构原有的知识体系,才能不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04: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