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过去的一学期,我们年级组很多班级都在写循环日记,我们班也在写。我把我们班的学生分成了11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共用一本日记本,从每周一到每周五,每天由一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选定一名写作能力较强,课外阅读量较大,知识面较广的孩子担任小组长,一学期下来,效果甚佳,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每天写日记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易事,最大的障碍是:缺少趣味性、缺乏恒心。学生一般都是开始跃跃欲试,中间草草了事,后来便忘了写日记。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常常是绞尽脑汁地寻找素材,可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还是语言干瘪,内容空洞。为了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我首先从形式上改变了人手一本日记本,每日一记的书写模式,尝试着引导学生写“循环日记”。这种新的书写方式引发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也大大降低了孩子的课业负担,一周一篇循环日记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于是便很容易的产生了写作的愿望。好强是孩子的天性,他们都期盼着把这篇日记写好,希望自己的日记能获得老师的认可和同学们的称赞。有了这种竞争意识,每组的五位同学,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赶超同组的任何一个人。实践证明,正是如此,学生的日记书写认真,从质量上大大超过了其他作业。每周一次的循环日记,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写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对周围的事物总是特别留心、注意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搜集写作素材。长此以往地进行写作训练,写作水平也就逐步提高了。
二、在互相学习中提高写作水平,拓宽写作思路。
分小组写循环日记,由于小组内五个同学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不一样,他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例如,每周一先由各小组组长领头,他们写的日记的内容和质量对组员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我对组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的日记不论从书写质量,还是内容上,必须达到较高水平。这样依次下去,等到周末,日记也就轮到了学困生的手中。有了前面四篇日记作范例,学困生再下笔就心中有数了。另外,每位学生在写日记之前还可以仔细阅读本组其他同学的日记,从中受到感染,得到启发。学习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模仿和借鉴的过程中逐步发现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扣开了生活的大门,也找到了作文的活水源泉,不断产生作文的思想内容,作文的思路才真正打开了。
三、学会评价别人的日记,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写作亦是如此。当孩子在阅读他人日记的时候,怎样才能取其精髓,弃其糟粕呢?这就需要孩子们能对他人的日记有正确、客观的评价。于是,我要求学生在写日记之前,首先认真阅读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进行评价,写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学生不知如何去评价,只会用“不错”,“挺好”或者是“很差劲”来进行评价。针对孩子的这一薄弱环节,在点评循环日记中,又一次让学生做到了读写结合。我告诉学生其实点评日记就和我们平时阅读课上写的批注是一样的,只是它涉及的面更广一些。这样一说,学生的灵感就来了,马上把平时课堂学到写批注的方法用了上来,点评的语言也就更丰富了。
|
|